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第二册(一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11:01:00 | 只看该作者
课题:小挂饰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材简析:
  本课意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美的东西可以用来再组、加工,成为与众不同的小挂饰。
  教学目标:
  1、根据学习任务收集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
  2、将收集、加工后的饰物穿起来,制作1-2串挂饰。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找到与众不同的材质来制作挂饰。
  2、启发学生就作品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
  3、安全熟练的使用工具。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彩色纸、吸管、麦秆、果核、果壳、钮扣、贝壳、小石子及针线等材料。
  2、教师收集各种挂饰的照片,准备胶水、针线等材料。实物投影仪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实物投影仪出示“diy首饰屋”的宣传图片,请学生看上面人们自己选用各种珠子、小石子等材料串制的小挂饰。欣赏小挂饰,体会其装饰美感,了解挂饰的形式与种类。
  活动二:
  启发学生思考:你想做一件什么挂饰?生活中还有那些垂首可得的材料可以来制作小挂饰?
  引导学生从书包里、教室里、操场上收集制作材料。
  活动三:
  先让学生将收集到的东西随意的用针线串起来,展示给大家看好不好看。从而使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东西穿在一起都好看。
  引导学生按小组将有联系的材料归类放置到不同的袋子里,再观察、讨论:像纸片这样的材料需要进行什么样的加工串起来才好看?小石子等较硬的、无法穿孔的材料可以用什么办法连起来?各组可以试一试。
  以“新专利发布会”的形式请各组派代表来说说自己组尝试的结果。
  将已分好类的材料用不同的袋子装好,收拾起来,准备下节课用。
  第二节
  活动一:
  实物投影仪欣赏优秀的挂饰作品,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直接串上,还可以用哪些材料哪些方法来装饰好小挂饰。(如将彩纸剪成穗状粘到被穿的东西之间)
  小组讨论、试验,交流结果。
  活动二:
  运用讨论好的方法,用线串联整理好的材料,做一件小挂饰。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根据学生运用的材料的大小、形状引导学生将挂饰做成项链、手链、腰带、包饰、钥匙链、风铃等多种形式。
  活动三:
  拓展:出示用自制小挂饰加工的学生卡、班牌、小信插等,引导学生思考:还可将小挂饰于什么相联接,制成为生活服务的工艺品?
  活动四:
  将自己制作的小挂饰送给同学或老师,共同体会创造的乐趣。
  收拾整理。
  札记:
  下课的时候,一年级一班的胡誉川一下子把一串自己做的小挂饰套在了我的脖子上,这是一串用各种颜色的皱纹纸片串成的项链,中间还穿了一颗红色的扣子,配着我的黑毛衣非常别致。整整一天我都戴着它,谁看了都说好看,胡誉川更是美得不得了,放学的时候还领着它的家长来看看“赵老师戴着我做的项链呢,带了整整一天!”别的孩子不服气地说:“明天我要做个更好的,让赵老师戴一星期!”我被孩子们的创造热情深深感动,更体会到了,教给学生“创造”等于是教给学生快乐,教给他们更好的享受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11:01:00 | 只看该作者
课题:瓢虫的花衣裳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
  前面学习了半圆形的造型,本节课引导学生通过画、做瓢虫的花衣裳来接触半圆形的造型。
  教学目标:
  1、观察瓢虫,能够说出它的外形特征。
  2、能过用2-3种方法来制作瓢虫。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用自己创造出来的制作方法来做瓢虫。
  2、引导学生表现出瓢虫的外形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范作及各种资料
  学生:收集瓢虫的资料,收集半球形的物体,各种透明的包装纸,准备透明胶带、彩色纸、剪刀、金属丝、笔等。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启发学生谈谈自己见过的瓢虫有什么颜色、花纹的,说说它的生活习性,知道那些瓢虫是益虫。
  观察瓢虫的图片,先说它的外形是怎样的,并找一找它的特点。(从光泽、斑点、对称方面说)请几位学生到黑板上来画一画瓢虫,比比谁画得快、画的圆。
  活动二:
  瓢虫的花衣裳很美丽,请学生想一想准备如何用绘画和剪贴的方法表现它的花衣裳。(主要从色彩搭配方面谈)
  建议学生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甚至可以改变瓢虫的固有色,或者一边用一种色彩。
  学生试着用绘画、剪贴的方法表现瓢虫。
  拓展:
  学一下展翅欲飞的瓢虫的样子,并像“切蛋糕”一课学得那样用切开再组的圆来表现一下展翅欲飞的瓢虫。
  布置学生下一课时带瓶子盖等半球形的东西和其他材料。
  第二节
  活动一: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上的作品,讨论:书上的作品用了哪些材料,猜猜作者是怎样做的,并交流。
  教师向学生介绍几种制作方法。
  1、在一个圆形的瓶子盖上画上或贴上斑点,再粘上触角。
  2、将一团纸揉成圆球形,用透明包装纸或彩色纸将它包起来,用一根金属丝将开口处捆扎起来,使金属丝成为触角。
  3、用乒乓球作为瓢虫的身体,再粘上足与触角。
  4、用纸盒作瓢虫
  5、用橡皮泥捏瓢虫。
  活动二:
  请学生自己试着用一种方法做一只瓢虫。鼓励学生想出与教师介绍的不一样的方法。
  对于动作快的学生,可让它们为画好的瓢虫绘画或制作一个相称的背景。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选择一种昆虫作为观察对象,用制作或绘画的方法将观察结果表现出来。
  教学评价:
  1、是否能用自己创造出来的制作方法做瓢虫。
  2、是否表现出瓢虫的外形基本特征。
  札记:
  学生告诉我,在幼儿园时他们就画过瓢虫,所以我就没在瓢虫的外形、花纹的分析方面多下功夫,而是引导学生多动脑筋,运用多种手法来“做瓢虫”,提出了“比比谁的脑筋灵”、“比比谁的手儿巧”。这使得学生感到作业很有挑战性,设计出了各种各样、不同材料和表现方法的瓢虫。有的学生运用了前面“分蛋糕”一课中学的圆形的分割再组的方法,剪贴出了展开翅膀飞的瓢虫;一年级一班的李华容同学剪贴了许多只瓢虫后,运用了在“小挂饰”一课中学的穿的方法,把小瓢虫和小叶子穿成了一条美丽的项链。一个多学期的训练,促使孩子们已经能够自觉地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与技法来进行创造,我骄傲的对这些孩子说:“孩子,你们长大了,已经成为知识的主人了!”孩子们受到了感染,创造的劲头更足了,下课时,教室里的展板上爬满了色彩鲜艳、姿态各异的瓢虫。在我眼里,这不光是一份成功的美术作业,更是孩子们一颗颗要求进步、追求创新的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11:02:00 | 只看该作者
课题:生活中的趣事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生活中有趣的事是数不清的,比如说出去玩、做了个奇特的梦……能够把它画下来,那就更有趣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各种奇闻趣事,体验生活中点滴乐趣。
  2、指导学生创作一幅表现生活中趣事的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把生活中的趣事表现清楚。
  2、是否突出了主题、画面生动有趣。
  3、能否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儿童画作品,各种颜色的制、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准备油画棒、水彩笔、图画本等。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小组交流生活中的趣事,派代表把最有意思的事向大家讲一下。
  教师出示一幅学生的绘画作品,启发学生看看、说说图上表现的故事。
  活动二:
  教师放课件,展示多幅儿童绘画作品,通过分析与对比了解创作的方法:明确主题、确定人物,添画相应的背景。
  教师为每一组发一幅儿童绘画作品,学生分析与讨论作品中的优点与不足。
  教师归纳学生的评述,提出创作要求。
  活动三:
  学生进行创作,创作完后,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同学。
  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运用其他的方法进行创作。
  教学评价:
  4、能否把生活中的趣事表现清楚。
  5、是否突出了主题、画面生动有趣。
  6、能否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学。
  札记:
  在引导阶段,个别学生把吓唬别人、恶作剧也当成了趣事来说。对于这些辨别是非能力还不强的孩子,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不准画这样的题材”。而是诱导他们:这样做你感觉有趣,可是被你捉弄的人感到有趣吗?你被别人捉弄时感觉怎样?学生很快明白了捉弄别人不好的道理。也就不再画这样的题材了。其实在画创作画时,常常有学生把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气、不良现象当成有趣的事画下来,我认为这时老师不应该不管不问,也不能劈头盖脸的训一顿拉到,因为教师的职责不光是教书,还应该育人。所以应该耐心的让学生了解到自己认识上的不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画出内容健康的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11:02:00 | 只看该作者
课题:泡泡飞呀飞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
  吹泡泡是小孩子喜欢的活动,表现泡泡,表现于泡泡有关的想象中的情景,也是学生乐于去做的。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玩一玩吹泡泡的游戏,要求学生边吹泡泡边观察泡泡飞起来的情景。
  2、引导学生想象泡泡飞起来的时候,透过泡泡会看到什么样的情景,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形成有创造性的构思。
  3、引导学生试着用各种材料表现泡泡的特征,及泡泡与人、建筑、动物等各种物体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大胆的想象和表现自己的想法。
  2、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在使用新材料中有创意。
  3、引导学生在泡泡装饰上能采用夸张手法,表现出新颖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大瓶洗洁净调成的肥皂水,彩色纸、图钉、气球等。
  学生每人带一小瓶泡泡水、吸管、大小不同色彩各异的塑料袋。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组织学生到校园里,在愉快的游戏中观察泡泡飞动的情景,激发表现这一情景的兴趣。
  要求学生边游戏边思考通过透明的泡泡可以反映那些景物,除绘画外,还可以运用哪些材料表现泡泡的特征。
  活动二:
  回到教室,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作品是怎样透过泡泡反映出各种自然美丽的景色和梦想的,使用了哪些新材料?
  启发学生讨论:如果让你表现“泡泡飞呀飞”,你会运用什么表现方法,表现什么情景?
  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教师建议:可以运用气球,塑料袋、图钉等材料表现泡泡的特征,还可以在这些材料上装饰、美化,表现各种泡泡新颖有趣的特点。
  活动三:
  表现“泡泡飞呀飞”,学生完成作业后,要求学生边欣赏边评一评谁设计的泡泡有新意,谁画的图想象力丰富。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同学富有创意的构思和有个性的表现形式。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课后积极尝试,用各种材料及表现形式,用画泡泡或做泡泡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能大胆的想象和表现自己的想法。
  2、是否能开动脑筋,在使用新材料中有创意。
  3、是否能在泡泡装饰上能采用夸张手法,表现出新颖的特征。
  札记:
  在画泡泡时来讲涂色技巧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幼儿园时孩子们就知道了太阳有七种色彩只要物体表面光滑,就能反射出绚丽的色彩,所以在阳光下泡泡是五颜六色的。我在黑板上示范了一种运用涂色技巧表现泡泡质感的方法,并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涂?孩子们的思维是异常活跃的,他们涂出来的效果更丰富。相信他们对自己摸索出来的这些涂色技巧会运用的更自如,在今后的绘画创作中也会灵活的运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11:02:00 | 只看该作者
课题:太空里的植物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对太空里的植物进行想象、设计。
  2、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太空里的植物。
  3、引导学生体验想象和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构思、创作。
  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材料。
  教学准备:
  教师:关于太空的课件、彩纸、吸管、橡皮泥、kt板等各种材料。
  学生:彩纸、吸管等各种材料。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放音乐及课件创设情境,让每一位学生做一位太空人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在太空看到了哪些奇异的植物,互相交流想象中的太空植物。
  要求学生想象出太空植物与常规植物的异同。
  活动二:
  每位学生在小纸上画出想象中太空植物的草图,并在小组内交流、修改。
  老师和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共同制作一棵太空植物。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创作方式,通过大胆的想象与构思,制作或画出一种太空植物。
  在作业过程中肯定学生大胆构思、激励学生打破常规,自由的创造和表现。
  活动三:
  作业完成后,以“探空植物博览会”的形式展出学生作品,让学生欣赏、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并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太空植物”。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各种废弃材料,化废为宝,进行创作,正当环保小卫士。
  教学评价:
  1、是否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是否积极动脑,大胆构思、创作。
  3、学生是否充分利用各种材料。
  札记:
  太空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不是很具体,但科幻卡通片对学生思维的影响是巨大的,好些学生的作品怎么看都是卡通片的布景。学生在这一课里想象力的发挥还不如前几课。卡通对孩子的影响真是太大了,当然也有正面影响。可是在童年时期对想象力的扼杀,其后果也是不堪想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11:03:00 | 只看该作者
课题:香甜的水果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各种水果造型,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鼓励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突破水果常规的造型和色彩,谈谈感受。
  2、引导学生在制作方法上有所创新。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垫板、尺、铅笔、剪刀、牙签、彩泥等材料和一些新鲜水果。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启发学生回忆自己最喜欢的水果的造型与色彩,谈谈自己的感受。
  分组展示,观察课前准备的新鲜水果的造型与色彩,引导学生讨论制作方法,尝试用彩泥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造型。
  活动二:
  展示尝试制作的作品,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怎样利用彩泥制作出香甜的水果。(提示:可以从色彩的搭配、造型拟人化等方面引导学生的想象。还可以介绍一些团、搓、压、接、印、刻等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独立制作一两件有趣的水果,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用“水果店”、“水果吧”等形式展出作品,并可以通过“选购自己喜欢的水果”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评价。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运用学过的制作方法制作不同的水果。运用其他材料(陶土、纸张、布等)制作水果。
  教学评价:
  1、是否突破水果常规的造型和色彩,谈谈感受。
  2、是否在制作方法上有所创新。
  3、是否团结协作。
  4、是否在课前准备了充分的材料。
  札记:
  这样的课,运用实物投影仪来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我先请学生自己试着做几个水果,互相参观,大家可以向做得好的学生提问,然后由他在实物投影仪下演示自己是怎样做的。这样由学生来教学生,技法问题迎刃而解。教的学生有成就感,学的学生没有距离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11:03:00 | 只看该作者
课题:运动场上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
  可惜今年学校修草场不举行校运会了,不然的话让孩子们看过运动会再上这一课,效果一定好。但他们在幼儿园里参加过运动会,尤其是趣味运动会,这更适宜于用彩泥来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彩泥表现具有动态的人物造型。
  2、鼓励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对运动中的人物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创造。
  2、引导学生掌握泥工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师生共同准备垫板、尺、铅笔、剪刀、牙签、彩泥等材料和一些运动场上的各种人物造型的照片、录像。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幼儿园时参加运动会的照片,引导学生回忆运动场上发生的事情。
  欣赏教师带来的运动场上的各种人物运动的照片、录像,丰富学生的形象记忆。
  活动二:
  针对跑步的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怎么制作跑步的人?
  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尝试制作一个跑步的人。
  展示尝试制作的作品。通过比较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怎样利用才你制作出更多不同造型的运动的人物造型(可以从色彩搭配、立体造型、半立体造型等方面引导学生想象)
  为每组提供一幅运动场上的各种人物运动的照片和相应的运动骨式图。
  活动三:
  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制作与众不同的运动的人物造型,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并可以通过创设“小小运动会”的情景等方式对作品进行欣赏与评述。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1、运用所学到的制作方法制作出不同的人物造型
  2、用其他材料如:陶泥、纸、布等制作运动场上的人物。
  札记:
  有的小组的学生象上学期做“我的好朋友”那样将运动场上的人做成可以站立的立体的小人,脚上粘上一小团橡皮泥来固定。大家做好后把各种动作的人摆到一起,真的很像一个运动场,有趣极了。我表扬了这个小队的大胆创新及团结协作。在他们的带动下,别的小队也做出了一个个的小运动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7 22: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