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导三学”教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18:02: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一个学期忙碌而充实,顺应课改的时代背景和要求,学校对“一导三学”课堂模式的践行如火如荼,进入了一个更新的阶段。经过一个学期的接触和不断践行,我对“一导三学”生态课堂模式的认识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领悟,使我对于“一导三学”生态课堂模式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而是更加的有血有肉,更加丰满。我也因此能够较好的将它应用到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切实体会到了它的效益,尤其是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教干示范课、教研组长示范课和青年教师汇报课的听课活动,给我们搭建了全面了解这一模式的平台,让我从不同水平,不同风格,不同学科,不同学情的角度学习和体会“一导三学”生态课堂模式的具体践行,受益匪浅。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些示范课也好汇报课也好,都是学校领导的良苦用心,他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难得的听课观摩形式,给我们充电,让我们在互相学习中获取宝贵的直接和间接经验,在不断的摸索中共同成长,在课堂教学中博采众长。我相信在这一过程中每位老师都或多或少的有所收获。老教师的经验更加丰富,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新教师也不再迷茫,经过听课学习,课后评价反思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他们找到了方法,找到了方向,也找到了自信,取得了“真经” !

至少这一个学期我充分体验到了这份收获的重量,看到了自身的成长,教学观念有了改变、课堂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堂的驾驭能力也有了提升。下面结合我对“一导三学”和合课堂的理解和在时间过程中的一些教后反思谈谈我的观点。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要求教师走下讲台,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精讲”,少讲,当然也不是不讲,从而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科学、合理编排导学案,学生“独学”,让学生通过课前完成“导学案”,在预习的过程中对学习内容进行理解、消化,带着“疑问”进课堂,这样就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这将激发每个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课堂,使他们的听课更加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对于这一点我有深切的体会:提前发下去的导学案要求学生先做,小组内可以适度的讨论,然后收上来批改,在改的过程中我能清楚的了解到他们哪里做的好哪里错的较多,这就是学情。然后上课时我就自然知道哪里该多讲,哪里可以一带而过,甚至是由学生来讲。每次讲到他们有疑问的地方,学生会用一种很急切的眼神看着我,解决了疑问之后,他们也会向我投来感激和赞许的目光,这是我最为享受的,我想也是所有当教师人所享受的。这也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教师学情了解不充分,学生听得辛苦,老师讲得也很累。

     依托“一导三学”的教学模式,创建“和合”的生态课堂。这种“和合”一方面,教师必须于课前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研究和策划,科学的编制“导学案”,每道题、每句话都应做到富有启发性。另一方面,学生课前必须通过“独学”完成“导学案”带着“疑问”参与课堂的讨论,得出结论后还必须清晰、透彻的展示给学生们听。众所周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听一百遍不如做一遍,更何况是让他们讲一遍,这是知识先内化再组织呈现的过程,学习效果当然事半功倍!

    记得去海头听常态课的那次,我学到了一个很好的方法,那就是让学生分小组找题,然后用每节课前5分钟左右的时间由老师带着学生集体解答。回来以后我也试着采用了这种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我慢慢体会到这其实是教师比较有自信的一个表现,需要教师有比较强的专业知识,因为学生找的题教师无法提前准备,几周下来我有了一些意外的收获,比如发现学生A很善于组织语言,具备当老师的潜质;学生B基础不错,但缺少锻炼,自己明白的知识却讲不清楚;学生C原来也可以这样的积极,找好了题,为了能在课上很好的展现,会利用课余时间来和我讨论等等,同时我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自信。

     在学校的一系列听课活动中我也取得了一些“真经”,比如王君老师上课时那种激情,并能给予学生的表现一种无声的评价。张霞红老师对于“一导三学”课堂模式的完美呈现,宋贝贝老师在产出环节用学生自选分值的方式抢做习题,然后事先将分值对应的题印好在小纸条上,这样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任务,最后小组代表上台讲,其他小组听,可以再最短的时间内做最多的习题。张进老师《氓》让古老的诗歌仿佛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正确的引导学生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师生互动融洽和和谐,内容发人深思,课后依然令人回味无穷。

    教学时常做常新的事业,是一个不断研究人,适应人,求得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的理念要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不能不变。就像王校长说的那样“变就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原则”。我相信拥有这样一个平台,我们每一位教师一定能够有更好的发展,这也是对学生未来最好的保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1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12: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