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2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关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几点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11:27: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关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几点体会
澄迈县文儒中心学校  邱玲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分析讲解,轻自我感悟:重‘习题式’训练,轻实际能力培养”等现象。结果造成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慢,社会对学校不满意的局面。特别是在我们边远地区的农村学校。所以,作为一名在农村一线从事十几年语文教师的我尝试着对语文教学进行一些改进,下面是我的一些具体做法,希望和同行们商榷。
一、淡化分析讲解,注重自我感悟
课堂上的分析讲解,必须淡化。分析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地理解课文,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动脑时间。但课课都是老师讲解,篇篇都要老师分析,分析讲解得又过多过细,这就不好了。这样无端地耗去了学生有限的课堂时间,会养成学生懒得动脑的习惯。分析讲解,一定要抓住教材的关键、难点、重点和带有规律性的典型问题,以达到交给学生学习方法的目的。淡化了分析讲解,有些问题老师没有讲,学生又怎样搞懂呢?我采取自我感悟的方法来解决。例如教《青山处处埋忠骨》时,我没有进行过多的分析,而是让学生充分地自己去感悟。我先对文章做个整体结构交代,接着把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用幻灯片展现出来,让学生分角色读,再结合齐读,自由读,让学生自己体会人物的性格和文章的内容。最后由学生概括出毛泽东是一个有着凡人情结和伟人胸襟的慈祥父亲。这样既达到语言训练目的,有培养了学生动脑自学的能力。
二、摒弃“封闭式”教学,提倡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
学校的应试教育把学生与大自然隔离开来,课堂成了语文教学的唯一场所。而作文教学离不开生活。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教师很少带学生去认识周围的世界,不去接触生活,只是关在屋子里拜读“小学生优秀作文”,背“好词佳句”。学生对有些词、句的意思根本不理解。现在的学生,活动内容少,生活舒适,部分学生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有些学生,作文题出来了,到处找书,报纸抄一遍,敷衍应付,而当堂作文时,这些学生就俩眼发呆,不知所措,可以说小学生作文教学已经被扭曲。根据年级教学要求,学生应能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说明白,写清楚。可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说不明白,写不清楚。根据这种情况以及学校管理的实际,每一次我们的传统节日或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到来之前,我都会给学生提出写作的要求,抓住机会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如,今年清明节之前,我跟同学们提出要写一篇游记,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后来写出的游记与以前在课堂上写的,从整体上看,进步较大,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描述,有活动内容可写。
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应该让孩子们到广阔的天地中去吸收新鲜的空气,让孩子们认识生活,多读,多写,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11:27:07 | 只看该作者

三、少些“习题式”的练习,多些综合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生动的,活泼的,它的组合技巧是丰富的。我们的训练应该减少一些“习题式”练习,增加一些综合能力的培养。应变“读的少,讲得多,练得杂”为“读得多,讲得少,练得精”。老师可讲可不讲的,则不讲,可问可不问的,则不问,留出时间来让学生自己动眼动口朗读课文,让课文语言一次次输入大脑记忆的仓库。而那种一个解释抄几遍,一个生字抄一行的“习题式”的练习,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作用不大,甚至是无效的,极易引起学生的疲劳和反感。因为语言文字的应用是整体的。例如,在阅读教学时,古人授之以渔的道理我们都知道,学生已激发的兴趣要保持、稳定、持久,必须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随着阅读教材的进度,教师应该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把课外阅读内容作为课内知识的扩充。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丰富了语文材料,扩大了知识面。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应着重教会以下几种方法。 1、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读书和思考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我们要还给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发现,探索的时间。”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2、培养学生自学,自悟,自得的能力 让学生独立地查找资料,弄懂字词意思,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主要内容,画出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初读中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再抓重点词句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运用多种感观体会语言含义,与课文情感产生共鸣,探究语言规律。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哪些语句,文章为什么这样命题?这样开头、结尾?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这样写好在哪里?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所有的这些让学生自己体味出来。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现在不少小学生到毕业时还不会读书,朗读时丢字加字,甚至读破句;看课外书籍,走马看花,不求甚解。所以我们从低年级起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认真读书的习惯;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自己我评价习惯等等。 4、坚持以读为本,重视多种形式的读 阅读理解能力是以感悟,体验为基础的重要能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熟,不解说自晓其义也。”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可以以多种阅读方式,如:自由读,轻声读,默读,大声朗读,分角色读,分组读,吟诵,背诵,表演等等。 5、学会积累 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就是如此。中国古代学习论认为“积渐成学”是读书之规律,如孔子主张“博学于文”;荀子论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近现代的学习理论研究揭示,心智技能的学习与形成有赖于积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就认为 “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 因此,规定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以便今后运用,这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中,要经常给学生讲积词的好处,告诉他们“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有了积累本,就向有了个词汇小仓库,写起文章来再也不愁没词了。在积词中,有些学生可能辨别不出那些是该积的好词,我们就应该选读几篇短文,告诉他们那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提高他们的鉴赏力。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又是更主动的学习。在上课回答问题或平时交谈中,一旦发现学生运用了课外书或积累本上的新词,应立即予以表扬鼓励。学生在作文时运用了所积的好词语我们就加上红圈圈,并在班上朗读。要求学生不但要写得出,写得快,还要写得通,写得美。在学习与生活中,听的,说的,写的,不可能是一个字,一个词,而是整句,整段,整篇的。因此,要加强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一定要少些“习题式”的训练,加强应用性的整体训练,让学生多读,多写。总之,语言文字的训练应从应用出发,强化语文能力的训练。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教学,它是一个逐渐提高的能力过程,需要教师精心组织,耐心引导,只有真正让学生在思想上没有了顾虑,在心灵上得到了解放,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大胆、自由地进行交流,才能使学生不断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争取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23:0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