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
周舟 实验中学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正逐步走进数学课堂,给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质量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信息技术应用不当,也会为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课堂 优势 误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革新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而在和谐的环境与氛围中构建高效的课堂。”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课堂就是寻找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与结合方式,使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有机结合, 以其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与视频等为主体的媒体技术,将原本枯燥、单调的数学课堂注入了活力,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笔者根据自己使用多媒体教学实践后得到的体会与教师同仁探讨。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优势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己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情境创设教学对于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的调动,情感和思维的参与,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究的培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用多媒体放儿歌一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n只青蛙多少张嘴,多少只眼睛,多少条腿。再如,在讲“图形的平移”时,利用多媒体出示电梯、风车、窗户移动、旋转门等动态过程,让学生观察哪些运动现象是平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为下一步的探究创设合适的情境。从而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引入到学习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多种,但无论创设什么样的情境,都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情境创设还要自然、合情合理,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得到提高,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传统教学利用粉笔、挂图、黑板、幻灯片、模型等,进行静态教学,导致有的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无法突破。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只要鼠标一点,就可以进行演示,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缺乏的动态感、直观感和主体感等。例如在教学“点、线、面”三者关系时,利用“Flash”制作动画,展现“点动成线”(如人在雪上行走留下的脚印);“线动成面”(如汽车两刷摆动);“面动成体”(如将长方形飞快的旋转得到一个巨大的圆柱等),这样形象生动的教学,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利用多媒体呈现“线与线相交得到点;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等,都可以通过演示,将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很快建立起了空间概念。又如,在讲“角平分线性质”时,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折纸、作图、观察,再得出结论,但每个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不相等”,这样就会让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感到疑惑不解。但利用几何画板,可以在屏幕上作出∠AOB的角平分线OC,在OC上任取一点D,过D点DM⊥OA,垂足为M;DN⊥OB,垂足为M。之后用鼠标在OC上随意拖动点D,用电子尺测量DN、DM长度。再通过观察、讨论就得出DN=DM,这样就解除传统数学中存在的疑惑,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