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语文毕业班复习考点及思路点评之“修辞试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29 14: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 吴振凯



1.知识积累



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2)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3)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4)对偶: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5)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6)设问:“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作用: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7)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打感叹号。



作用: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起强调作用。



(8)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事物人格化,使语言富有神采。



(9)反复:由二个相同的词语或句式构成反复。



作用:主要起强调作用。



2.考点扫描



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4.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从题型分析看,近年来,中考对修辞的考查要求如下。



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珠思想、意图。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仿写句子等。



3.技巧点评



⑴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在多数情况下,“像”“好像”“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情况不是比喻。



①表示比喻的: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例举。如: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④表示想象。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⑵怎样区分设问和反问:设问和反问都是有疑而问,但是设问是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则是问而不答,以加强语气。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设问)



难道你就觉得只是树?(反问)



⑶借喻和借代的不同。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侧重于“喻”的喻体和本体相似的关系,借代的借体和本体是相关的关系。借体与本体之间没有相似点。②借喻可以换成明喻,借代不能。



⑷怎样区别排比和反复:排比句至少是三个句子,反复句是两个以上的句子。排比句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有共同的词语。反复句是两种以上相同的语句重复,为了突出强调。



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反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9 07: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