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3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分析与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29 13: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杨 柳



  课文分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以此告诉人们要保护生态环境。



  一、以问句为题,从“摇篮”入手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作者以问句作为文章的题目,一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这是作者在问吗?不!这分明是读者在问嘛?



  呵,这就是作者的用意。



  读者随着作者的思路赶紧地往文中走。



  作者首先在课文开篇第一句话就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抓住读者的心,“摇篮”是多温暖、温馨啊!人在摇篮里,就像小时侯在妈妈的怀里一样,听着妈妈那无字而悠悠的歌……是多么美好啊!然后作者再以具体数字从反面举例,真是让人“大吃一惊”!这样的“摇篮”却正在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作者紧紧地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读者顺着作者的思路不禁要问:这样的一条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这是作者的巧妙,这不正是抓住了作者的心?瞧,紧接着在第二自然段不就用了一个设问句吗?“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以此作为过渡,引出下文。真是一举两得!



  作者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为文章开篇的第一句,我想还有其深刻用意,不光是激起读者的好奇心,不仅仅是想知道这样一摇篮似的“黄河是怎样发生变化的”?还在于激发读者会因为这样的“摇篮”而迫切地想去爱护她、保护她。



  二、运用多种方法,介绍变化原因



  举例子、找数据来介绍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一是自然原因,“自秦朝以后”“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和“结构松散”的黄土,这两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使水土大量流失,大量泥沙进入黄河,堵塞河道。二是社会原因,即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和放牧”。



  作者在向读者介绍“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一过程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如文章开头就以“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真是叫人触目惊心!



  再如做比较,“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



  还有过去的黄河流域与现在的“祸河”对比;美丽的黄河和江淮做比较,“……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使读者不由得在心里感叹的同时,产生强烈的治理欲望和高度的保护责任感。



  举例子、打比方、作对比……多种方法,在大量的数据面前,让读者终于明白了:哦,原来黄河是这样变化的。于是要治理黄河、要改变黄河、要保护黄河,便心中有数,可以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了!



  三、频用四字词,语意深刻



  作者在介绍咱们“母亲河”曾经的美丽时,用了优美的四字词把读者带到了过去的黄土高原、黄河流域一带。如“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生息繁衍”、“气候温暖”……让我们一睹“母亲河”曾经的风采。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这确实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人们的温柔之乡。随着作者用生动笔墨的描述,我们的思绪也随之回到了过去,看到了黄河流域曾经的美丽。



  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又用四字词加以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灾难深重,甚至与过去相比是面目全非的黄河。且看吧!它变得“凶猛暴烈”、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在介绍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时,也用了四字词,让读者一目了然。如“气温转寒”、“结构松散”、“水土流失”……特别是那几个“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随之也就“越来越多”……相信读者的心也就随着作者的这几个“越来越”而变得“越来越”沉重,甚至是难以言表,为咱们的母亲河深深地担忧。



  正如作者说的那样,不能再这样“随心所欲”,为了让读者明白,作者在自杀行为前加了一个“不折不扣”,以此警示大家,在心里敲个警钟──警钟长鸣!最后呼吁大家快快行动起来,治理这条“多灾多难”的“祸河”,要“数管齐下”。



  作者通篇使用了大量的四字词,生动、形象,言之有据,言之有理,真是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心,深深地触击大家的心灵,深深地震撼着国人的心!



  最后作者提出希望,让大家快快行动起来,保护母亲河,保护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词语解析



  ①摇篮:指发源地。课文中指黄河流域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自然条件优越,适合人类生存,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居住下来,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的发源地。这里采用的是比喻说明方法。



  生息繁衍:生活、养育后代。



  ②对于本文中关于河流方面的专业术语解析──



  流域:指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流过的所有地区。



  河床:指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也叫河槽或河身。



  悬河:是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悬挂在半空中,故称悬河。沉积:指河流流速减慢时,水中所挟带的岩石、砂砾、泥土等沉淀下来,淤积在河床和海湾等低洼地带。



  水土流失:土地表面的肥沃土壤被水冲走或被风刮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29 13:41:00 | 只看该作者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资料链接



黄河



  中国古代也称河,又名浊河、中国河。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水面落差480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千米,南北宽1100千米,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长度    5464千米



  源头海拔  4800米



  平均流量  1774.5立方米/秒



  流域面积  794443平方公里



  源头    青海省



  注入    山东省东营垦利县注入渤海



  流经省区  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黄河是怎样形成的?



  黄河的阶地是黄河生成地区在青藏高原上升隆起后,形成的如台阶状的地貌现象。正是由于这些阶地的出现,黄河才可以从最初地面的片片大湖,得以百川汇流,一泻千里,形成气势磅礴的大河。因此,科学家们称黄河阶地尤如一本活的教科书,是考察黄河生成演变历史的最有力的地质根据。



  在迄今被认为是黄河最高阶地的兰州九洲台一带,新发现一级台地,比九洲台高100米,经古地磁研究比九洲台早10万年。而再往其上400米处,尚未发现其它河水侵蚀沉积物。因此可以确定黄河生成年代不早于170万年,为160万年。



  黄河在形成初期,青藏高原及甘肃一带海拔很低,“准平原”上面有广布发达的内流水系,但各水系流向不同。当时的华北平原均为古海洋所在地,海水可抵达今三门峡附近。黄河在形成过程中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距今320万年到300万年左右,黄河地带夷平面发达,红色盆地大发展,海拔1000米以下,地貌起伏微弱,河流湖泊交替;距今247万年左右,夷平面解体,高原海拔高度明显上升,约2000米以上,山地起伏增大,形成新的湖泊地貌;第三阶段距今160万年左右,是地质构造巨变期,断裂起伏呈脉冲式增强,古湖泊湖水下切,形成一条泱泱巨川,万溪汇聚奔腾汹涌,构成一条大河穿越峡谷,成为今天著名的中国第二大河,此时的黄河以银川盆地为归宿。原平原上河网湖泊广布的时代终于完全结束。黄河形成后每年携带大量的泥沙在下游淤集,形成后来肥沃的华北平原。因此可以说,青藏高原的抬升造就了黄河,黄河又造就了华北平原。



九曲



  黄河的弯多,素有“九曲黄河”的说法。黄河在黄土高原转了许多的大弯之后,呼啸奔腾远去。留下那首高亢的信天游民歌还在我们耳旁回荡:“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九”和“九十九”在古代是形容多的意思,说明黄河的弯曲多。黄河自河源到河口,有很多大的弯曲,干流的主要大弯有6个,小弯更多了,大多在黄土高原。大弯中,180度的大弯有3个,90度的大弯有2个,45度大弯有1个。而黄河总的走势就构成一个“几”字型的大弯,总的流向仍然是自西向东的,自河源至河口直线距离仅为2068公里,但实际流程是5464公里,是直线距离的2.64倍。







怎样保护黄河?



  千百年来,黄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黄河是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现在,她仍在供养着1.4亿人口、160万公顷耕地、50多座大中城市。保护母亲河,保护生态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更应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应在全社会提倡倡导、树立绿色文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社会各界的人士广泛认同和大力支持保护母亲河的行动。近年来,根据团中央及有关部委的统一部署,各省各级团组织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动员社会力量,扎实推进保护母亲河行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省市各级环保部门要严肃处理,落实整改方案,监督恢复保护区生态环境。提出如下要求:



  一是要坚决查处保护区内的违法违规行为。对于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开矿、挖沙等《自然保护区条例》明确禁止的活动和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的违规资源开发活动,要坚决予以取缔;对于自然保护区内和涉及自然保护区的未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设项目,要依法责令停止建设。



  二是要对自然保护区内造成的生态破坏,必须采取补救措施,限期治理,恢复原有生态环境。对于在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进行资源开发和建设,造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的,责令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并制定生态恢复和治理方案,限期恢复原状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三是要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加强责任追究。对于严重违反《自然保护区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违规开发和建设,并造成自然保护区严重破坏的环境违法行为,按照中纪委、监察部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责任追究的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将协调监察部门,依法追究有关地方政府、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和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总局将组织督查组对各地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工作的开展情况和重点违法案件的处理情况进行督查。并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加快制定《自然保护区法》,建立自然保护区评估和升级降级制度,加强统一监管,促进自然保护区健康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母亲河行动以保护黄河、长江等大大小小江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为主题,动员青少年,带动全社会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做贡献。近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组织动员3亿多人次青少年参与,面向海内外筹集资金2.5亿元人民币,建设了1103个面积达399万亩的造林工程,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生态环保国际交流与合作,保护母亲河行动已经成为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途径,成为对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的重要载体。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已成为我们党、政府和全体人民的共识。今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奋斗目标,这些都为青少年生态环保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曾经创造了璀璨的华夏文明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黄河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由于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影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保护黄河,保护母亲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此次系列活动是围绕流域开展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活动,山东团组织在组织实施中积极主动,多方协调,成功整合社会资源,创造性的设计活动方案,为系列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的良好的基础。沿黄九省(区)各级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照料组织,密切协作,突出特色,开展好各项活动,形成强大的声势,取得扎实的成效,真正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做些实实在在的事。



  少年朋友们,让我们积极投身保护黄河,保护生态环境的伟大事业中,为促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保护母亲河行动是一项引导亿万青少年全方位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大型公益事业,它以保护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主题,组织动员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六年来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去年以来,保护母亲河行动开始围绕大江大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活动,先后启动实施了“共饮丹江水,保护母亲河”、“相约2008──绿色接力潮河情”、“环太湖流域青少年生态环保活动”等宣传实践活动,有效地组织动员同一个流域的青少年为同一条河,献同一份爱。

        

            

         

            



神话传说: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汊汊全是黄河水。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满口答应。这一来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



  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他从来没有挨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束手无策,发了愁。咋办呢?自己道行浅,又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又去向玉帝讨教办法。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画个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乡亲们都讨厌他好逸恶劳,没人答理他。他找到村里的后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干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人手不够,他说服乡亲们帮忙。







  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河伯看着河图,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画得一清二楚。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伤心。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



  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不料,黄河连连涨水,屡屡泛滥。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



  后老汉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见面。他对治理黄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儿子叫羿,射箭百发百中。无论后老汉如何讲,羿不让他去找河伯。后老汉不听儿子劝阻,结果遇上黄河决口,被冲走淹死,连尸体都没找到。后羿非常恨河伯,咬着牙说,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后来,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



  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这年轻人英武雄伟,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问起来:“喂,你是谁?”



  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头一看,河对岸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在喊,就问道:“你是谁?”



  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吗?”



  后羿一听是河伯,顿时怒冲心头,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说着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虚汗。心里骂道:“混帐大禹,好不讲道理!”他越想越气,就去撕那幅水情图。正在这时,猛地传来一声大喊:“河伯!不要撕图。”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这个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画了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后羿推开大禹,又要搭箭张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画图的艰辛讲了,后羿才后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后羿随大禹一同趟过河。后羿向河伯承认了过错。河伯知道了后羿是后老汉的儿子,也没多怪罪。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



  河伯说:“我的心血和治河办法都在这张图上,现在授给你吧。”



  大禹展图一看,图上密密麻麻,圈圈点点,把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大禹高兴极啦。他要谢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



  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根据图上的指点,终于治住了黄河。







  一位七十开外的回族老汉,名叫尔德,有一年在山上开了一个瓜果园,种了些黄瓜。他每天起早贪黑,到黄河里去挑水浇黄瓜,肩膀压肿了,脚底起皮了,精心地务育着黄瓜,黄长得又嫩又甜。



  一天尔德老汉累了,躺在菜园门上睡着了。



  他刚睡熟,就梦见天空飘来一朵白云,渐渐地,那白云变成了一个白胡子阿訇,抖动着银色的胡须,对尔德老说:“今天有两场大风,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场黄风,能把黄瓜吹蔫;后晌有一场黑风,能使黄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风,你都不要把黄瓜摘下来。



  尔德老汉惊醒一看,不见了白胡子阿訇,却见北面黄风弥天盖地,霎时刮到牛首山来了。尔德老汉细细瞅着黄瓜,果然一个个蔫了,他心里非常难过,一年的血汗白费了,可一想起白胡子阿訇的话,就没有动。



  到了后晌,一股黑风过,吹得山摇地动,树叶落下一层又一层。尔德老汉一看,黄瓜快要落地,他气得摘掉了一个又蔫又小的黄瓜使劲扔进了黄河。黄河马上断了一条线。像神仙用刀切过一样,清清楚楚地看见了河底,尔德老汉往下猛扑时,河水“哗”地一下又并拢了。老汉又累又饿,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乱舞,晕晕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这时,尔德老汉又听见那位白胡子阿訇说“这黄瓜就是征服黄河的钥匙,它可以叫黄河断流,也可叫黄河听人的话。可现在黄河叫黄风和黑风这两个伊比利斯折腾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种一园子黄瓜,黄瓜熟了的时候,你拣最大的一个扔进黄河里。那时,你走进河底洞里,珠宝由你挑,粮种由你拿,还有一把宝剑可以斩龙杀妖,驯服黄河,你指哪里,黄河水就流向哪里。”



  第二年,勤劳的尔德老汉又种了一园子黄瓜,他不怕路远,不惜流汗,从黄河里挑水浇瓜。工夫不负苦心人,最后,园子里结了一个三尺长的黄瓜,长得像一把钥匙。老汉高兴地日夜睡在瓜园里,一直等到瓜熟。



  这一天,天气晴得没一点子云彩。尔德老汉把那三尺长的黄瓜摘下来,念了个“太斯米”,扔进黄河里。这时只听黄河一声咆哮,裂开了一条长缝河底的石头都看得清清楚楚。尔德老汉下到河底,见靠着河岸有个洞,洞里珍珠玛瑙应有尽有。老汉拿了些,刚往出走时,听得一阵暴风狂吼,一时河面上波涛滚滚,一浪高过一浪。尔德老汉拿起宝剑向那黑旋风和黄旋风左右猛劈几十剑。一会儿,黑风和黄风吹出天边去了。



  这时,黄河的断缝渐渐地合严。尔德老汉想起白胡子阿訇的嘱咐,这宝剑可以征服黄河,他心里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黄河填满沟壕,淤平山梁。老汉手持两把宝剑,向黄河猛劈下去,黄河的水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长城,只是节节升高,远远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后,南至六盘山,西至贺兰山,到处都是水,只留下几个山尖尖。尔德老汉这才抽出宝剑,叫黄河水向前流去。



  从此以后,山大沟深的宁夏,变成了一马平川,居住在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开渠造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黄河的故事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唐代诗人李白的这两句诗,表达了我国人民对于黄河的深厚感情,的确,黄河从“世界屋脊”上的巴颜喀拉山到太平洋西岸的渤海湾,河水奔腾,一泻千里。有时候它野性不驯,泛滥成灾,被人们称做“孽龙”、“祸河”。但是,黄河洪水又造成了千里沃野,暴烈的性格里深藏着慈母的胸怀。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劳动、斗争,创造了光辉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所以人们又称黄河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在汉代以前,还没有“黄河”这个名字。那时候,人们把黄河称为“河”,用“川”字来泛指一般的河流。所以,古书只说“河出昆仑”。黄河这一名称最早见于东汉历史学家班固写的《汉书》。但是,直到宋代,人们才普通地称它为“黄河”,简称就叫“黄”。这大概是黄河所含泥沙特别多,河水发黄,和其他河流不同的缘故。可见,黄河含沙量大,早在汉代就已经被人们所认识。



  黄河为什么含沙量特别大呢?这要从它的源流情况说起。



  黄河上源出自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垦利、利津两县间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



  黄河穿行在海拔4千米的青海高原地区的时候。是一条流速缓慢、水流清澈的小溪,流出青海高原.汇合大通河、谨水和挑河以后,水量才大大增加。经过河套平原,到了内蒙古河口镇以下,黄河进入中游。这一段黄河穿行于晋、陕两省之间的黄土高原峡谷中,水量剧增,急流滚滚,沿途冲刷着黄土,再加上大小支流带进来的大量泥沙,使河水变浊,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泥河”。水利工作者在河南陕县测量时,平均每立方米河水含沙量达37.6千克,洪水期含沙量最大的时候.每立方米竟有650千克。黄河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量,平均每年有16亿吨,含沙量之大确实惊人。



  黄河从河南孟津以下进入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地区。由于下游地势低平,流速减缓,泥沙大量沉积,河床逐年淤高,有的河段竟高出两岸农田三到四米,有的地方甚至高出十米以上,形成“地上河”。这样,到了洪水季节,河水就很容易决口,改道,泛滥成灾。在历代反动阶级统治下,黄河得不到治理,两千多年间曾决口1500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每次决口改道,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惨重损失。抗日战争中的1938年,国民党反动派采取不抵抗政策,为了自己逃命,丧心病狂地在郑州花园口炸开黄河南堤,使黄河改道南下,造成豫东、皖北、苏北44个县被淹,89万人死亡,千里沃野变成了荒凉的“黄泛区”。只有在解放以后,黄河回到了人民手中,才真正获得了新生,开始改变它那凶猛暴烈的性格,为人们造福。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就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对黄河的赞叹。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的陕西蓝田、山西丁村等处都发现了猿人化石,在西安半坡发现了母系氏族的遗址。这都证明了从遥远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在黄河流域从事生产和生活了。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西段北麓(lù)卡日曲河的涌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最后注入渤海。自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是黄河的上游。开始一段河水清澈透明,两岸水草丰美。流到青海高原东部,沿途穿过龙羊峡、刘家峡等不少峡谷。峡谷中水流湍急,水力资源极为丰富,那里已建立了好几个大水电站。黄河出青铜峡,进入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河套平原农田肥沃,草原肥美,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



  自河口至河南省孟津是黄河的中游。在禹门口,黄河被龙门山所夹峙,急流从只有百米宽的河漕(cáo)中涌出,这就是有名的“龙门”。过风陵渡后,黄河又急转东流,穿过三门砥(dǐ)柱(也叫三门峡)。这里是著名的三门峡水利枢纽所在地。在中游段,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又有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水量增大,含沙量剧增,河水变得十分浑浊,是名副其实的“黄河”了。



  自孟津至入海口是黄河的下游,就是华北平原。这里河道宽阔,水流缓慢,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下来,使河床不断抬高。为了防止河水泛滥,河堤也不得不一再加高,自郑州黄河花园口一段起,河床平均比两岸地面高4-5米,有的地方甚至高达10米,成了世界闻名的“地上悬河”。所以一旦河堤决口,黄河改道,常常造成灾害。



  黄河不但以“地上悬河”闻名世界,而且还是输沙量最大的河流,素有“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最大年输沙量可达43.9亿吨,平均年输沙量也有16亿吨。这些泥沙如果用载重4吨的卡车来装运,每天运一次,110万辆卡车运输一年才能运完。这16亿吨泥沙中有4亿吨沉积在河道中,有12亿吨被带入海口。结果,入海口每年向海中推进3公里。近百年来,黄河在河口推积成了一个面积为5400平方公里的三角洲。如果不是渤海不断下沉,黄河的泥沙早就把7.7万平方公里的渤海填平了。



防洪历史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是黄河历史的真实写照和区别于其他河流的显著特点。因此,在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史上,就有了源于下游决口改道而带来的多个黄河故道。如禹河故道(亦称《禹贡》河道)、西汉故道、东汉故道、明清故道等。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禹河故道。行河时期,从大禹治水开始算起,至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河徙,1400余年,是黄河史上有记载以来最早的一条古河道。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祸、乃、侵、蚀、垦、亩、营、扣。理解“生息繁衍”、“侵蚀”、“水土流失”等词。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以及这两个方面互相作用的关系和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有关黄河的图片、课件、资料等,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诗句导入,激情感染学生



  1.上课伊始,老师便充满激情吟诵:“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故意拉长腔调,做个手势意在让学生接着吟,“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拉长腔调,随着手势让学生继续接着吟:“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同学们,瞧,刚才咱们吟诵的都是关于什么方面的诗句呀?



  预测:学生会说是关于长江的诗句。对!咱们从小生活在美丽的长江之滨,饮长江之水长大,对长江是再熟悉不过了。可令我们魂牵梦萦的黄河呢?谁来吟吟黄河的诗句?



  3.师生共同吟诵黄河的诗句。



  预测:“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4.过渡:黄河呀,黄河,您在哪里?同学们在深情地吟诵您!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观看课件,质疑入题:



  1.那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去看吧!



  播放课件:波涛滚滚、奔腾不息的黄河;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的黄河流域;暴雨频频、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音乐--由舒缓到激情、高亢)



  2.同学们,瞧!这就是令我们朝夕梦想的黄河!现在,你最想说的是什么?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呢?



  预测:老师梳理问题,然后板书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



  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



  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怎样治理黄河呢?



  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呢?



  3.明确目标:同学们,我们再把这些问题读一读,把它记在心里去。这就是我们后面要通过阅读课文,来解决的这些问题。



  4.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首先解决这两个问题,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这节课我们将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要求:注意生字、多音字的读音,把字音读准。



  2.思考:课文重点介绍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整体感知)



  四、全班交流。



  1.课文重点介绍了什么?(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即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



  2.你根据什么确定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找出以下根据:课文题目;“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课文内容的详略;课后思考题。)



  3.指名勾画出讲黄河变化原因的句子,指名读、学生齐读。



  五、自学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明确第二次自学课文的要求。



  (1)同学们,再次自由读课文,这次不光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还要画你难以理解的词句。



  (2)自己试着理解词语,除课文“预习”中提示的方法外,还可采用其它方法理解词语。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请教别人等方法。对于勾画出的词语还可以在书旁做好批注。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查看,了解学习自学情况,并适当给以指导。



  3.全班交流字、词学习情况,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每人一个自然段)。重点要求读准字音。读后简单评议。着重强调以下几个字的读音:苦难 不禁 松散 助长 叫苦不迭



  (2)指名说说你解决了哪些词语?是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最后让学习谈谈词语的理解情况。



  生息繁衍──生活繁殖后代。



  忧患──担忧、患难



  河床──指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



  悬河──指河床比地面还高的河。



  水土流失──土地表面的肥沃土壤被水冲走或被风刮走。



  (3)课件出示练习。



  (  )的苦难 (  )的土壤 (  )的气候



  气候(  ) 森林(  ) 土地(  )



  生(  )繁(  ) 叫苦不(  ) 不折不(  )



  六、再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明确第三次自学课文的要求。



  同学们,再次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然后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再想想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2.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倾听学生谈话,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并及时给予适当点拨、指导。



  3.交流、汇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概括地讲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苦难。



  第二段(第二、三自然段)讲黄河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第三段(第四、五、六自然段)讲黄河变化的原因。



  第四段(第七自然段)讲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用综合归纳法概括段意的。)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四段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七、总结归纳学习方法,明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1.同学们,这节课咱们通过自己反复多次的阅读课文,运用不同的理解词语的方法,自学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理清课文的层次。同学们真是很棒!



  2.(老师边说边指着黑板上梳理的问题)下节课我们将解决后面这几个问题: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以及黄河的治理和从中受到的启发。希望同学们通过自己用心读书,自己动脑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会表现更棒!



  板书设计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变化:



     一是?



  原因<



     二是?



  治理:



第二课时



  一、回顾问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对《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通过自己用心读书,自学课文,了解了主要内容,理清了层次。



  咱们回顾一下,课文依次写了什么内容?重点讲了什么?



  2.指名说。并指出课文重点写了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



  二、明确学习任务



  (老师边说边指着上节课梳理的并留下的问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通过用心读书、自学课文将深入探讨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了解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以及你从中受到的什么启发。



  三、自学课文,讨论交流



  1.出示自学要求。



  (1)细读课文第三段,根据课文内容,用简要的话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在书旁作好批注。



  再说说这两方面原因之间的关系,用笔勾画出有关词句深入理解。



  (2)读第四段。思考:为了治理黄河,科学家设计了哪些方案?归纳出要点。



  (3)认真阅读全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黄河这一变化过程表达得如此清楚、具体?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4)思考: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指名读自学要求。



  3.学生按提纲自学。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批注、勾画情况。并点拨指导。



  4.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倾听学生发言,了解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程度,酌情给以指导。



  5.全班交流学习情况。每组选出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相继补充。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到位。



  (1)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2)指名读黄河变化原因的语句。



  (3)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好好体会体会。



  (4)同学们,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归纳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



  (5)指名说,老师板书:气候变化、黄土松散(大自然变化);开垦放牧(人为原因)→水土流失、泥沙入河。



  (6)同学们,这两方面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在书中找一找。



  (7)指名读出书中有关内容。



  (8)对!就是课文6自然段最后三句话,出示第六自然段最后三句话。



  (9)同学们,你是怎样理解这三句话的?用自己的话说说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原因之间的关系。



  (10)学生交流。板书:决口改道



  (11)同学们,哪个词最能体现这种恶性循环?相信聪明的你一定发现了。



  (12)对!“越来越”。你能用“越来越”说话吗?



  (13)出示两组句子。要求学生读一读,比较哪组句子写得好,说说理由。



  ①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恳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②减产,人们就要多开恳荒地;多垦荒,水土流失就严重。



  该怎样朗读?自己试试。



  指名朗读、齐读。



  (14)指导感情朗读第六自然段的后三句话。(读时注意“越来越”的语气)



  (15)交流“自学提纲”第(2)题。



  指名读第四段。



  指名归纳出科学家设计的治黄方案的要点。



  (16)交流“自学提纲”第(3)题。



  ①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一过程表达得如此清楚、具体?



  ②作者在文章中采用了哪些文字材料和数字材料?这些材料的采用有什么好处?



  ③引导学生归纳。



  (17)这些材料是如何获得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18)交流“自学提纲”第(4)题。



  ①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②你能联系实际举出人类破坏大自然受到惩罚的例子吗?



  学生联系实际举例。



  (19)小结:是啊,由于人类破坏自然而遭到惩罚的例子举不胜举: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已成为当今全球性三大环境问题;我国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洪旱灾害日益频繁……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实警醒我们:保护环境迫在眉睫。让我们从小做起,保护环境,保护自然,保护母亲河!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四、总学法,延伸拓展



  1.同学们,这节课通过自己用心读书,自读自悟,自学课文,弄懂了黄河变化的原因,受到启发,有了许多收获。老师相信以同学们这种精神,咱们的母亲河──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在“展示台”进行交流。地处黄土高原地区的师生,可结合本文的学习联系国家、地方的有关政策、措施(如“退耕还林”“计划生育”,为治黄移民等),开展向家长、亲友、邻居进行宣传的课外实践活动。



  3.搜集黄河方面的诗歌。



  板书设计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决口



变化:含沙量大< >大水灾



   改道



   大自然变化造成



原因<



   人为造成



治理:保护森林资源 规划用地  修筑水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练习设计



  一、我能读拼音,写词语。



  qīn shí  kāi kěn  jīnɡ yínɡ



  (  )  (  )  (  )



  xiàn zhì  bù zhé bú kòu



  (  )   (    )



  二、我能帮它们找相近的朋友。



  苦难──(  ) 繁衍──( ) 凶猛──(  )



  忧患──(  ) 侵蚀──(  ) 茂密──(  )



  叫苦不迭──(  ) 随心所欲──(  )



  三、我能根据黄河的变化情形,搭配不同的词语。



  (  )的黄河 (  )的黄河



  (  )的黄河 (  )的黄河



  四、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1.我们的祖先能选择黄河流域一带生息繁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小练笔



  作为炎黄子孙为了保护“母亲河”──黄河,我以我的设想来治理好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29 13:41:00 | 只看该作者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拓展阅读



  谚语、成语诗句、名句



  不到黄河心不甘。



  跳进黄河洗不清。



  不见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掉泪。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沙漠里的绿色使者



冯春生



  面对无边无际的漫漫黄沙,好多想干点事业的人,不是望而却步,就是回心转意,因为这冷酷的沙漠象征着死亡,没有人会在这里边把热情投放。但我们这里就有一个人对这漫漫黄沙有着无限的缠绵,他就是团级复转军人贺文军。贺文军从小就生活在杭锦旗库布其大漠之中,他对沙漠,儿时就有着一种梦想,就是让大漠披上绿装,焕发出盎然生机。青年的贺文军参军来到了阿拉善左旗,阿盟的腾戈里沙漠中的恶风沙浪再一次敲打着他的心房,使他那颗年轻的心再一次的澎湃激荡,他暗暗地下决心:一旦有机会,我就要在大漠里干一番事业,让这不毛之地也能为人造福。



  2003年春天,贺文军告别了生活工作24年的军营生活,带着退休安置费、住房补助金10几万元,带着从阿拉善左旗买到的几万株梭梭实生苗,只身来到库布其沙漠西北边缘的杭锦旗呼和木独镇巴音温都尔嘎查。望着那茫茫沙海和肆意狂吼的风沙,他的内心感到无限凄凉,但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铸就了他刚强的性格、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达不到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他告诫自己:一定要克服重重困难,实现自己的愿望。



  大多数人在离退休后,会找一个环境优雅、医疗条件较好的地方安度晚年,而作为一个团级复转军人的贺文军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他要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义无反顾地把军人的橄榄梦定于茫茫沙海,成为沙漠里的绿色使者,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在库布其沙漠中人工种植梭梭,培育肉苁蓉。说干就干,他开始围封荒沙,打井,购买喷灌设备,在沙漠及丘间地开始人工种植梭梭。为了抢时间,赶季节,他带领全家人及几个工人不分昼夜,超负荷运转。炎热的夏天,在沙漠里来回行走,鞋子磨破了,脚底无数次打起了水泡。双手磨出了茧子,十指出血,脸晒得黝黑黝黑,嘴上全是干裂的口子,饿了是馒头就凉水,因吃不上蔬菜,再加上疲劳过度,他几次晕倒在沙坡上,被送进了镇卫生院。可是病刚好,他就继续投入劳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500亩梭梭苗在他的精心培育下长势良好,近百亩饲料地玉米苗,长得绿油油齐刷刷的,人见人爱,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甭提多高兴了。然而上天似乎专门爱和勤劳的人作对,一场降温和沙尘暴天气摧毁了所有的梭梭苗和饲料地里的玉米苗,3眼组合井也被风沙埋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万多元。当时正赶上非典疫情爆发,人员流动被限制,9个人被困沙漠中将近2个多月,吃不好睡不好,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他再次住进了医院。家人和朋友劝他:“别干了,放着舒服的日子不过,自己找罪受,别发神经了。”面对大自然的挑战和种种善意的劝告,他真想放弃,然而病好后,那决不认输的倔犟性格和早已有之的梦想再次把他带进了沙漠。



  远比创业艰辛更艰难的是创业所需资金,为了造林,他拿出了30多万元的全部复转金,他要在此做最精彩的一搏。为了节约开支,粗活儿重活儿都自己干,甚至连孩子的上学费、日常生活费都要精打细算。贺文军绿化沙漠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先后几次被记者采访,在有关媒体上进行了报道,政府部门曾多次资助他,并动员企业及个人给予赞助。



  在资金稍微好转的情况下,他又开始了人工接种肉苁蓉的试验。聘请专家,做土壤、水质化验,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和自学的科学技术,在专家的指导下选择不同土地条件,不同地区的实生苗做对照选优种植试验,到目前已接种肉苁蓉300亩,成活率达70%以上。2007年10月17日,经全国肉苁蓉知名专家、教授现场测产,随机抽样三个区域,每区域挖10株,平均每穴3.93公斤,每亩111株,亩产鲜苁蓉436.23公斤,每亩肉苁蓉产值达到4000元以上。这一鉴定结果,标志着在库布其沙漠首次人工大面积种植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高产技术获得成功。



  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他共围封荒沙8300亩,种植梭梭林近2800亩,人工接种肉苁蓉300亩。为了防止风沙侵害,他还植造了防护林,并对沙枣、杨柴、柠条、花棒和梭梭进行对比试验,几年共投入资金48万余元。2007年初自筹资金组建了“杭锦旗地康参治沙有限公司”。同年5月应邀参加了新疆和田召开的全国第四届全国肉苁蓉学术研讨会。



  2007年10月23日,杭锦旗政府召集有关部门及部分村级干部在杭锦旗地康参治沙有限公司召开现场会,旗政府决定2008年先在4个苏木推广种植10万亩梭梭林,人工接种肉苁蓉。2007年,贺文军当选为政协杭锦旗委员会第十三届委员,并在联组讨论会上发了言,受到了领导和与会同志的一致好评。



  贺文军从一个不懂林业的门外汉,凭着满腔热情和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成为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技术员,基本掌握了梭梭种植肉苁蓉接种技术,还考取了生态监理师资格证书,使昔日的黄沙变成了绿草茵茵、林木成荫的园林景象,使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得到了有效发挥,并为干旱沙漠地区发展沙产业,人工种植梭梭,接种肉苁蓉提供了成功的先例,他不愧是库布其沙漠的绿色使者。



  读一读,想一想



  1.短文讲了谁?是关于他的什么事?



  2.为什么说他不愧是库布其沙漠的绿色使者?



  3.面对茫茫沙漠,你还会有什么方法?



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



  长达一千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与绵延的万里长城,作为举世闻名的古代中国人创造的伟大工程,都是华夏民族的历史丰碑和永远的骄傲。长城早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跻身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大运河的文物保护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大运河在广开海运之前是我国古代的一条重要交通命脉,开凿运河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进行沟通交流。大运河在开凿过程中利用了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开通的沟,在隋炀帝时最终完成,唐宋繁盛一时,元代截住夺取直,明清屡加疏通。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大运河一直是一条南粮北运、商旅交运、水利灌溉的生命线。



  大运河涉及黄河与长江这两个古代文化、文明的核心地区,连接着燕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等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区域,其沿岸是古代中国人口集中、文化遗址密集的地区。各个时代,大运河贯穿之地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其文物价值与意义非同寻常。不仅如此,大运河在开凿的长度、年代上还创下了傲视环宇的纪录,特别是沿岸几十座城市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韵,保存了极其特色的内河文化。



  但是,作为华夏先民智慧与创造力结晶的大运河,今未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法无偏见肯定和保障它的历史地位。



  大运河的保护现状确定令人忧虑。除千百年来河堤决口、泥沙淤塞、水量匮乏等自然因外,更有乱开支渠、截住流用水、治理不善等人为因素。由于不少河段利用了天然湖泊和自然河流,很多人认识不到大运河也是文化遗产或文物古迹三岁时出于局部利益考虑随意改拆遗存的现象时有发生,分省分段的管理体制也使大运河的保护无法形成综合性的全盘规划。



  大运河虽然历尽沧桑,却衰而未亡,江南河段仍然泽被今人;已开工的南水北调工程也涉及到大运河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因此,亟需通过文物调查与文化保护研究。提交完整的大运河总体调研与保护报告。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大运河及其沿岸相关古迹不仅应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得到有效保护,而且也应作为一个整体来支援世界文化遗产。



  读一读,想一想。



  1.大运河是一条怎样的河流?



  2.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



  3.你从短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作文网友  发表于 2010-3-29 18:31:00
:shit
回复

使用道具

5#
作文网友  发表于 2010-3-29 20:43:00
:|-)[im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5 17: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