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挖掘教材内涵 有效处理教材》心得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20:1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习《挖掘教材内涵 有效处理教材》心得体会
17号下午听了十中张春笑老师的《挖掘教材内涵 有效处理教材》后,受益匪浅,现将一些个人学习心得与大家分享: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综观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他们的成功大都起因于从小对科学相关的事物或事件的浓厚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它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乐于学习的情绪体验。它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一种强大的内趋力。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学习充满热情,注意力集中,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
张老师通过三个大点分析了本次讲座的内容:
第一大点:摆正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关系
这里张老师引用了叶圣陶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些例子教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一句话,展开了论述。
以三个老师的同一堂课《空气》为例,通过不同的导课方式的对比分析,让我们看到了不同导课方式的效果产生的差别。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同样的教材,不同教师之间的教学效果却有天壤之别。细究起来,个中缘由除了班级人数、教师环境、地域差别等一些外在的客观原因之外,教师的教材素养在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摆正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关系是:1、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2、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3、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
最后以“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带着教材走向世界”结束第一大点的分析。
第二大点挖掘教材的内涵:1、了解新课标的内涵2、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3、充分认识教材编写的意图。
以化学这个学科为例,通过1、聚焦课程目标:提升科学素养水平;2、优化课程结构:基础性与选择行结合;3、重构内容体系:反思、继承与创新;4、转变学习方式:探究、思考、创新;5、开展多元评价:关注学生个性发展;6、激励教学创新:实践反思与创造性七个大点来阐述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导向。
第三大点:对教材的有效处理
通过五个小点:1、把握教学重点,对教材的详略处理;2、针对知识结构,对教材的顺序处理;3、根据学生认知,对教材的教法处理;4、依据考试说明,对教材的补充处理;5、联系学校实况,对教材的选择处理分析举例说明了近几年教材的变化和教学方式的演变,逐渐分析了近几年我国的公民科学素养,并通过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分析了我国的公民科学素养与当时发达国家的公民科学素养的差距。还阐述了公民科学素养可以从三个方面衡量: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
新教材的教改在和谐的环境中实施,给素质教育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变了,教师更加关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发展需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更强调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学生动起来了,学习兴趣更浓了,更加持久了,学习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了,能力更强了,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素质教育的明天更美好了。
通过张老师的分享,让我了解并重温了化学物质之间的种种变化与联系,虽然我是个信息技术教师,但是化学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教学方法和思路还是大同小异的。就像陈素梅院长说的,触类旁通。教师就应当有一桶水,才能给予学生一杯水。教师本身的科学素养及信息素养要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合理的应用并将其与学生进行分享学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2: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