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作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的许多科学家,他们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就是对某一事物具有浓厚兴趣。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但思想品德课自身较强的理论性使许多学生学起来感到有些枯燥。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信息技术具有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非线性、实时性、信息使用的方便性、信息结构的动态性等特点,在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实际的需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环境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境,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因此教师应根据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主题和教学内容,模拟课文中描述的情境,运用多煤体教学手段再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换位,入境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更好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由于受到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及实践经验缺乏的制约,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计算机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展现图、文、动画、视频、等资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克服传统教学手段的弊端,能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知识点既可分屏显示,也可多屏呈现,能够吸引学生看、听、记,增强视觉和听觉刺激,既能提高学生的有效识记,又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实现知识体系的顺利建构,形成知识网络。这样能使学生对每课乃至全书的知识脉络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清晰地明确各部分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
(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拓宽教学的时空维度,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强化记忆,增强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促进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创造新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让信息技术走进实践课,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活动课整合,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结合,既突出了信息技术的示范、指导、激趣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比如时事评论课,通过信息技术多角度、多方位展示相关资料,开拓了学生视野、扩大了知识容量,为学生评论提供充足的素材;与思想品德课密切相关的时政新闻,因与上课时间冲突,学生无法准时收看,而信息技术网络则有利于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新闻补报;初次参加辩论赛或知识竞赛的同学因没有经验、不熟悉竞赛规则而不敢面对,即使老师极力发动亦难以奏效,而通过信息技术图文并茂的画面展示竞赛现场,使同学们犹如身临其境,连续几次观摩,同学们便能基本掌握一些参赛技巧、规则,并拥有了充分的自信,即使是初次参赛同学,也能从容上场,坦然面对,万事开头难也不再难了,总之,信息技术弥补了活动课中的不足,丰富了活动课内容,最大程度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位教师在上市场经济的四个基本特征的时候,让学生操作电脑上网查找资料,学生很快找到有关美国钢铁关税案例、农业法案例、DVD大战案例,在讲市场的概念的时候,让学生到网上网易商城等若干个市场上去感受一下,模拟购物,在不费过多口舌的情况下很容易地就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要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