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7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 用最传统的方法教古诗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11:0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研究文章 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诗文,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的灵性风韵;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最纯净的中国文化。小学教育应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让学生受到祖国文化的熏陶,对祖国文化产生兴趣,从而达到热爱祖国文化进而热爱祖国的目的,

众多的古诗文教学课多为以下模式:介绍背景,了解诗人──自主学习,理解诗意──发挥想象,熟读成诵。我相信很多老师同我一样,认为这样的模式过于公式化,认为普通的古诗文教学模式因无甚创新而总被我们自己谪贬成“知识的灌输”“被动的听记”,古诗文的感觉美、意象美、语言美都被折磨得成柳絮飞花。优秀古诗文从何而来,是古人的直抒胸臆,是古人于某一特定环境下的表情达意。所以,介绍背景并了解诗人有错吗?当然没有。一首古诗文学完却不解其意,我想即使老师们不将此作为教学目标,中段甚至高段的学生也会不依不饶吧?将诗文中的一个个事物变成具体的图像帮助学生理解,背诵古诗文,学生才会觉得我学会了一首古诗文。这样的教学不应该吗?依我浅薄的认识,传统教学模式没有问题,关键在于我们执教者具体执教时如何能够“独具匠心”。

一、诵读,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任何一篇文章,古诗文也好,现代美文也罢,让小学生感悟的最好方法当然是诵读。古诗文语言精练,讲究平仄,严于用韵,含蓄优美,意境深远。对仗和押韵让我们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要指导学生反复吟诵,把古诗的韵律、节奏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表现出来,使学生与诗人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体会古诗的语言美。                  

如《所见》这首古诗,仅四句话便勾画出放牛娃的声、情、神、态。诵读第一句“牧童骑黄牛”应平起叙述;第二句“歌声振林樾”高亢赞美,突出“振”字;第三句“意欲捕鸣蝉”用叙述的口吻;第四句中的“忽然”应重、快,读后稍停,表现牧童机敏、随机应变;“闭口立”三字轻、慢,一字一拍,再现牧童悄声屏气,伺机观察和蹑手蹑脚捉鸣蝉的神情。

  这首古诗学生能够很好地诵读,一定已经理解其大意了。如果能够轻轻地、似悄声地读出“忽然闭口立”,学生岂能不理解诗中同龄儿童的调皮?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通过用简单的方法完成理解,何乐而不为呢?

二、串联意象,最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

诗人的种种情思是否也融合在诗文的种种意象中?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诗歌都是由一些意象组合而成的。诗人在创作时都会对意象进行选择然后将它们用适当的词汇串联在一起,从而形成特定的整体意境。师生再造想象,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大脑的加工,将古诗文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的场景和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片断。

师:这首诗中有哪些景物呢?

生:渭城、朝雨、轻尘、客舍、柳、阳关。

(生纷纷说出了诗中的景物。)

师:除“阳关”之外,其他的景物都出现在什么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它们都出现在王维送别元二的时候。他们在渭城分别,当时是早上,还下起了雨。客栈旁边还有青青的柳树,因为刚下雨,柳叶像刚被洗过一样。

课堂上,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就道出了诗文上半部分的意思。因为将诗中的几个景物独独单列出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觉得这首诗经老师一点拨竟然如此简单,学习的主动性更强了。这次教学,仅仅是将诗中的意象串联在一起,一幅送别图便呈现在学生眼前。

三、穿越时空,最便利的教学方法

古诗词的遣词造句非常精准,但由于时空的限制,学生对诗文中所描绘的景、情一定理解,这就为“了解古诗大意”这一教学目标的完成增添了难度。只靠机械的记忆,虽能完成这一教学目标,但欠缺了情感上的交流,古诗文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让学生在课前搜集诗文的诗人、时代背景资料,课上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时间交流,诗文不再需要逐句的讲解,学生便可能知道诗人写这句诗的意思,诗人为何而写这句诗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片断。

师:孙权是一个什么人?京口在当时有什么特殊的地位?

生:天下无敌。词中说“天下英雄谁敌手?”

生:京口是军事重镇,孙权统治的地方。

师:为什么写京口?辛弃疾为何如此钦佩孙权?

师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在这一课,了解三国时期孙权统治时的国富民安及作者生平对于词的领悟至关重要。没有对历史知识的补充,学生很难理解词意,更不懂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

以上几点只是说明诵读、想象、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在古诗文教学中确实能为学生撑起一片诗意的天空。更何况,诵读不仅只是强调示范读,师生边交流边诵读,更能读出诗的韵味。有人担心古诗文将逐渐从我们师生的精神生活中逝去,如果真有那一天,不只是教育的悲哀而是整个中华文化的缺失。我始终相信,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从教学目标出发,以这三法为原点,不断扩展教学方法。我更相信,在小语界同仁的不断探索下,古诗文教学终会“万紫千红总是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11:01:17 | 只看该作者
用最传统的方法教古诗文
湖北省荆州区郢城学区荆北小学 王 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9: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