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楼主 |
发表于 2010-3-23 13:25:00
|
只看该作者
作文教学,何止一声叹息!老实说,自己做得很不好,尤其像徐老师说的那样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
关于作文点评,倒是曾经有过一些思考,一篇旧作,贴上来,请徐老师指正!
我的文章我作主
——对习作批改的探索与思考
江苏省邳州市运河师范附属小学校 宋飞(221300)
我是来自邳州的鸿雁长飞,一位工作十年的普通语文教师。一位平时特别懒惰的语文教师。我的懒,体现在习作批改上,就是只喜欢欣赏这些刚刚探出文学殿堂的头颈与触角,却不愿意动笔多改。我常常沉醉在学生们飞扬的文采中,惊叹他们的文质兼美,惊叹他们流淌在文字背后的火热的血、睿智而闪烁着天才光芒的思考;沉醉在这些“春前之草”、“长江初发之源”(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们“冒冒失失”的冲动与幻想中,做着和他们同样新奇的梦。
学生作品:
中秋节的浓烈气味像炊烟一样,弥漫在每一个小家庭里。
……
“嗞 --”雪碧喷了沫,“哗--”葡萄酒也倒了出来,鲜红鲜红的。妈妈脸变红了,大声打嗝,眼睛越来越小,脑袋越来越“大”,歪倒在沙发上。可能酒的度数太大了,一家人全倒在了沙发上,小孩子们一边干杯喝雪碧,一边偷笑。
这就是月亮的滋味吧!喝得大醉,一切如梦幻一般,想必梦中仍在品尝……难为可贵的是:这出口天然的文字,它的完善者不是我这位懒惰老师,而是学生自己。遗憾的是,我保存了他的精彩,却没想到保存他的原稿,无法给大家展示他提高的过程。如今只能用我苍白的语言把我指导学生批改的探索与思考描述给大家听:
㈠让兴趣与能力在竞争中比翼齐飞
在试验中,我首先从“讲道理”、“激兴趣”入手,介绍“文章不厌千回改”,“一字之师”、“推敲”这些典故,借以消除他们对改文章的恐惧心理,激起“小老师”们跃跃欲试的强烈愿望……再辅以适当的表扬、鼓励、与竞争,给指导批改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比如指导学生写《咱班的他(她)》时,我规定文中一律不准出现姓名,能写出同桌的外貌特点、性格特点并能具体描述,而且一读就猜中者,就得100分,否则就是0分。要求刚刚宣布,孩子们纷纷活跃起来。扒着头发看头型、颜色、长短,拿着尺子量眉毛、睫毛有多长,连笑时鼓起的眼袋、上翘的嘴角、微动的小痣也不肯放过,嘴里嘟囔着恨不得用上显微镜,把对方的每一毛孔都扩射出来!写完后请同桌复查提意见,纠正补充。于是,一个个活泼俏皮或文静老实的孩子就这样跳跃在我眼前。差不多的,给他个100分,好的再奖赏几颗星。需要劳心费神的,也就寥寥无几了。至于文中有多少错别字,有多少不通的句子,只要学生们写作的热情高涨、乐此不彼;只要批改习作能够成为他们最惬意、最幸福的事情,把这些统统地暂时放一放,又有何妨呢?而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在这样的竞争中与兴趣比翼齐飞了。
㈡让规范与才情在渐进中和谐共舞
改文章和写文章一样,也需要首先消除他们的神秘感,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在有法可循的前提下,以一种放松的心态把心里想说的话写出来,并最终感到修改并不难。
为了帮助学生把文字量化处理,我刻了两枚印章:
印章一(关于记叙文):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字
句
情
真
新
总 评
注:1、“字”:错别字;“句”:病句。“情”:内心情感世界的流露;“真”:不是生活的照搬,而是生活中有可能发生的现象。“新”:是否别具一格。
2、评分标准:好的打优秀、(或:五☆ 、笑脸、大拇指 、100分等);不好的写上一般(或:三☆以下 、苦脸、小拇指、0分等)。
开始,在把握正确修改符号的前提下,每次批改我只提一个要求。第一次只看格式是否正确,批改的学生就可以下“格式正确”或者“格式不正确”的批语并按照老师的交代给分了。等到格式正确与否大家都会批改了,下次习作批改就再追加一项要求。五、七篇文章批改之后,诸如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书写等比较容易发现的问题就都能熟练运用了。这时我就要求,印章上8项优秀的总评为优秀;6至7项优秀的总评为良好,5项及格,4项以下统统不及格。而我呢,只管看,只管监督,检查学生的评分是否认真科学,订正是否及时准确。形成习惯以后,即使我不批,他们“改”的能力也会如日中升,写时当然也就不会胡言乱语了。
为了增强批改者的责任心,也为了便于研究商讨批改中出现的问题,我还要求批改者在总评后边留下自己的大名。
后来,我逐步提出文章在选材、结构、观点等方面的批改要求,这样就有了第二枚印章:
印章二:
选材
结构
观点
总评
中心
实际
层次
过渡
首尾
鲜明
集中
<注>:选择材料(看能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实际)、结构层次(看层次段落是否清楚、衔接过渡是否自然、开头结尾是否照应)、观点或中心(看是否鲜明集中)
这些要求学生把握有一点的难度,需要我做必要的批改指导,于是,我便想到了学生自改的第三条原则:
㈢让合作与思维在示范中日臻完善。
我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每次批改前首先看上五分之一,来了解他们总的特点和倾向,做到心中有数,再结合本次习作的要求,来提出批改重点。比如:看选择材料能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实际等等。(继续呈现印章二)
第二步:选择部分优秀的或有代表性缺陷的习作或者例句,呈现给学生,组织他们自由评论,由我来总评。其间,不断提出有关习作知识或评改方法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呈现指导批改的习作)
第三步:学生评改后,要先自己浏览一遍,再全班交流评改时的种种思考和结果,接着让其他学生来评价。最后,我来对文章本身和学生批改两方面进行总结评价。其间,不断引导他们学会欣赏,学会带着放大镜来寻找别人的优点,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体验到写作和批改的快乐。
第四步:把互批后的习作发给本人,自行修改,写出自改后记。当然,在后记中也可以不接受批改者的意见,进行反批评和互相辩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发现:
学生的写作兴趣明显增强了,写作能力显著提高了。我惊奇地发现,只要我怀抱着作文本走进教室,就总能看到同学们兴奋得发亮的眼睛里透着无限的欣喜与期盼,截止到现在,我们班已经在课堂上完成了大大小小十五篇作文,每个人的“书”都写到了第二本。
学生评语对比——(前略)
发展的批语:
(《小红·燕子·老猫》)这样的题目很新颖,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想象的情节很合理,比较曲折,语言显得很老练,特别流畅,继续努力!
补充的情节很精彩,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拟人的手法很活泼,为文章平添了许多生趣。假若自己的感受再多一点,一定更出色!
整体描写比较成功,写出了热闹的气氛,写活了运动员的表现。若能把失败的教训好好总结一下,将会更好。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由于只是指导学生批改习作,就从“挖山不止”中解放出来,节约时间给思考,抽出时间来读书,为我们努力做一名思考型的教师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保障。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学生自己来批改习作,就像嗷嗷待哺的幼弱生命,需要大家来呵护扶持,需要大家把它当作一个系统工程,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完善;孩子的习作,就让他们自己当家作主吧——请爱护这些稚嫩或拙朴的文字,唯其稚嫩,才可能拥有辉煌的未来——更何况,稚嫩本身也是一种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