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农村教师招得进教得好留得住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讨会综述
■本报记者 高伟山
一个来自山东德州的农村教师写下的远程研修感悟,曾在网上广为流传:“多少年了,我想从这个枯井里出来,看看外面的蓝天,但是喊了半天,却没有一个人来拉我一把!今天,总算如愿以偿。”
和这位教师一样,近年来,全国更多的农村教师得到了高质量的培训,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高。在日前召开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讨会上,12省市交流了经验做法。听取了各地汇报后,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指出,我国义务教育教师中县镇及以下农村教师比例达82.3%,农村教师队伍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主体。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统筹城乡教育发展,都需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让更多的教师走出乡村接受培训
农村教师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近年来,国家和许多省市都把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各地党委、政府将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在财政投入、工作重点等方面向农村教育倾斜。
国家级培训和省市各级培训相结合,使农村教师素质得到大幅提升。前几年在软件建设上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地区,在教师培训等方面也有了突出进展,许多农村教师长期得不到高质量培训的情况得以扭转。广西组织教师通过函授、自学考试、脱产进修和远程教育等形式参加学历提高培训;从1998年教育部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以来,广西全区96.1%的幼儿园教师、98.8%的小学教师、96.6%的初中教师、96.7%的高中教师,完成了每人不少于240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
经济较发达的浙江自2008年起全面实施“领雁工程”,省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计划用3年时间培训3.5万名农村骨干教师。教师的集中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两个月,其中实践培训不少于一半时间,并为每名学员指派一名理论导师和一名实践导师。
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讨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指出,要统筹城乡、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落实和完善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仍然是目前的薄弱环节。福建积极探索“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下的教师管理模式,将县域内公办学校教职工人事关系收归县管,逐步做到县域内统一教师工资待遇、编制标准等,使教师从“学校人”变为“区域人”,为师资均衡配置创造了条件;建立县域内教师校际交流制度,校际交流以片区内交流为主;充分发挥职称评聘政策对教师支教的导向作用。近两年,全省先后有8000多名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
其他省份的城乡师资交流也在蓬勃开展。江苏实施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遴选苏南城市的千所优质学校、万名骨干教师,与苏北农村千所薄弱学校实行“校对校”结对帮扶、对口支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