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5-3-13 11:40:37
|
只看该作者
课文的大门打开了,接着就进入了文本,充分利用“问题”学文。每篇课文后面的问题往往给学生重要的提示或启发,或提供学这课的重点字、词、句,或提示应该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或提醒课文的写作顺序,或启发本文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因此,我们应以课后问题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突破口,引导学生以此为学好课文的门径,对课后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教师可将此内容科学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或使之成为检验教学效果的内容之一,而不应只把它简单地作为完成这课后的作业去完成了事。否则会失去教材安排的意义,并形成师生被动的教学局面。因此,每次学新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分析研究下课后问题,看看每道题究竟能给我们学文有什么启示,抓住什么关键,学习这篇课文就迎刃而解了。搞清了这些,再去读课文,寻找答案使课堂教学形成新的结构。即,探讨学法——循法自学——总结学法,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讨论学习新课文的方法,然后基本按学生归纳的方法学习课文。这样,不仅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转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体现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文本学习方法找到了,就得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把他们的感官调动起来。那怎么调动呢?利用“插图”助学!!小学语文课本,都配有大量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以其艳丽的色彩,逼真的形象吸引着学生。这些插图体现课文的重点,难点,对理解课文起到点睛、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之功效,能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感知课文主要内容,领悟课文中心思想。所以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插图,能克服课文内容过于抽象概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借图学知,借图悟情之目的。(1)用插图及工具书理解词句。(2)利用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读懂一篇课文,一要能理解文章的内容,二要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要使学生真正读懂课文,除通过让学生多读,多动脑思考,多动口说话,多动手下笔等训练方法外,也可以巧妙地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3)利用插图帮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文章的鉴赏力,是对学生进行感染的特殊手段。有感情朗读要求逐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而这种情感也往往受当时所处的自然环境、人的心理、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学生对上述因素把握不准确或体验不深刻,就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时,可利用课文的插图,再现当时的社会环境、人物形象、秀丽景色,引导学生借助于插图,通过想象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体验、把握文章的情感,并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教学中利用“提示”导读、利用“课题”引入、利用“问题”学文、利用“插图”助学,从而在层层深入中实现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以各种方式为学生搭桥铺路,安排一条利于学生自求了解的道路,使学生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学会以运用教材,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逐步由“学会”转化为“会学”。达到“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效果。
三、朗读能力培养
1、能感情朗读。
2、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
3、课堂做到“三读”。
初读感知——读准、读顺
细读感悟——读懂、读好
品读积累——读熟、读活
4、读说结合、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四、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1、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如: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
2、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如:知道课文为什么这样写。
五、增强阅读思辨能力
1、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2、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3乐于和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六、加强课外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