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阳信县阳信镇中心小学 杨国芹
目前,校本教研不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广大学校都充分认识到,开展校本教研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捷径。但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审视与组织高效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笔者作了如下探索。
一、校本教研内涵的再认识
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是指以新课程改革为导向,以学校为现场,以教师为主体,以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和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实践性研究活动。学校是校本教研的基地,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是校本教研的核心,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是校本教研的目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集中研训、专业引领是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的四大基本要素,正确地理解“四要素”,有助于深刻认识校本教研的内涵。
1.自我反思。校本教研以教师自我反思为基础,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反思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到研究的切入点。自我反思是记录教师心路历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手段。
2.同伴互助。校本教研强调在学校中形成一种合作、探究、分享的氛围,更注重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激活集体智慧,把我的思想给你,把你的思想给我,大家拥有更多的思想,相互启发,共同发展。同伴互助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力保障,教师通过与同伴的对话和互动,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和合作,促进教师群体共同成长。
3.集中研训。校本教研强调为教而研,主张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基础上通过集中研训集思广益、广开言路,从而加深对问题本质的认识,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使问题得以解决。
4.专业引领。校本教研不同于专业的纯理论研究,但校本教研需要理论支撑和专业支持,需要专家、校长和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通过专业引领旨在为学校和教师做示范,指方向,提要求,明方法,解决校本教研中的“疑难杂症”。
二、校本教研的基本组织形式
1.群体学习式教研
全体教师采取以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自愿组合等形式学习教研,通过教师反复研读、理解内化教育理论,加深对学科教学论、课程标准等教育理论的认识。教师只有以教育理论为先导,才能提高对问题意识的认知层次,从而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2.骨干引领式教研
学校成立由骨干教师任组长,一般教师参与的研究小组,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全组教师在就某一个具体教学问题的讨论与解决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技能,实现共同进步。
3.案例教学式教研
这是一种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启迪、寻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教研方式。学校应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教学光盘、远程教育研修等资源,有针对性地为教师提供各学科有特色教学课例或专家报告,组织教师观看,引领教师运用课改新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研究和借鉴,从中学习领悟新的教学思想与方法。
4.“同课异构”式教研
以教研组为载体,立足课堂,聚焦课堂,由多位教师执教同一课题的课进行“同课异构”,通过集体备课,同题上课,比较反思,提出改进意见,展现出不同教师的上课风采与课效。实践证明,“同课异构”式教研,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5.问题会诊式教研
学校应预先设计、发放“教学问题记录表”,要求教师把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有价值问题,以及对问题的反思记录于“教学问题记录表”上。校本教研时,教研组内集中进行“问题会诊”,教研组成员对问题整体“把脉”诊断,分析“病情”表现,疏导“病情”成因,提出“诊疗”方案,从而获得最佳解决方案。如果问题具有普遍性,教研组内不能解决,则上报学校集中研究或立项研究。
6.教学沙龙式教研
即教师可以自由发言的某专题讨论会。教学沙龙强调形式的多样化和宽松性,营造一种轻松自主的氛围,可以采取教案设计比赛、说课比赛、教育故事讲演、教师论坛、专题讨论等形式。“教学沙龙式教研”旨在开阔思路,引发思考,加深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
7.课题研究式教研
以学校承担或参与上级专业部门某一实验课题的研究为契机,通过教师与专业研究人员的直接对话,提高校本教研的层次,提高教师的专业研究水平。课题研究式教研应立足课堂,侧重应用研究和实践研究,这也属于专业引领的一个层面。
8.校际联片式教研
不同学校有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和风格,校际联片式教研旨在立足于本校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不同学校的潜力和资源,实现学校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开放,相互交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