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小学生一提起笔写作文便一筹莫展,无从着手,这固然有言之无物的原因,但也有言之无序的困扰。而小学语文教材作为阅读教学的载体,其中每篇课文文质优美,语言规范生动,思想内涵丰富,是学生学习语言、练习习作的优秀范文。作者表现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是学生应该领悟运用的写作技巧。为此,我在教学中,以课例信息资源为写作内容,把语言形式的运用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的结合起来,精选一个或几个“训练点”,在每个“训练点”上进行有组织有层次的一系列“随文练笔”的听说读写训练,使之成为一个训练板块。现在,就“随文练笔”这一训练,浅谈以下一系列的操作程序:
一、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文章的思路、结构是作者的认识在写作上的反映,体现了作者对事物理解的深刻、透彻的程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要给学生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帮助解决难点,点明重点,了解文脉。教师和学生一起剖析课文的构思,了解作者是如何根据写作目的确定课文的主旨,并围绕其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的,从而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也能模仿并重视布局谋篇的策略。如《庐山的云雾》课堂小结教学片断:
师:观赏完了庐山的云雾,同学有哪些感受?
生: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师:是啊,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可他是怎么写这云雾的呢?
生:课文的2、3自然段分别抓住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这两大特点来做具体的介绍。
师:那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生:写庐山景色秀丽,而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还写出了庐山云雾多而美的特点。
师:是的,作者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变幻无常,思路非常的清晰。
理清了课文的写作思路,就是为学生练笔找到了“拐杖”。引导学生做到仿其法,而不袭其文,循其序而不乱其格。这样有章可循,有利于降低写作难度,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
二、重点导读,强化训练。
现行语文教材每单元都有明确的重点训练项目,随文练笔可突出对该项目的强化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有助于学生练笔的部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如:苏教版第四册第八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展开合理的想象”,为突出这一训练重点,在学习《会走路的树》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终于有一天,小鸟长大了,他向这棵树告别,飞向远方。。。。。。”,结合这一课文内容,我让学生想象小鸟会怎样向这棵“树”告别呢,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然后让学生补充这个情节。而在课文的结尾处,很多同学对小驯鹿带着小鸟来到他家见到老驯鹿以后的故事颇感兴趣,我又抓住时机,要求以学生以《驯鹿和小鸟的重逢》为题,大胆展开想象续编故事结尾。学生们很快就完成了这篇习作。这样循序渐进,反复训练,能够深化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颇有益处。
三、品读文句,体会表达。
在充分理解、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紧扣课文的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学习写作手法,让学生受得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庐山的云雾》一课的第三自然段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具体介绍了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这一特点。作者先以“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总述概括介绍云雾的特点,然后用“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这几个词语,以及比喻句的巧妙运用,把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描绘得更具体,更优美了。学习了本段之后,我让学生学习这段的句式,写写庐山的云雾还有哪些奇妙的变化。因此在教学中抓好语言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用次的用意,以及语言表达的艺术,品读到其中的奥妙,并尝试运用,融会贯通,从而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水平。
四、课堂练写,巩固写法。
在引导学生剖析了布局某篇、表达手法后,学生获得了一定的写作技能,而这一技能的获得必须借助现有经验的迁移,并在实践中发展和提高。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有效的时机,让学生在课堂上随文练笔。将阅读与练笔统一起来,变他人经验为自己的经验,是促使写作知识迁移的有效方法。
五、交流反馈,重视评价。
学生在练笔结束后,教师应争取在课堂上交流、讲评,欣赏优点,修改不足。并逐步由教师评价和反馈引导为学生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养成自我检查、自我修改的好习惯。
随文练笔是“阅读与写作”的 中介,是达到“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的有效途径。这样引导学生养成练笔的习惯,长此以往,就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