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楼主 |
发表于 2010-3-28 19:52:00
|
只看该作者
《棉花姑娘》课后反思之四
理念是行为的内核,行为是理念的外显。在新课程的脚步声中,俺们正在不时地探索、实践、创新,俺们正在与新课程一起生长。骨干教师的展示课已接近尾声,今天是俺上“战场”-----《棉花姑娘》的教学,让俺想对此说:
一、以信息技术为辅,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俺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信息技术能将笼统的知识具体化,晦涩难懂的内容生动形象化,很容易实现情境教学。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同学在学习中始终坚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同学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改变了简单枯燥的语言教学方法,激发和强化同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变笼统为直观,提高教学效果,节省时间,加大课堂教学容量,使每个同学的多种感官都能发挥作用。在《棉花姑娘》这堂课上,俺运用了各种色彩鲜艳的图片,形象逼真的声音,集成了声、色、形俱备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同学学习。如在指导朗读第一节时,俺用课件出示课文蚜虫图片,图上棉花姑娘浑身伤痕累累,叶子枯黄,使同学感受到棉花姑娘病得很重,这时俺问同学:此时棉花姑娘的心情怎样?”同学自然而然就体验了棉花姑娘当时那种难过、急切的心情。再如:理解了全文内容后,俺为同学放了这个小故事的课件,生动的画面,一下子就牵住了同学的心,进一步了解了动物门的捕食习惯,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通过信息技术和语文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同学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力求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促进同学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以读为“本”,朗读品位,悟得语感
心理学家研究标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表示为语感。而培养语感最直接的途径是让同学有效地朗读。《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同学、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同学充沛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语文教学读是贯穿教学始终的。正是基于读的重要,俺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读让同学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字中蕴涵的情感。决不通过说教来让同学理解。假如同学通过读不能解决的,俺也只是提示,引导。然后再通过读去解决问题。整个教学中只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本篇课文篇幅较长,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让同学把课文读好呢?俺发现2—4段的结构和内容比较相似。俺就设计多次让同学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一次考虑都有哪些医生给棉花姑娘看病了。第二次考虑燕子、啄木鸟、青蛙为什么不给棉花姑娘看病。第三次是带着喜爱之情读。通过几次有目的地读,同学自然理解了课文内容,节省了教师讲的时间。在课堂上,俺还抓重点词进行朗读指导,如:第五段中的“惊奇”第六段中的“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使同学能够读得比较到位,同时,以读代讲,通过朗读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在本节课中,设计了多种训练朗读的方式:自由读、齐读、个别读、师生合作读、分角色朗读……,每一次读都有明确的指向,既达到了让同学多读、多练的目的,又让同学始终坚持着高昂的学习劲头。这样同学不只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的步入知识的领域,而且读的品味越来越浓,在读中同学的感悟能力越来越强,正因为俺在教学中珍视同学独特的情感体验,同学个性化的阅读才得以实现。
三、贯穿大语文的教学观念,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例(1):师:蚜虫被消灭了,太令人高兴了,七星瓢虫们,你们协助了棉花姑娘,心里怎么样?
生1:俺们感到很快乐!
生2:俺们协助棉花姑娘消灭了蚜虫,很高兴。
生3:棉花姑娘不痛了,是俺们协助了它,俺们也很高兴。
……
师:棉花姑娘,你们又有什么话想对七星瓢虫说?
生1:谢谢你们帮俺消灭蚜虫。
生2:现在俺感到很舒服,谢谢你们。
……
语文教学的内涵丰厚,教师不只仅是让同学掌握知识技能,还重在挖掘文本的人文因素。在以上教学环节中,同学体会到了协助人是快乐的,这快乐可以与人分享。被协助的人学会了如何去感激他人,学会感恩。看似一个小小的环节,却透露着浓浓的人文关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