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3-22 07:25:00
|
只看该作者 
| (2)合作写词串,再写儿歌。 老师准备:
 
 太阳 炙烤 树脂
 
 蜘蛛 捕捉 美食
 
 苍蝇 若无其事
 
 酝酿 精美 化石
 
 
 背山 面海 等待 思念
 
 眺望 凝视 望眼欲穿
 
 望穿秋水 望洋兴叹
 
 无可奈何 静观其变
 
 
 (3)点拨写作。
 
 教学方法:学生汇报所写儿歌,老师及时点拨,指导修改。鼓励学生提出修改建议。儿歌作者可根据老师的意见和同学的建议修改。
 
 生1:我们写了两首与乐器相关的儿歌。
 
 卖乐器          演奏乐器
 
 黑管、长笛、碰钟,  § 黑管、长笛、碰钟,
 
 木鱼、二胡、古筝…… § 木鱼、二胡、古筝,
 
 本店乐器皆精品,   § 请你演奏,
 
 最好多买一两种。   § 大家倾听。
 
 师:你们还能改一改补充的句子吗?
 
 生2:《卖乐器》的末句可改为“请问你要买哪种?”《演奏乐器》中的“请你演奏”可改为“我来演奏”。
 
 师:如果以《选乐器》《乐器画》等为儿歌的题目,你们看还可以怎样改。
 
 生1:《选乐器》
 
 联欢会上演奏啥?
 
 试来试去才确定,
 
 因为笛声好听。
 
 生2:《乐器画》
 
 件件乐器画得美,
 
 赞美画家本领。
 
 生3:如果以“画乐器”为题可改为:
 
 件件乐器画得美,
 
 不下苦功可不行。
 
 生4:以“乐器店”为题可改为:
 
 乐器店里乐器多,
 
 还有唢呐吉他编钟。
 
 生5:以“喜欢什么乐器”为题可改为:
 
 你要问我喜欢啥?
 
 当然是古筝。
 
 (5)自主写作
 
 ①草拟儿歌 ②朗读修改 ③同桌交流 ④全班交流 ⑤积累儿歌:选择、抄写、背诵。
 
 老师准备:
 
 体育活动        四季农事
 
 打篮球,踢足球,   § 谷子、玉米、高粱,
 
 跳高、跳远、赛竞走, § 山楂、苹果、飘香
 
 掷铁饼,推铅球,   § 棉花吐絮,
 
 游泳、登山,拍皮球, § 菊花开放,
 
 体育活动人人爱,   § 春种、夏管,
 
 坚持锻炼要长久。   § 秋收、冬藏。
 
 
 小城雨巷       爷爷的雨巷
 
 夏天小城雨巷,  § 夏天小城雨巷,
 
 雨点花伞歌唱,  § 蓑衣鎌刀竹筐,
 
 哥哥姐姐榜样,  § 郊外有青草,
 
 送小朋友回家,  § 家里有羔羊,
 
 陪老人返回雨巷。 § 爷爷赤脚背回羊儿的午饭,
 
 啊!情景动人,  § 自己却填不满饥饿的肚肠。
 
 童年难忘。    § 童年难忘。
 
 
 爸爸的雨巷         我的雨巷
 
 夏天小城雨巷,     § 夏天小城雨巷,
 
 草帽书包干粮,     § 雨鞋雨衣漂亮,
 
 踩着泥泞的路上学,   § 飞出雨巷,
 
 蹚着没膝的水返回雨巷。 § 坐上公共汽车,
 
 湿淋淋的衣服,     § 没淋一丝雨,
 
 苦涩的脸庞。      § 就来到了课堂。
 
 可爸爸却说,      § 我比爸爸幸福,
 
 他比爷爷幸福,     § 因为──
 
 因为──        § 雨天上学
 
 有书读,        § 和晴天一样轻松,
 
 有学上。        § 笑容照样挂在脸上。
 
 三、师生作品选:
 
 交流规则        海边少年
 
 大街、警察、交通, § 裙子、短裤、汗衫,
 
 红灯、黄灯、绿灯, § 款式、色彩、美观,
 
 红灯亮了要停止,  § 海边踏浪捡贝壳,
 
 黄灯亮时等一等   § 美好夏天,
 
 绿灯亮了才通行。  § 快乐夏天。
 
 
 自由的鸟儿       疑问
 
 麻雀、黄鹂、杜鹃, § 腊梅、翠竹、苍松,
 
 天鹅、喜雀、大雁, § 老虎、蟒蛇、蜜蜂,
 
 有的枝头歌唱,   § 金鱼、天鹅、苍鹰,
 
 有的飞上蓝天。   § 你们怎样过冬?
 
 
 家
 
 蔬菜、萝卜、南瓜,
 
 瓜果、水果、西瓜,
 
 颜色鲜艳又圆又大,
 
 如今成为家。
 
 
 溪流         庭院遐想
 
 层层、叠叠、山峦, § 杏花、桃花、梨花,
 
 弯弯、曲曲、溪岸, § 黄瓜、丝瓜、南瓜,
 
 淙淙、哗哗、溪流, § 花落长果子,
 
 挥手和大山再见。  § 小瓜顶鲜花。
 
 流向?       § 鲜花、水果、蔬菜,
 
 流向稻田……    § 美满千万家。
 
 
 森林群落
 
 草 虫 树
 
 鸟 狼 鹿
 
 森林群落很复杂,
 
 砍砍伐一片森林,
 
 毁灭众多生物。
 
 
 设计后记:
 
 现代阅读研究表明,句子的意义重心是一些“意点”(词语),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在意义点与意义点之间跳跃的过程。意点之外的成分,往往在瞬间认读中帮助寻找到意点后被迅速遗忘。当若干个意点联系组成一个更高层次的“意块”后,这些意点又作为一个辅助性因素被忘掉。阅读的过程,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淘汰基础部件(词句)获得更高层意义的过程。这样若干“意点”组成“意块”,若干“意块”组成“意群”,若干“意群”便组成“意篇”。一篇文章的意义组合形式是一个“点→块→群→篇”式金字塔结构。
 
 阅读带词串的儿歌和阅读一般的文章不同。由词到词串再到儿歌的过程,是通过我们的思维把意点连结成意块,(或把单个图像、图画连结成简单图画)把意块连结成意群(或把简单图画连结成丰满图画)的过程,再拓展联想就会形成一幅丰富的图景,一个完整的故事,即到篇。这样就架起一座由词到句到段到篇的连拱桥梁,是作文起步教学的有意尝试。由此看来,阅读带词串的儿歌,思维起着连结的作用,不同的思维,就会有不同的连结形式,不同的连结就会产生不同的意块、意群、意篇。我们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多元思维,形成丰富多彩的意义单位。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启发,异彩纷呈,形成多彩的图画,有趣的感人的故事。
 
 语、意、图间有如下的对应关系:
 
 词→意点→单个图(图像、图画)
 
 ↓ ↓  ↓
 
 句→意块→简单图画(图表)
 
 ↓ ↓  ↓
 
 段→意群→丰满的图画(图表)
 
 ↓ ↓  ↓
 
 篇→意篇→变化着的丰富图景(图表)
 
 思维在语、意、图间起着连结作用,用图表示如下:
 
 
 课后交流:
 
 问1:学生阅读相同的词串,为什么能写出不同的儿歌?
 
 答:在阅读词串时,词串中的词语会给我们留下许多意点,我们通过联想思维就会把意点连结成意块,把意块连结成意群。
 
 如果我们把对意点、意块起统摄取作用的观点、认识、看法等所形成的语句和词串联系起来,就会形成意群语段。因为读词串时人们联想思维有差异,形成的意群语段就会有差别,所以根据词串写的儿歌就会不尽相同。
 
 问2:词串本身有没有阅读的价值。
 
 答:词串压韵,读来朗朗上口,和读散乱的词语比,词串易读易记,是积累词语的有效方法之一。词串中词与词之间虽没有连结成分,但阅读时不可能不由词产生想象和联想,这想象和联想的思维过程就会有语言和图像参与,就会有词意的连结和组合,这本身就是语言实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如果要想让阅读词串价值更大些,最好补充一两句自己的阅读理解,即便形不成儿歌,也会有不小的收获。
 
 问3:就下面儿歌谈谈你的思维连结。
 
 层层、叠叠、山峦,
 
 弯弯、曲曲、溪岸,
 
 淙淙、哗哗、溪流,
 
 蹦蹦、跳跳、出山,
 
 流向?
 
 流向稻田……
 
 答:想象以上各词语之间的关系。可能出现以下连结方式:层层叠叠的山下,有弯弯曲曲的溪岸。因为小溪时而宽,时而窄;溪流时而缓,时而急;溪中石时而多,时而少,时而大,时而小,溪声就时时变换调子。变出现了淙淙、哗哗的溪流。我们仿佛看到了溪流时而走,时而跑,时而悠闲,时而匆忙地去看外面的世界。“流向?流向稻田。”既可以看作溪流的思索,也可以看成是旁观者的联想,还可以看成人溪对话。在山溪的旅程中,它看到过什么景物,还发生过什么故事,更广泛的想象要依靠自己的相关观察体验──直接经验,和相关阅读──间接经验来实现。如小鹿在溪旁饮水的画面,青蛙与小溪对话的情景,水草与小溪的游戏,小溪汇入河中时的心情,流过大桥看到的故事,见到大海的表情等。这样,思维不仅有连结作用,而且还有了联结和拓展的功能。
 
 问4:带有词串的儿歌,作者表达什么,读者理解的可能有很大差别,它能作为书面语言的交流工具吗?
 
 答:这样的儿歌作为交流工具的确有一定的缺点。列宁不是说过缺点中包含优点吗,就是这个“缺点”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词串式儿歌的阅读是一种多元阅读,阅读这样的儿歌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很有好处,是语文学习的好方式。
 
 问5:我们知道儿歌中有问答歌、谜语歌、拍手歌、摇篮曲等形式,带词串的儿歌是不是一种儿歌的新形式?
 
 答:元曲中的“天净沙“是这种儿歌的鼻祖,可以说词串式儿歌是对“天净沙”的继承和发展。
 
 问6:你怎样看待带有词串的儿歌?
 
 答:如果把元曲中的“天净沙”看成是带词串的儿歌的话,那么词串儿歌有千古名篇。有些学生写的词串儿歌往往不符合儿歌流畅、浅显易懂的特点。阅读词串式儿歌需要读者想象、联想才能得到阅读的快乐,才能体会出儿歌的美,这种阅读是一种创作性阅读。
 
 音乐老师说:带词串的儿歌是一首动听的歌。
 
 美术老师说:带词串儿的儿歌是一幅值得体味的画,可以依歌作画。
 
 科学老师说:带词串儿歌像个生物群落,“生物”之间有着复杂的联系,按照哪条“食物链”想象也会有新的收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