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5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与反思《探究变化的尺子:时间与纪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26 10: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优质课案例 《探究变化的尺子:时间与纪年》教学设计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天宁中学 叶丽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或习惯用法,如:“公元”“世纪”“年代”“时代”“中国王朝纪年”等,并会运用;学会绘制年代尺。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事例,学会计算时间长度;学画年代尺。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历史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明白历史记载的困难和重要性,从而关注历史,关注现实生活,珍惜现实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和习惯用法

2.难点:能在实践中辨析和运用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和习惯用法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案例训练教学法,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3.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2-26 10:02:20 | 只看该作者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材料: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秦朝。由于统治者征发了繁重的赋税和徭役,公元前209年爆发了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汉朝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政策。汉武帝刘彻首创年号纪年,定公元前140年年号为“建元”,这一年就是“建元元年”。公元9年,西汉灭亡。公元25年,西汉的皇族刘秀称帝,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阅读材料,都使用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汇吗?(请学生上台板演)
生:1.读材料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在白板上让学生直接画出来,对于不足、不齐、不全的直接让其他同学上台修改。
激发起学生兴趣,把学生的情绪带动起来,让学生手动起来,同时也引导学生相互学习,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新课教学
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出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和习惯用法:公元、年代、时代、世纪、年号纪年、干支纪年等。下面逐一来看一下。
1.公元纪年:教师边介绍边通过年代尺进行演示:这是现在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的纪年法,以基督教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为公元元年(公元1年),以公元元年为界向前向后分别为公元前与公元后。
根据观察和实践发现概括公元纪年的特点和规律
我的发现一:数字大小与时间早晚的关系
(1)以公元元年为界,向前推算,是公元前某年,数字越,时间越,数字越小,时间越晚。
(2)以公元元年为界,向后推算,是公元 某年,数字越,时间越晚,数字越小,时间越早。
练一练:时间排序:(1)公元前221年(2)公元前265年(3)公元79年(4)公元1426年,
算一算:(1)
BC551年 BC479年 公元元年
(2)
新中国成立 成立__年
2014
我的发现二:计算时间的方法
(1)两个时间都为公元前或公元后:大数—小数
算一算(2)西汉存在的时间西汉建立                     西汉灭亡
BC202年           公元元年      25年
出示
帮助学生理解
概括我的发现二:计算时间的方法
(2)一个公元前、一个公元后的两数相加再减一
练一练:下列事件历时多少时间
(1)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建立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这段封建历史共多少年?
(2)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公元220年东汉灭亡。汉朝经历了多少年?
2.世纪和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你能用世纪和年代来表示这个时间吗?
什么是世纪和年代?
特别说明:从“0”年到“19”年没有年代,全部称“初
观察下列内容,说出观察结果:
1年—100年      1世纪
101——200年    2世纪
----             —      
90年——1000年 10世纪1001年——1100年11世纪----             —         
20-29年       二十年代
30-39年       三十年代
40-49年       四十年代
50-59年       五十年代
----               ---
我的发现三:计算世纪的规律
(一般情况)去掉最后两位再加1
(特殊情况)最后两位是都是0的不加1
我的发现四:计算年代的规律:看十位上的数字
练一练:(1)用世纪和年代来表示
1861年、1990年、公元前2050年、2001年、2013年、公元前25年
(2)请用世纪和年代来表示下列人物的生卒年
刘备(公元161-公元223)
关羽(公元160-公元220)
张飞(公元167—公元221
此三人都生活在三国时代
3.时代
什么是时代?请列举前面我们学过的时代?说说有什么特征?
4.年号纪年
材料:土尔扈特部明末清初时属于我国蒙古的一部分,康熙帝时期迁徙到伏尔加河下游生活。受沙皇的统治,但他们决不服从。1771年,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一边战斗一边前进,在缺粮挨饿、疾病流行的折磨下,历时半年,历尽千难万险,付出人员减半的巨大牺牲,乾隆帝年间终于踏上了家乡的故土,投入了祖国的怀抱,清朝政府对其作了周到的照顾、妥善的安置 。
康熙、乾隆是他们的名字吗?
康熙、乾隆是他们的?
中国首创年号纪年的是谁?
公元前140年为建元元年,那么建元二年是哪一年?
介绍:中国的年号之最:历时最长,使用最多,历时最短的
5.干支纪年
介绍干支纪年的使用方法
对照六十甲子表,2011年是辛卯年,2014年用干支纪年是?2015呢?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公元哪一年?
6.民国纪年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决定改用公历,但以民国纪年,于是1912年即为民国元年。民国纪年从1912年一直沿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由于历史的原因,今天的台湾及台湾民间还有用民国纪年的。
想一想:(1)民国38年是:公元哪一年?     
(2)如果你看今年的台湾报纸,它们的时间会是多少?   
概括出计算规律:
(1)民国   年=公元   年-1912+1
(2)公元   年=民国   年+1912-1
7.年代尺的制作方法
观察年代尺,找出三要素
1.画尺子(立体型或数轴型),标明箭头方向;
2.画刻度(要统一比例);
3.标出时间和相应的事件。
请学生在上图中标注出其他四个时间
标注完后请学生观察年代尺,概况数字大小与时间早晚的关系。
学生按照时间的前后顺序排列区分公元前和公元后,完成例题
学生分别计算两道例题病介绍完计算方法后概括:
学生计算第二组题,比较两组题的不同之处。明确公元前后的不同计算方法并进行课中训练
学生观察学习世纪和年代学习世纪、年代与公元纪年的转化方法,并能够得出规律
学生课中练习
学生阅读材料,用笔圈出自己熟悉的皇帝知道年号。阅读课本了解中国的年号之最。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与教师提供的干支纪年表推算时间。
了解民国纪年法的来历,概括计算规律
根据范例制作自己的主要简历
用年代尺演示,更形象直观,同时学生的标注也促进学生的直接参与,特别是公元元年之后是公元1年还是公元2年引起不同学生间的关注与冲突,在交流中他们自己解决思维冲突。
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规律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层活动
实际的运用训练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也可以使前面模糊的思维更加清晰。
由实践到规律的小结,遵循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也符合了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
学以致用训练,起到强化巩固作用,让学生动口、动脑又动手。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触动学生的深层思维。
学以致用,检验学习成果。
材料的使用激发学生兴趣,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思维冲突。
与前面公元纪年相结合,学生易于将“建元二年”说成是公元前141年或公元前142年与公元前139年,三个不同的答案可以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进入深层次的思考。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更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
梳理自己的历史学生的积极性较高,通过范例给学生提供了方法的指导。
课堂小结
教师出示图表请学生将留白的地方补充完整。教师再次归纳,课堂练习巩固。
学生补充留白和完成练习
通过留白,让学生来总结。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本课的重点、难点,起到巩固复习的作用;同时也使教师了解了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五、板书设计
综合探究八   探究变化的尺子---时间与纪年
一、公元纪年—现在世界上多数国家使用的纪年方法
1.以传说基督教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为公元元年
2.以公元元年为界分为公元前与公元后
二、世纪与年代
1.每100年为一个世纪
2.每10年为一个年代
三、时代:较长的一个历史时段,具有重要特征
四、年号纪年
汉武帝首创,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
五、干支纪年
六、民国纪年
六、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1)课堂整体设计能做到“学生有效参与”为宗旨,能让学生始终在自主学习、有效参与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掌握知识技能。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思维活动频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充分体现了生本课堂的理念。
(2)本课注重知识点的认知、理解和运用,注重规律的归纳提升。公元、世纪、年代等知识点都有设计寻找规律和学以致用的训练环节。通过层层递进的活动,从感性到理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获得认知,把握规律,领悟方法,学到终身受益的历史。
(3)本节课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的个别思考,也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练习,学生的参与面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拥有自我展示的机会,也能收获成功的喜悦。教师面对学生间的不同答案与思维冲突,能让学生间自己充分交流,解决冲突,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2.不足之处
(1)本节课设计总体上说学习目标的设置相对合理,但课堂知识的容量较大,学生接受消化的任务有些重,可鞥造成抽取学生回答前,给予学生个别思考的时间较少,课中没有生成性的问题的时间。而我们应往往追求的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解决问题,同时生成提出更多的新问题!
(2)今后对学生的评价还应更多元化,多使用激励性评语。重视学生的课堂生成,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评价,以评价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5 23: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