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4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自然的启示》课文分析与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29 11:4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杨 柳



《大自然的启示》课文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



  《“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进一步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一、题目新颖,独具匠心



  按照一般常规,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就是打扫房间,打扫教室,打扫街道、打扫庭院……却从没见过这样的打扫,甚至也没听说过。“森林”那么宽,那么广,那么密,林如海,枯枝败叶堆积如厚厚的地毯,杂草丛生,灌木簇拥,飞禽走兽,怎么去打扫啊?偏偏就有人这么做了。《“打扫”森林》多别致、新颖的题目呀!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自然在心里会问:怎么打扫?为什么要“打扫”森林呢?还加了引号。于是迫切想往下读去。瞧,多巧妙的题目呀!



  再如,《人类的老师》也会使人从题目产生疑问,产生联想,也同样会引起读者的强烈的好奇心,促使读者往下读。人类的老师会是谁呢?人就是万物之灵,就是能说会道、会劳动、会创新的灵性的群体,还会有比人类更聪明的吗?为什么会是人类的老师呢?那我们一定要去探个究竟。从题目便忍不住想去瞧瞧,你看题目有多重要呢?看来,许多时候,题目不光起概括文章内容、点明中心的作用,更多时候还是吸引读者眼球,抓住读者心理,激发读者学习的欲望。



  题目就是点金之笔,乃是作者独具匠心。



  二、理寓于事,娓娓道来



  《“打扫”森林》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使人读着心里别有一番滋味,感悟颇多。德国那个林务官刚上任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作者连用了两个“统统”,还加上一个“连……也不放过。”足见“打扫”得多么彻底呀!没想到森林的美好面貌只是暂时的、瞬间的,从此森林却因林务官的一时“异想天开”而遭了殃,给森林带来了灾难。这与林务官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可见大自然处处是老师,处处给我们启示,要想改造大自然就必须先要了解大自然,懂得大自然,学习大自然。想当然,往往会事与愿违,还会给人类带来致命性的毁灭。故事短小,寓意深刻,林务官的“无知”,是值得我们每个人警醒的,大自然是一本书啊,一本无字的书,小到一滴水、一棵草、一朵花……大到一座森林、一片海洋、整个宇宙,蕴涵无穷无尽的奥秘,都值得我们永远去探索,永远去学习。



  故事讲完了,道理也凸显出来了,这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



  三、分总形式、照应题目



  《人类的老师》作者采用先分述,后得出结论,总结文理,既点题又加深读者印象,真是一举两得啊!



  文章一开始就列举因“机翼破碎”而“机毁人亡”的惨祸。以此展开,探索到蜻蜓身上,原来是它翅膀上那极不起眼的“厚斑点”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才使蜻蜓的翅膀防止颤动,这一点也就是暗示我们:小小的昆虫也是我们人类的老师。再以“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船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拥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具有“尖尖船头”的海轮。于是科学家们从鲸身上展开研究,原来是“流线型”在起作用。这也告诉我们:鲸也是我们人类的老师啊!



  最后一段是总结,得出结论:所有这些给我们人类以启示,值得我们学习,能使我们人类不断创新、不停地前进,让我们收益匪浅的生物,就是我们人类的良师益友,是我们人类的好老师啊!“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意寓深远,既是在总结,也是在点题,更是在提醒我们读者,要做一个热爱大自然、留心观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有心人!



《大自然的启示》资料链接



游泳衣与鲨鱼皮



  生物学家发现,鲨鱼皮肤表面粗糙的V形皱褶可以大大减少水流的摩擦力,使身体周围的水流更高效地流过,鲨鱼得以快速游动。快皮的超伸展纤维表面便是完全仿造鲨鱼皮肤表面制成的。此外,这款泳衣还充分融合了仿生学原理:在接缝处模仿人类的肌腱,为运动员向后划水时提供动力;在布料上模仿人类的皮肤,富有弹性。实验表明,快皮的纤维可以减少3%水的阻力,这在1%秒就能决定胜负的游泳比赛中有着非凡意义。1999年10月,国际泳联正式允许运动员穿快皮参赛。



蜂房与建筑结构



  蜂巢由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六棱柱形小蜂房组成,每个小蜂房的底部由3个相同的菱形组成,这些结构与近代数学家精确计算出来的──菱形钝角109°28’,锐角70°32’完全相同,是最节省材料的结构,且容量大、极坚固,令许多专家赞叹不止。人们仿其构造用各种材料制成蜂巢式夹层结构板,强度大、重量轻、不易传导声和热,是建筑及制造航天飞机、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的理想材料。蜜蜂复眼的每个单眼中相邻地排列着对偏振光方向十分敏感的偏振片,可利用太阳准确定位。科学家据此原理研制成功了偏振光导航仪,早已广泛用于航海事业中。



  蜜蜂是杰出的“建筑师”和工程队。它们用蜂蜡作原料,仅仅7—昼夜的时间,就能建造数千间住宅,而且每间的底边三个平面的锐角都是70°32’,体积几乎都是0.25立方厘米,其灵巧和精确令人惊叹。蜜蜂巢的这种结构早巳为仿生学家所重视,并已经制造出了工程蜂窝结构材料。这种材料重量轻,强度和刚度大,隔热和隔音性能好,现已被广泛地用在飞机、火箭和建筑结构上。



甲虫与二元化武器



  甲虫自卫时,可喷射出具有恶臭的高温液体“炮弹”,以迷惑、刺激和惊吓敌害。科学家将其解剖后发现甲虫体内有3个小室,分别储有二元酚溶液、双氧水和生物酶。二元酚和双氧水流到第三小室与生物酶混合发生化学反应,瞬间就成为100℃的毒液,并迅速射出。这种原理目前已应用于军事技术中。二战期间,德国纳粹为了战争的需要,据此机理制造出了一种功率极大且性能安全可靠的新型发动机,安装在飞航式导弹上,使之飞行速度加快,安全稳定,命中率提高,英国伦敦在受其轰炸时损失惨重。美国军事专家受甲虫喷射原理的启发研制出了先进的二元化武器。这种武器将两种或多种能产生毒剂的化学物质分装在两个隔开的容器中,炮弹发射后隔膜破裂,两种毒剂中间体在弹体飞行的8—10秒内混合并发生反应,在到达目标的瞬间生成致命的毒剂以杀伤敌人。它们易于生产、储存、运输,安全且不易失效。另外,根据甲虫的视动反应机制研制成功的空对地速度计已成功地应用于航空事业中。



车前草与螺旋状建筑物



  车前草是一种很普通的小草,它的叶子是按螺旋形来排列的,这种排列方式,使每片叶子都能得到充足的阳光,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建筑师们依照车前草叶子的形状,设计建造了螺旋状排列的楼房,使每个房间都能享受到明亮、温暖的阳光,避免了普通楼房在这方面的不足。



云松与广播电视塔



  高山上的云杉长年累月都经受着狂风的袭击,树干的底部变得又粗又大,整个树干成了圆锥形。这种形状使云杉牢牢地挺立在山顶之上。人们模仿云杉建立的广播电视塔,即使遭到强台风的袭击,也不会有倒塌的危险。



  1.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2.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3.模拟蓝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将设计出仿生光解水的装置,从而可获得大量的氢气。



  4.根据对人体骨胳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研究,已仿制了人力增强器──步行机。



  5.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6.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



  7.船桨模仿的是鱼的鳍。



  8.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或锯齿草。



  9.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



  10.嗅觉灵敏的龙虾为人们制造气味探测仪提供了思路。



  11.壁虎脚趾对制造能反复使用的粘性录音带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2.用贝的蛋白质生成的胶体非常牢固,这样一种胶体可应用在从外科手术的缝合到补船等一切事情上。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同学们,在自然界中有着千奇百态的万物,大自然总在人们不经意间悄悄发生变化,倘若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去品味其中的奥妙,感受其中更深的含义,就能获得有益的启示。



  有人说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百科全书,这话不错。如果你平时多多留心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一定会获得很多知识,获得很多教益。不信请读《大自然的启示》。(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这篇课文是由两篇短文组成的。读了这两篇课文的题目后,你一定会觉得很有意思吧。森林里杂草丛生,荆棘密布,怎么会去“打扫”森林呢?什么是人类的老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1)同学们,课文题目《“打扫”森林》与以往学习过的题目有何不同?



  (2)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3)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学习《“打扫”森林》。



  (1)自读课文1—3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①理解“打扫”“扫帚”“宽敞”“洁净”“干枯”“统统”等词。



  ②他们是怎样“打扫”的呢?找出句子,指名说,生再齐读。



  ③结合课文插图,说说这部分的大概内容。(德国一位林务官下令把森林“打扫”干净,结果让森林遭了殃。)



  (2)过渡:同学们,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2.重点探究第5、6段。



  ①同学们,不动笔墨不读书。默读课文,思考:使森林遭殃的原因是什么?画出能够说明这一原因的重要语句。



  ②小组内讨论、交流,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书上。



  ③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29 11:48:00 | 只看该作者
 ④全班交流后,根据对本文的理解画“生态平衡”图。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生态平衡”的事例?

  四、感悟全文、探讨启示。

  1.同学们,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

  3.预测:我们不应该盲目地“打扫”自然。应该依据科学来正确地保护自然环境。

  我们不应该乱砍伐树木。

  我们应该保护环境,注意生态平衡。

  我们要保护地球──人类这美好的家园。

  我们不要做自我毁灭的事情。

  4.师总结: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只有遵循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的规律,才能保持自然的生态平衡。

  五、学习《人类的老师》。

  1.明确学习目标:

  同学们,我们通过前面自己掌握的自学方法,那就是通过自己读书、自己感悟,然后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学习《人类的老师》,希望同学们自学能力越来越强!

  2.学生自读自悟,师生合作交流。

  出示问题(1)科学家从蜻蜓的翅膀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2)从鲸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3)对比阅读,加深认识。回顾《蝙蝠和雷达》,想一想,为什么说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3.学生根据问题自己读书,用心体会。可以在书上勾画,并作好批注。(师巡视,对个别可点拨、指导)

  4.小组合作学习,质疑探讨。

  5.全班汇报交流,谈体会、启示,师生评价。

  (1)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朗读。

  (2)出示句子“科学家从蜻蜓、鲸、蝙蝠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指名读。齐读。

  6.将汇报的这三个问题联系起来,结合学生平常的观察所得,针对“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展开讨论。

  7.过渡小结:是啊,看来通过同学们自己用心读书,留心观察,把书本知识和大自然联系在一起,同学们收获可真不小啊!你们也成了小老师了。正是这样,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而这样的发明创造造福了人类。

  8.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请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吧!

  六、回顾全文。

  1.读了《大自然的启示》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老师引导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交流各自所知道的其它有关“自然的启示”事例。

  预测:《“打扫”森林》──《揠苗助长》

  鸟──风筝──飞机

  蝙蝠──超声波探测仪

  蜂类的复眼、青蛙的眼──鹰眼

  野草──木锯

  鲁班根据带刺的草发明了锯……

  3.过渡,总结全文。

  《“打扫”森林》这篇课文中自然给我们的启示是: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只有遵循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的规律,才能保持自然的生态平衡。

  《人类的老师》这篇课文中自然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我们多多留心自然,自然界的很多生物就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生物不愧是我们人类的老师。大自然是十分奇妙的,等着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呢!

  七、拓展阅读,开拓视野

  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仿生科研造福生活》、《向大自然汲取创新灵感》、《竭泽而渔》、《给我一双翅膀》等书,去了解楼兰王国是如何消失的。你会得到更多的启示。

  八、作业:

  1.熟读课文,去发现身边有哪些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

  2.试着观察身边的动物,想想能从它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设计成小发明。

  3.为什么说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4.感悟写法:

  你们在学完这一整篇课文后,有什么想法,写一写。

  板书设计:

12﹡大自然的启示

要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大自然的启示》练习设计

  一、我能看拼音写词语:

  da sǎo  sào zhǒu  fǔ làn  jī yì

  (  )  (  )  (  )  (  )

  yì xiǎng tiān kāi  jī huǐ rén wáng

  (    )       (    )

  二、我能分辨,并组词。

  遭(  ) 烂(  ) 殃(  ) 翼(  )

  糟(  ) 拦(  ) 秧(  ) 冀(  )

  三、我能观察并改错。

  1.改观、宽敞、糟殃、平衡、导想天开(  ) (  )

  2.摸仿、剧烈、颤动、关健、轻而易举(  ) (  )

  四、我能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A.人类向生物学习,大大提高了改善生存条件的水平和技术。

  B.林务官的命令差不多完全毁掉了整个森林。

  五、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  )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  )。(  ),看起来是脏东西,其实,它们(  )之后,变成了(  )。能增强(  )。

  2.科学家从(  )、(  )等动物身上得到(  ),有所(  ),有所(  )。(  )真是(  )啊!

  六、小练笔。

  学了《大自然的启示》,相信同学们收获颇多,看来大自然、大自然中的生物真的是人类的老师。我想,大家一定还想更多地了解大自然的奥秘,除了自己留心观察,做个有心人,还可以在网上查找,这时有更多的感受想对伙伴们说吧。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自然的启示》拓展阅读

我不只是一棵树

  我不喜欢约束,我不喜欢什么事情都听别人的,我不喜欢自己的思想被别人所左右,不喜欢喜欢自己的生活受到他人的影响,尽管我是一棵树,尽管我是一棵长在街边的树。

  不要告诉我说,在你的眼中,我就是一棵树,我就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植物,我就是路边的那个高桩子。哈哈哈,那你可就错了。我不是没有生命的东西,我虽然是一棵树,可是我也是有生命的,我的树桩子兄弟就可以告诉你我今年到底几岁了,我隔壁的小草妹妹也可以告诉你,我是棵有生命的树,我是棵懂得疼痛的树。所以,你不要以为当你用脚踢我的时候,我是没有反应的,你不要以为在你带着你的狗在我的脚边撒尿的时候,我是无动于衷的,只是我家小草妹妹说了,我是一棵树。

  小草妹妹说,我是一棵树,我是给别人带来凉快的树,我是可以带来新鲜空气的树。所以当你踢我的时候,我感觉很疼的时候,我才会掉几片叶子下来,砸在你的脑袋上,警告你,我疼了。要是你还要接着踢我,我才会伸出我的手打你一下。所以,当你带着你家狗在我的脚边胡作非为的时候,我看着在我旁边坐着的其他人,我忍了,我不想他们因为我的生气而被太阳公公暴晒,我不想看见熟睡中的婴儿被太阳公公严厉的眼神所吓坏。

  我好像很久没有看见我的梧桐兄弟笑了。自从前几日来了几个工人之后,梧桐兄就再也没有笑过了。我问过梧桐兄,为什么这几天不高兴,我那兄弟也没说是为什么,只是说最近生活不开心,有点烦躁。我知道他没有说实话,我只知道他有事情瞒着我,我知道他肯定是遇见什么事情了。其实,他就是不告诉我,我也知道的。前几天地震的时候,我们身后的那个房子被震惊了,在房子的墙壁上都能看见开口了,市政府的人来说了,要把那房子拆机,重新修过,还要把我们这边的街道重新修正一下。

  不就是我们要被移走了吗?有啥不开心的呢?我们又不会被人当作柴火烧掉,我们是一棵树,我们走到哪里都是一棵树,再说了,我们移走了,也是为了人们的安全着想呢,有啥不开心的了。而且现在啊,人们的环保观点越来越强了,房子修好了,说不准我们还是会被移回来。我们还不是会在一起的,我们还是会在这里为这里的人们继续遮阳的。

  我告诉梧桐兄:我的梧桐兄啊,你真是傻啊。这又不是几年前了,我们是不会被伐木工人掳走的,我们只是暂时离开而已。

  梧桐兄听了,微微一笑。我知道他还是在担心,其实我也是在担心,因为只是政府在提倡保护我们这些树木,而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够关注我们的生命呢?我不奢望自己能再活多久,我只希望趁我还在这个世界的时候给人们带去更多的阴凉、带去更多的欢乐。

  读一读,想一想

  1.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事?

  2.文中的这棵树希望我们怎么做?

  3.你从这篇段文明白了什么?它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锯的发明

  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鲁班就让徒弟们上山砍伐树木。由于当时还没有锯子,他的徒弟们只好用斧头砍伐,但这样做效率非常低,工匠们每天起早贪黑拚命去干。累得精疲力尽,也砍伐不了多少树木,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使工程进度一拖再拖,,眼看着工程期限越来越近,这可急坏了鲁班。为此,他决定亲自上山察看砍伐树木的情况。上山的时候,由于他不小心,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鲁班很奇怪,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这两件事给鲁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大启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如果把砍伐木头的工具做成锯齿状,不是同样会很锋利吗?砍伐树木也就容易多了。于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几下,小树杆就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拉了一会儿,小锯齿就有的断了,有的变钝了,需要更换竹片。这样就影响了砍伐树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看来竹片不宜作为制做锯齿的材料,应该寻找一种强度、硬度都比较高的材料来代替它,这时鲁班想到了铁片。于是他们立即下山,清铁匠们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然后到山上继续实践。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

  读一读,想一想。

  1.你能从文章中找找发明创造的方法和过程吗?

  2.这些文章对你有什么启示?

  3.你能发明什么?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你知道珍珠的来历吗?别看它们瑰丽得像一颗颗星星,可来历却像一场极可怕且极漫长的梦。自打一颗小石子突然掉进了珍珠贝那柔嫩的躯体,这可怕的噩梦就开始了!粗砺的石子不分昼夜地折磨着它,刺疼着它,但它坚强无比,不仅接受了这突如其来的苦痛,还毅然地咬紧了它,不声也不响,就这么过一年又一年,直到把它变成了一颗璀璨的珍珠。这更是惊心动魄的一课!大自然以其独特的方式告诉我们,知道苦痛的意义吗?那是一种神圣的锤炼。

  AB本是两棵无关的树,只因被青藤紧紧地缠住,便在不知不觉中长到了一起,而自打长到一起,A树也就结出了一种全新的果实,外形仍然是A,但味道却酷似B。瞧!大自然多奇妙,就这么一启发,园艺学家就恍然大悟,一举学会了嫁接技术。

  有人为了晒衣服,曾在相距不远的两棵树上拴了铁丝,久而久之,铁丝形成了铁箍也就牢牢地勒进了树干,硬是在树上勒出了一道深深的印沟。两年后,铁箍更是深深地勒进了树里,可怜的树看来是必死无疑了,但奇迹偏偏因此而发生,那坚强的树非但没有勒死,反而站得稳稳当当的,硬是把那可怕的铁箍活活地吞了进去!而这一切恰好被一位绝望之极的老人看到,也就得到了重新活下去的勇气。老人得的是癌症!他战胜病痛活了下来。多活了好几年,临去世时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感谢那棵树!瞧!大自然多深刻,虽然不声不响,却能给人超常的力量,产生奇迹!

  是的,类似的故事还很多。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穿梭,那是教我们勤劳;含羞草默默收拢叶片,那是告诉我们切莫过分张场。是的,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肯学,天天都会有收获。

  读一读,想一想

  1.你知道这篇文章讲了哪几件事?

  2.为什么说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3.你要怎样向大自然学习,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3 15: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