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1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年级上学期古文复习资料下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6 20:02: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八年级上学期古文复习
一、《晏子使楚》(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字注音。晏           缚           曷           枳          熙           
2.解释加点的字。 楚王赐晏子酒                 缚者曷为者也              楚王闻之____               
王曰:“何坐?”             吏二缚一人诣王           晏子将使楚___           
齐人固善盗乎?               圣人非所与熙也            寡人反取病焉           
吾欲辱之,何以也?(      ) 晏子避席对曰(          )酒酣(      )左右对曰(       )
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意义①.谓左右曰 古义:         , 今义:            
②.其实味不同 古义:       ,今义:           ③.寡人反取病焉 古义:         ,今义: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⑵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⑶王曰,何坐?曰,坐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缚者曷为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齐人固善盗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__________________                     
⑻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9)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10)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5.下列句子中与“何以也”句式相同的是(     )
A.晏婴,齐之习辞者    B.缚者曷为者也   C.圣人非所与熙也         D.为其来也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齐人固善盗乎      B.缚者曷为者也   C.圣人非所与熙也         D.略无阙处
(二).阅读理解、分析。
7.① 翻译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答:                                       
8.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楚王的“笑“应该是什么样的笑?表现出楚王当时什么样的心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寡人反取病焉”的结果可用一句成语来概括,那就是   ____________      
10.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分别用两个以上成语概括 )
晏子:                                                
楚王:                                                    
11.晏婴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根据吗?
答:                                                
                                                     
12、楚国君臣采用了怎样的计谋来侮辱晏子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
                                                                     
13.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

14、晏子的回答,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指出晏子外交语言的特点。(4分)

(三).探究、写作
12.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            ,把“淮北”比为             ;把“橘”比为            ,把“枳”比为             。你知道吗,从现代植物学看,橘和枳是不同种的,因此“橘化为枳”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了。那么你能用其他的方法反驳楚王吗?
答:                                                   
13.课文讲晏子使楚受辱,请你结合下面材料,谈谈你的启示。
2005年7月26日,数百名中国游客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云顶高原第一世界酒店遭受了侮辱。起因是房卡被画上不雅图案。数百名中国游客强烈要求酒店高层出面解释道歉,并集体前往酒店大堂静坐示威。大家高举房卡,并拒绝接受酒店方提供的水和食物。就在中国游客议论纷纷要求面见管理层时,酒店警卫竟然出动狼狗维持秩序。
                                                    
                                                             
14.本文晏子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你结合下面的例子说说外交家们外交的品质。
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记者又问:“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在这样的外交场合,又不便回绝,周总理轻轻一笑回答到:“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答:                                                
二《人琴俱亡》(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王子猷( )      病笃( )      了( )不悲    舆( )           不调( )     恸( )绝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2)而子敬先亡。         (3)何以都不闻消息。               
(4)语时了不悲。               (5)便索舆来奔丧。                     (6)子敬素好琴。      
(7)便径入坐灵床上。     ( 8)弦既不调。     (9)因恸绝良久。       (10)月余亦卒。               
3.《人琴俱亡》选自      作者是    ,他是    (朝代)文学家,人琴俱亡的意思是:“                ”
4.文中说“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的原因是:                                
5.《世说新语》中很多故事发展为成语《人琴俱亡》发展的一个成语是      。这则故事表现了:        

6.翻译句子:(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2)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3)因恸绝良久。                     
(二)、阅读理解
7.解释加点字。
(1)何以都不闻消息        (2)弦既不调          (3)人琴俱亡        (4)因痛绝良久               
8.简单概括本文大意。                                                                        
9.简述子猷“月余亦卒”的原因。                                                              
10.找出课文中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的语句。                                             
11.你是如何理解“子敬子敬,人琴俱亡”这句话的?                                               
12.文中能表示子猷与子敬兄弟情深的地方有哪些?并做简单说明。2分

13.子猷面对子敬的死,不哭与哭各是什么原因?2 分

14.有人认为文中“弦已不调”不能表示琴已经“死亡”,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2分

三《小石潭记》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篁竹(huánɡ) 清冽(liè)  B.为坻(chí) 为嵁(kān)C.参差(cēn cī) 佁然(yí)   D.俶尔(shū) 翕忽(xī)
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C.佁然不动。——(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①闻水声,如鸣佩环(    ) ②心乐之(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④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⑤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⑦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⑧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4、下列加粗的词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B.皆着空游无所依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D.其岸势犬牙差互
5.下列加点的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5、填空。
①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字______,_____朝著名__________。②作者被贬为__________司马时,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合称____________。③点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点明发现并寻到小石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小石潭中水的特征的词语是___________。④文中用_________写溪流的形状;用________写溪水的情态;用__________写岸势。
6、翻译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二、阅读下文,完成以下题目。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本文的作者和___________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列________________之首。
2、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4、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5、作者为何说小溪“明灭可见”?                                                               
6、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7、本文在第2自然段写了潭中小鱼的哪些景象?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景象?

9、“小丘”在小石潭的哪个方向?  (    )A、西面    B、东面   C、南面     D、北面
10、文中哪句话最能证明小石潭“水尤清冽”?                                                           
11、作者在描写小石潭中景物时,有近观,有远望。近观时写了哪些景物?                           
12、既高度概括了小石潭中的气氛,又含蓄地表达出了作者忧伤、凄苦的心境的一句话是: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句子:
理由: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答:

★试一试
5、在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并与画线句构成排比句。
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四\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分)
译文:                                                               
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3分)
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2分)
5、选文的作者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八大家”之列。(1分)
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分)
     盖 竹 柏 影 也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 步: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译文: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①作者描绘的世界:
    ②作者的心境:
10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译文: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
12.“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14、“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15、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

1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月色人户(窗户)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17.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18.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1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                    怀民亦未寝                 
21.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念无与为乐者:                                                      
10.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2分)
甲文是                                          
乙文是                                          
11.仿照示例,赏析乙文中的句子。        (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五《治水必躬亲》      
二、根据下列词语中加粗字各写一个成语
(1)泥于掌故(           )(2)躬历山川(              )
(3)好逸而恶劳(             )(4)计利而忘义(               )
三、解释下列加粗的词(1)泥于掌故(      ) (2)非咨询不穷其致(      )(3)势有曲直(      )(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5)不可执一(      )(6)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
(7)冒雨冲风(      )(8)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
四、与“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B.送孟浩然之广陵  C.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D.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别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文中“海忠介”即_______,是_______(朝代)曾骂过皇帝的清官。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杂文家_______曾写过一部关于他的历史剧《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就治水问题作者讲了两个方面,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这段文字中表明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的“盖”字是句首发语词,表明下文要就自己的观点发表议论。
  B.第二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治水,一实一虚,对比分明,很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C.作者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第一段讲道理,第二段侧重摆事实,讲道理与摆事实相结合很好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D.第一段中“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构成排比,很有气势;“是以”一句是对上文的总结,并运用了对偶的句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26 20:02:30 | 只看该作者
原版下载 八年级上学期古文复习.doc (183.5 KB, 下载次数: 249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8 05: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