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媒体辅助政治教学的不足
1、教师盲目、过多过滥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往往会产生新形式下的“满堂灌”现象。
有的政治教师几乎挖掘了教材中能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一切知识点,利用一切能利用的多媒体手段,歌曲、图片、动画、视频披挂上阵,课堂上热热闹闹,一会儿听音乐,一会儿看电影,教师很少与学生对话交流,教师成了多媒体的播放者,学生成了观赏者。学生大开眼界,但教学实效一般,尤其是知识的迁移、运用等教学目标难以达到。如一味以直观形象的画面代替文本阅读,必然会弱化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阅读能力和想像力,甚至造成学生思维水平的停滞不前。如果教师手按鼠标只管一路点来,学生则随着屏幕呈现内容,步步紧跟,失去了积极参与教学和思考问题的时间,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能得到充分体现。这种做法,虽有现代化教学手段包装,但实质仍是“满堂灌”,是背离现代教学理念的,对改进教学没有多大用处。究其原因是,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形式上,只注重了外表,忽视了实质,违背了教学规律,影响了教学的主题,多媒体课被误认为是消谴的“游戏机”,造成兴奋点的转移,削弱了教学效果。再加上多媒体课件的容量太大,教师认为那个都很重要,不愿舍弃,为在课堂40分钟内完成教学,教师只能像走马灯似的快速播放。而画面浏览速度太快,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较少,学生很难接受所反映的信息,只能走马观灯的浏览,根本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样就有意无意地陷入了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满堂灌”的困境。时间一长,学生适应了这一教学模式,反而产生学习倦怠心理,学习成效反而会降低。
2.授课内容固定化,课堂缺少灵活性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师中,常有一些人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电脑+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它只不过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多媒体课件几乎包括教师所能想到的和所能表达的所有内容,就象一篇电子详案,以至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教师--课件--学生"的教学方式,即使在授课中学生的想法可能偏离老师所想讲的内容,但是也会因为这些“事先设计”,为了课件的正常播放,而迫使教师不得不将其拉回“正途”,其实质就是背离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只不过更强化了教师的掌控者的地位和学生的被动填鸭的地位,这种刻板的做法不利于鼓励学生发现、探究问题,同时对于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也不能有很好的体现。这种过分夸大计算机和多媒体的作用,降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教学方式,势必将教师和学生均沦为计算机和多媒体的奴隶,更不用说课堂的灵活性了。政治课上,如果教师忽略了思想政治学科的特殊性,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而试图将有着丰富想象空间的思想政治直观化、图像化,那就把思想政治课上死了。
3、课件制作技术要求高,费时耗力,对老教师挑战大,教学课件的质量参差不齐
传统的备课,有参考书、备课本、笔就够了,而多媒体教学则需用微机。而现在教师熟悉教材内容只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环节,而熟悉并掌握电脑的各项功能成为多媒体电子教学的重要前提,对于年龄稍大点的教师,就有着一定的难度。他们编制电子教案的速度可能稍慢些,编制的效果也可能不能尽如心意。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术参差不齐,有的课件只是让书本搬家,把教材、教案、图片简单地搬到电脑上,重形式而轻内容,使多媒体课件看上去像一块美观漂亮却内容匮乏的黑板报。由于整个教学都是按事先设计好的模式和流程进行的。因此不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不能组织课堂活动,不能像教师一样根据学生的表情和反应随时调整授课节奏,觉察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回答,结果学生唯一能做的就是看屏幕、记笔记,学生淹没在大量的语言材料中,学习变得既枯燥又使人疲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