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俺爱你,汉字》公开课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21: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综合性学习,协助同学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激发同学学习语文的兴趣。
   2.通过社会用字调查,增强同学规范用字的意识,努力为纯真祖国语言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3.在书法作品的欣赏中,陶冶同学的情操,提升同学的审美能力。
   4.在活动中,学会制定计划,并能统筹布置落实计划的实施;学会撰写调查报告。
   5.学会14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俺爱你,汉字》,激发同学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资源
   1.教材中的阅读资料,同学多途径搜集到的有关汉字起源、造字形式、因为写错汉字或读错汉字而发生的笑话、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例等资料。
   2.搜集的优秀书法作品,寻找身边的小书法家。也可聘请有书法特长的老师、家长作指导。
   3.相关网站:
     http://www.cnyww.com/
     http://www.culturalink.gov.cn/
     http://www.chinavista.com/
     http://www.calligraphy-edu-chin.org/
     http://www.xj.cei.gov.cn/
  三、活动开展
  第一阶段: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一)走进汉字
  导语: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有人说,汉字堪称中国的第五大文明。她每一个字都有一段故事。她记载着俺们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的历史,她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性格的精灵,不是僵硬的无生命符号。汉字有形象、有色彩、有气味。让俺们继续走进汉字,研究汉字,走进汉字的缤纷世界吧!
  (二)制定计划
  1.读教材中的活动建议,看看可以研究哪些问题。
  (了解汉字的历史、搜集古今中外因为写错汉字或读错汉字而发生的笑话、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例、社会用字调查、搜集书法作品,学会欣赏作品。)
  2.设疑。
  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你还想查阅哪些方面的资料?
  3.同学按一起研究的内容自愿组合成学习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和研究具体目标。小组内明确分工,组织协调。
  了解汉字历史:搜集资料了解汉字的演变,绘成表格,搜集趣事:搜集笑话或趣事。
  调查社会用字:去大街、家庭、学校、同学的作业本等寻找、拍摄,学会分析问题、学习撰写调查报告。
  搜集书法作品:报刊杂志、字帖寻找名家或优秀书法作品,寻找伙伴优秀的书法作品
  ……
  4.完成小组活动计划的制定。
                   ________________小组活动计划
              组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学阅读资料。(汉字的演变、甲骨文的发现、一点值万金、街头错别字、赞汉字、书法作品欣赏、俺爱你,汉字)
  6.小组开展研究:
  (学习方式:观察了解、请教师长、上网搜索、查阅资料、互相交流、社会调查等等)
  第二阶段:活动展示
  活动一:汉字历史、趣事知多少
  1.猜一猜
  中国最早的汉字是什么?
  2.说一说
  甲骨文是怎样发现的,听俺来介绍。
  3.看一看
  汉字的发展历史,你知道多少?各种字体大约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文字;金文又叫钟鼎文,盛行于西周;
  大篆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时的一种文字,小篆是秦代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统一字体;隶书发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楷书又名真书、正书,发生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幼稚于唐代,楷书和草书、行书也一直沿用到今天。)
  从这演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以上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七种汉字的演变过程,俺们可以看到:汉字字形的总变化是由繁到简,每一种新字的出现,都改变着前一种字形难写、难记的特点;同时,汉字不时趋于定型化、规范化。汉字的发展是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利)
  4.故事串
  ①一个汉字记载一段历史。通过一个个汉字,俺们能够看到祖先是怎样生活的,这种生活又是怎样变化的,甚至能够“看”到,他们是怎样思想的。(讲解“监”、“国”、“女”等汉字故事)
  ②古今中外因为写错汉字或读错汉字而发生的笑话。
  古今中外因为写错汉字或读错汉字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例。(一字毁千军、一点值万金……)
  活动二:火眼金睛
  1.创意寻找
  组织活动:带同学去走上街头,调查招牌、广告等用字情况;或让同学分析本班同学作文班或作业中的错别字。
  2.实践指南
  现在,你是否愿意把观察到的错别字情况记录下来?你可以采用记录表的形式(如下表),可以拍摄下来,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记录。
  3.撰写报告
  学习调查报告
  3.指导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一般可以分三个局部:
  (1)调查的时间、地点、调查的目的──发现招牌广告上的错别字,向有关单位提出改进建议。
  (2)对调查到的资料作分析,主要是统计和分类,如调查了多少商店,发现了招牌广告上有错别字的有多少家;这些错别字大致有哪些类型;发生这些错别字的原因有哪些。
  (3)提出整改建议。提出防止和减少错别字的建议。
  4.小组汇报调查情况。
  5.小小建议书
  在社会用字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可以给有关部门、当地政府或你的同学写一封建议书,建议改正错别字。
  活动三:书法作品赏析
  1.欣赏教材作品
  阅读课本:欣赏课本上提供的优秀书法作品,说说自身为什么喜欢它们。
  2.拓展书法文化
  你知道的书法家有哪些?了解他们有名的碑帖。
  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勤礼碑》、柳公权《玄秘塔碑》……
  3.读读背背《赞汉字》,结合诗中的词语欣赏搜集碑帖和书法作品,如行书流畅,楷书端庄,草书豪放,篆书隶书,古色古香等。赏析书法既要对作品宏观的掌握,如气势、神采、布白,又要细微的观察,如用笔、用墨、结构、线条等等。其次是由线条点画组合的汉字结构,艺术型的意趣和哲理。第三是布白,包括结字、行气、章法。第四是神采,就是指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
  4.举办小型书法展览
  可以欣赏有书法特长的同学的作品,也可邀请同学或老师、家长现场挥毫。
  活动四:诗文诵读
  1.激情导读
  一个个方块字,就是一幅幅跳跃的画。细细读她,如同一段隽永秀美的小诗;用心品她,好似一则意蕴深远的故事;静静赏她,仿佛走进了多彩的历史画卷……读读诗人刘湛秋的散文《俺爱你,中国的汉字》,你一定会为自身面前的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
  2.体验
  汉字在作者眼里,一个个“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作者还觉得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读读这14个生字,张开想象的翅膀,你从哪些字中感受到、回味到怎样的风韵?
  3.感悟
  交流自身静心品读的感受。
  4。交流
  读完课文俺最想
  (有感情地读、体会热爱文字的情感,摘抄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句子……)
  5.出手非凡
  汉字多奇妙,它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它以无限活力和奇特魅力吸引着你,它以不同的风韵展示它的灵性,你觉得汉字带给你的是怎样的感受?
  第三阶段:活动评价、活动续曲
  1.你在本次综合性学习中最大的收获或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说一说,写一写。
  2.小组完成活动评价表。
    “俺爱你,汉字”活动评价表
    自评能提一些好的主意
    与组员愉快地合作
    努力完成自身的任务
    同学对你在这次活动中表示的评价
    老师对你在综合性学习过程的评价
  3.总结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漫游汉字王国”的效果。
    运用自身写的文章,加上搜集的资料、图片,制作小报、班级举办展览、总结本单元学习的效果。
  4.学习中继续探究有关汉字的问题。
    如识记汉字的方法,防止错别字的方法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05: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