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课的重点是教唱歌曲,难点则是①学生能用正确的方式及情感演唱全曲。②歌曲中倚音的运用。
在学习倚音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边听边找装饰音”
师:这首歌曲中有一种装饰音是以前咱们没有见过的,请你边听边找,找一找它在哪里出现了。(出示乐谱幻灯片)
学生在听过音乐之后,参看乐谱找到了装饰音的位置。我正为这一环节能顺利进行窃喜,却没有注意到孩子们容易把倚音和32分音符的节奏唱混,也就是说在有32分音符却没有倚音的地方唱成有倚音的效果。
经过几次训练也没完全改正过来,这下我可乱了阵脚,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找了两位唱得比较好的同学演示之后便草草结束这一环节的教学。
经过课后评课、反思,我总结出:“在备课时,一定要把自己放在和学生等高的位置上,考虑教学各个环节的安排。”如果我把学习倚音这样设计效果一定不错:我先弹奏有倚音的乐句,然后再去掉倚音,而且弹奏的速度一定放慢,好让孩子们能感受到两乐句的不同并谈出其区别,然后再提出装饰音的概念。这样的话孩子们接受起来会更自然更容易一些。
在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情感演唱歌曲时也遇到了值得反思的问题。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介绍歌曲背景”
师:我真佩服你们,你们学得又快又好。那你知道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吗?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在旧社会里,受尽苦难,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踏着革命烈士的足迹,终于光荣地成为了一名新四军战士。因为他相信只要跟着党走总有一天祖国会强大起来。
师:它是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走向光明的,那这说明这条五彩的路已经怎么样?谁铺的?用什么铺的?
生:铺成了。
生:是由革命烈士用身躯和鲜血铺成的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放课件)雨花石产在南京市中华门外的雨花台。解放前,国民党反动派在此屠杀我们无数革命志士,解放后,人民和党为缅怀革命先烈,在50年代修建成烈士陵园,毛泽东为其题词“死难烈士万岁”。周恩来办公室内,一直保存着大半瓷碗雨花石,其中就有周恩来和邓颖超从雨花台捡来的。据说,总理当时还不时地指着一枚血红的雨花石对身边工作人员教诲说:“你们知道雨花台枪杀了我们多少烈士,这雨花石上的红色,就是我们烈士的鲜血凝成的!”
经过这样大段的讲述之后,孩子们高涨情绪一下子就被我打消了,说实话最后的效果的确不太理想。评课后知道此处还是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们,通过他们认真读歌词理解歌词大意之后谈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这样自然渗透一定能激起孩子们的共鸣,我一定会被他们深深地打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