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5-2-1 09:50:43
|
只看该作者
3.看书理解,对比深化。
(1)理解例5。
师:怎样理解小精灵所说的“600×8=4800,应该比4800人多一些。”?
604×8 的精算结果是在比4800人多一些的范围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着重强调一位乘多位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注意事项。
(2)理解例6。
师:看书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第一,280×3的估算结果应该在什么范围(600-900之间)? 280×3的精算结果在这个范围吗?
第二,怎样理解用竖式计算280×3的简便写法和不简便写法的区别?
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后,老师出示下面的口算题:
200×4= 300×3= 1200×4= 1300×3=
(3)引导学生小结:对于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十位上的0也要乘。当个位积不满十时,积的十位要用0占位,个位积满几十,十位上就写几。
对于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用简便算法时,要用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的数字对齐,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学情预设:学生在开始阅读教材编排的内容时,不能完全理解,需要通过老师的点拨引导。]
[设计意图:在阅读理解中进一步巩固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之中理解新知识,从中学会自主学习的本领。]
4.强化比较,深化巩固。
要求:先估一估计算结果,再用竖式计算,最后比较各题的算法。
128×4 102×4 206×7 3500×2 350×3
师:请每个同学先独立估一估计算结果,再用竖式计算。
指名板演并全班订正。
引导学生根据板演情况,进行比较:
师:128×4与其他四个算式的计算方法比较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102×4与206×7计算过程中区别在哪里?
3500×2与350×3计算过程中区别在哪里?
[设计意图:在强化估算意识培养的同时,通过一位数乘因数中间没有0与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乘法的比较,强化一位数乘多位数计算方法的运用;通过一位数乘因数中间有0进位与不进计算的比较,提醒学生因数中间有0乘法是计算中的难点;通过一位数乘因数末尾有0计算的比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简便写法给计算带来的便利,同时巩固叠加进位的计算方法。]
达标检测
一、判断题(对的划√,错的划×)。
1.0×8=0。 ( )
2.一个三位数乘4,积一定是三位数。 ( )
3.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任何数。 ( )
4.250×4积的末尾只有一个0。 ( )
5.67×3的精算结果在180与210之间。 ( )
二、改错题。
2 0 6 3 0 3 8 6 0
× 7 × 6 × 5
1 4 4 2 1 8 7 8 4 3 0
改错:
三、用竖式计算。
736×3 706×5 650×8
知识链接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个结论在小学阶段包含“0和任一非0自然数相乘”和“0和0相乘”两种情况。对于“0和任一非0自然数相乘”可以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即表示几个几的和。对于“0和0相乘”就不能用乘法意义来解释,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直接告诉学生(0×0=0),不宜作其他解释。
设计思路
一、精算与估算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是计算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本课时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两条途径:第一,通过“以赛激趣,探究算法”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地将一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到一位数乘多位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计算中来,学会运用知识迁移来解决问题,既提高计算能力,又克服新课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第二,运用估一估精算结果的范围,比一比精算与估算的结果,将精算与估算有机结合,让学生体验估算作用,树立估算意识。
二、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本课时充分地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游戏活动,培养了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通过“以赛激趣,探究算法”、“看书理解,对比深化”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集体智慧,既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也促进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迁移和灵活应用;通过“强化比较,深化巩固”活动,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强化,同时也强化了估算意识的培养,巩固了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算理、算法。总的来说,整个教学活动,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