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题惠崇春江晚景》 朱熹的《春日》 主题五:“演”──诗词漫话,唯妙唯肖 演”,即通过演出剧目的方式来开展古诗词的综合性学习。 诗是浓缩的语言精华,“展开”一首诗,它的意境也就展现在人们面前。如果把无形的意境编成短剧,借助戏剧的艺术形式表现诗意,就使抽象变成形象,得到主体的再现,使人难忘。 主题六:“作”──仰而赋诗,字字珠玑 “作”,即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笔自己创作古诗词。 我们知道,孩子天性好玩,对什么都感兴趣,都充满好奇,他们的想象是极其丰富的,往往会说出我们大人想不到的话,且言语简洁,东一句,西一句,似乎没有逻辑。而他们的这些表现,正吻合诗歌的想象丰富、语言简练、跳跃性强的特点。所以说,孩子,就是天生的诗人! 如有同学在日记中出现一些顺口溜似的“诗”,教师在班上进行表扬和宣传的同时给予了指导后班上作诗的“星星之火”,逐渐地愈演愈烈。有一天,一位同学写出这样的一首诗: 六一佳节乐开怀, 大小朋友一起来。 人人脸上喜洋洋, 我们过节多愉快。 三、映日荷花别样红──“六艺”与古诗词综合性学习相得益彰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人一艺一法,一生一味一品。学生在开展古诗词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积累古诗词的能力,学生对古诗词的诵读鉴赏能力,欣赏和审美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二)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 童年阶段是记忆的黄金时期,古人也有“童子以记诵为能”的说法,记忆的黄金时代在生命中将一去不复返,因此充分抓住学生记忆力的黄金年代,让他们积累点高雅的深层次的东西,使他们终身受益。这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三)增加学生的语言内存 知识的学习是重要的,但语文素养的提高不应该仅局限于此。学生们在读到英雄人物的事迹时自然而然地想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看到母亲为自己辛苦劳累时口中不自觉吟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等,怎能不说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大大的提高? 虽然孩子们的古诗词吟唱、书画作品、短剧表演等还很粗糙,还很不成熟,在我们成年人看来甚至还显得很幼稚、可笑,但浓浓的兴趣和全身心的投入所带来的全新体验,所激发出来的情感和智慧的火花,对他们来说却是最珍贵的,这就是一种成功! 四、学至乎没而后止──“六艺”与古诗词综合性学习的无限畅想 “六艺”与古诗词综合性学习的结合,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点,将学生的兴趣置于核心的地位,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自主地选择诵、唱、书、画、演等形式,采取小组合作、活动竞赛、游戏等方式来进行学习、感悟,尽情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在熏陶和感染中去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造。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毫无疑问,与“六艺”结合后的古诗词综合性学习对于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作用是巨大的。在现有的教学编排中,古诗词的教学往往分散在个学段中的各个单元,一学年往往只能学习几首古诗词,不利于学生的诗词积累。我们教师需要改变这种人为割裂的现象,利用“新六艺”大胆地开展古诗词的综合性学习,探究古诗词教学的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