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1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班班通: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快车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22:1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班班通: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快车道
高方银 王彩  廖明全    务川自治县教育局
摘要:班班通是在继校校通、农远工程之后,我国基础教育从校园信息化建设走向课堂信息化应用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由基础设施建设和初级应用向纵深有效应用的转型,它承载着变革课堂教学和助推教育发展,为实现教育均衡和内涵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作为地处老、边、贫的少数民族地区,面对师资水平较低、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办学条件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班班通油然是“一桥飞架南北”,架通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快车道,为实现少数民族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生态高效课堂的演绎、互动教研平台的搭建和区域性教育差距的缩小增添了新的动力。班班通建设又是以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为核心,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为目的,是一个难以一蹴而就的系统工程,需要少数民族地区广大教育内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充满智慧地去提升与发挥要素支撑能力。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班班通;建设应用;策略性思考
班班通是在继校校通、农远工程之后,我国基础教育从校园信息化建设走向课堂信息化应用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由基础设施建设和初级应用向纵深有效应用的转型,它承载着变革课堂教学和助推教育发展,为实现教育均衡和内涵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增添了新的动力。作为地处老、边、贫的少数民族地区,面对师资水平较低、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办学条件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班班通油然是“一桥飞架南北”,不仅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教育风景,更是架通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快车道。本文结合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及周边区域性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提出笔者针对班班通建设应用的优势作用分析与策略性思考。
一、班班通建设应用的优势作用分析
班班通是指学校每个班级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1]。班班通已为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演绎生态高效课堂、搭建互动网络教研平台和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提供新的要素支撑和增添无限精彩。
(一)优化的媒体功能
班班通首先是一种新的教学媒体,其核心是交互式电子白板与课堂教学的深度整合。相对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交互式电子白板诸如书写、绘图、拉拽、聚光、缩放等优势教学功能,呈现更加生动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能力,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识记和掌握。教学实践中,师生还可直接调用班班通配套的教育教学资源、仿真实验软件和智能绘图工具等,实现交互、联动、高效的课堂教学;师生还可直接调用资源库中预存的图片、音频、视频和动画素材,并利用配套软件创作操作性、变化性、自主性更加灵活的多媒体课件。同时,还可以实时记录师生在电子白板上的教与学过程,提供师生课后回放温习巩固、总结反思和教学研讨。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相比,交互式电子白板让课堂教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知识传送就在指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22:18:15 | 只看该作者

(二)丰富的教育资源
首先,班班通厂商均配套开发适量的多媒体课件与续集大量的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素材,其本身就是一个丰富、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其次,由于互联网的班级终端接入,把海量的网络资源联通学校的每个班级;第三,国家先前由“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与近年来实施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以下简称“数字资源”)也会因计算机网络的互联互通和班级终端设备的日臻完善而更好地用于教育教学,摆脱“信息孤岛”的尴尬局面;第四,学校师生通过自主开发或修改他人课件,不断上传网络平台,形成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资源;第五,还可借助电子白板软件平台实时记录师生课堂中的教与学过程而形成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创新的教学手段
交互式电子白板独特的“人机交互”功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参与提供了技术可能,让教师不再是远离学生而躲在设备后的课件操作者,彻底摆脱了鼠标键盘的束缚,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互、生生交互,更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更好实现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效益的提高和学习自信的树立,让多媒体教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2]。
班班通的有效课堂教学应用,还可让师生充分利用强大的网络平台、海量的信息资源,通过搜索、共享、比较、表达的过程来进行学习,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的理论性、概念性知识学习,班班通也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班班通还是教师整合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实现混合教学的基本条件和必由之路,校校互联、班班互通、人机互动,这将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向纵深发展,激发师生的实践激情和学习需求,最终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班班通还为教师教学前的备课、教学中的创新、教学后的反思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学生也可在课余时间回放课堂记录、重温教学内容,并自主浏览学习网上同步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继而为逐步实现“翻转课堂”与“泛在学习”提供可能。
(四)生成的课堂教学
生成教学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构的成分,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3]。这里的“生成”体现在两个方面: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成和学生知识结构的生成。班班通将彻底打破教室、教师、校园界限,实现局域、城域无界限,彻底改变师生教与学方式,实现将文本、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技术融为一体的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多媒体功能,实现由原来的“一支粉笔一张嘴,全靠教师‘一桶水’的单向传授,变成了一支笔一块板,天网地网由我管,‘海量信息’现场看,还可请城里的教师做示范”[4]的互动融合,实现教学情景的有效创设与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实现教学重点的有效突破与教学难点的有效化解。班班通是一个互动式教学平台,它帮助教师从课堂中心的“讲解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并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一个人学”变为“一群人学”、学习结构也从“封闭的课堂”变为“开放的网际”,最终实现教学从“知识传送”转变为“知识建构”,使学习从“被动填鸭”转变为“联动参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22:18:21 | 只看该作者

(五)互动的教研平台
班班通为教师搭建了一个更加便捷、高效的相互交流、相互研讨、协同成长的网络教研平台。可以利用班班通建立网上备课组,实现校内、校际或更加宽泛的区域性教师集体备课,解决路途遥远与时间异步等问题;可以实时记录师生在电子白板上的教与学过程,成为教师个人课后总结反思的电子档案,成为同行教师教学研讨的案例与交流借鉴的资源;还可以借助实时通讯系统开展网上说课评课,促进教师间的广泛交流和避免面对面的尴尬场景;广大师生还可借助班班通登陆各级教育机构开发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校际、城乡等区域性不同层级的网络协同教研。这种区域性、交互式、适时性的教学研究方式,有效地激励了教师开展协作教研的参与机会与参与激情,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班班通还提供了知识更新与创新活动的平台,让师生、生生及师生与家长在互动中共享他人经验、情感与智慧,实现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研修。
(六)健康的教学环境
传统的课堂因教学板书而需要使用大量粉笔,由此产生的粉尘严重影响了师生的身心健康。班班通的教学应用促使师生“换笔”,取而代之的电子笔、虚拟触控键盘,个别品牌设备还兼具语音识别输入,装配的“黑板”也被让人悦目的“绿板”、“黄板”置换,板书由纯生物制剂“书写液”取代,环保低碳、书写流畅,精确显示图文的形貌、色彩,可视角度高,有效缓解视力疲劳,教育正进入无尘化教学新时代。色彩鲜艳的文字,优美动听的音乐,妙趣横生的插图,形象生动的动画,人机交互的功效,让我们的课堂不再单调,让抽象的知识消化于形象的教学之中,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动态生成的过程中获取和掌握知识。班班通还提供了课堂教学、校园生活、社会实践、家校合作等全方位的师师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与家校互动的快捷通道。
二、班班通建设应用的策略性思考
班班通的实施是以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为核心内容,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为目的和归宿[5]。班班通也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思维。我们要在充分了解班班通的优势作用基础上,牢固树立“硬件是基础、资源是关键、方法是灵魂”的班班通建设应用思想,努力为实现“班班通、人人会、堂堂用、课课优”。亦即在欢呼班班通建设应用的同时,更要冷静、积极地思考班班通建设应用策略。
(一)建设模式的因地制宜
电子白板分离式、组合式教学一体机(电子白板技术)和触摸电视屏一体机是目前较为普遍、也较为成熟的班班通建设模式,其主要构成包括:短焦投影机、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计算机、视频展示台、中控讲桌、扩音设备等。少数民族地区各中小学校应该综合财力、班额、成本效益以及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诸多因素,因地制宜、择优选配和规范建设。如针对大班额、经费不足等现状,电子白板分离式或组合式教学一体机应该成为首选。
有鉴于少数民族地区多属贫困地区,经济极为滞后,班班通建设模式通常还思考企业融资。为此,采取“政企结合”、“校企合作”、“以奖代补”等多种模式,充分争取与聚合各级政府、教育内部与社会各界等多方力量,创建多元化经费来源和运行机制,确保硬件环境的优化组合和技术服务的保障有力。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符合“够用即可”的原则,切不可好高骛远、盲目攀比和盲目建设,避免建而无用或建而不用[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22:18:26 | 只看该作者

(二)教师培训的同步跟进
由班班通带来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媒体、新资源日新月异,这就需要一支理念新、技艺优、素养高的师资队伍同步跟进。笔者认为,应从教育管理者(中小学校长)、技术支撑者(技术服务教师)、教学应用者(学科教师)三个层面着力培训。培训内容也要有所侧重,应该是在基于厂商工程师的硬件技术与软件功能基础之上的班班通建设管理与有效课堂教学培训。教育管理者重在强化建设管理与应用意识,努力提升信息化领导力;技术支撑者重在强化软硬件管理与技术维护意识,努力提升技术服务水平;教学应用者重在强化资源应用意识,努力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里的教师培训还要做好“农远”、“数字资源”等免费资源的推介,以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前沿信息与最新动态宣传。采取宽松的政策和优惠的待遇吸纳优秀教师到少数民族地区任教,建立“新带老,兵教兵”等传帮带培训学习共同体,最大限度扩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采取“专题讲座”的专家引领式培训、“教学实例”的学科教师团队协作式培训,并扎实抓好正在实施的“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远程培训,注重“训用结合”和确保“培训实效”;搭建“传统+网络”的研训平台,引领教师的自主研修和互助学习,注重“学用结合”和确保“学有所用”。还应注重县、校、学科等多种层次的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充分发挥他们的传递者与落实者作用;还可尝试实现师生通过有线(或无线)传输,将文本、音频、视频等形式的电子培训资源下载至MP4、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移动多媒体设备上,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学习[7],进而解决工学矛盾与时空限制,更好实现中小学教师的“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
(三)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由机会、数量均等向更高层次的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均衡发展。班班通正在允许学校把“知识的海洋”引进校园,使得“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内涵变得更加真实,为教育向优质和均衡两个方面发展提供很好的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各中小学校要充分依托“农远”工程,充分整合“数字资源”,鼓励师生自主开发符合认知特点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资源,并在充分遵循实用、时效和整合元素基础之上构建资源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投入适量经费,购买由社会机构研发的网络教学资源,力争公建共享和实现共建共享。
新课程倡导教学资源的“生成”和“创造”,即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在师生间交流中生成的教学资源[8],并充分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班班通的教学过程记录功能,适时存储、不断丰富与逐步完善校本资源。无论是哪种渠道构建、整合的教学资源,还要有效融入地方特色、民族文化等必要元素;还要符合师生的教学实际与认知水平;还要充分发挥区域性人力资源优势,做好开发或二次、三次修改,并遵循“原创或(下载+修改)→试用→修改→共享”资源共建流程;还应注意对教学资源的合理规范,形成资源“圈子”,为不同学校、不同师生教与学的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建立良好的资源服务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应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22:18:31 | 只看该作者

(四)课堂教学的落地生花
班班通是“创教育之新、育创新之人”的最佳路径,课堂教学也应该成为班班通建设的内驱动力。未来课堂以互动为核心,建构一个服务和支持课堂教学主体的发展,各构成要素和谐共存的教与学的活动及环境。班班通独特的交互功能,便于学生走上讲台,练习所学的内容,展示自己的想法,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成果,为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交互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从根本上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促进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拓宽学生获取知识渠道与视野。
无论是电化教育还是信息技术教育,无论是看得见的现代教学媒体还是看不见的云技术、云服务,一定都要落到实地、落到学校、落到课堂,要为促进当今基础教育主渠道---课堂的高效能、智能化服务[9]!因此,班班通绝对不是把它仅仅作为辅助教与学的一种技术工具,而是强调要用之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这是区别传统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必须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寻找教学要素与信息技术的最佳结合点,使各种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有效融入,做到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扬长避短和物尽其用,最终渗透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实现师生教与学方式的有效变革,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和实现优质课堂。班班通的教学应用,还要注意合适性,即不要勉强用,也无须整节课用,更不要拿来就用。同时,切实改变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豆芽科”的尴尬境地,提高中小学生信息素养也于班班通有效课堂教学应用迫在眉睫。
(五)教育科研的区域协同
班班通环境下的教育科研,即在教研领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与信息化资源,以提高教研效率与教研质量,推动教研改革的过程。其结果表现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信息交流的便捷高效。为此,各级教研部门应与电教、信技、农远相互联动与区域协作,学校应成立由教育管理者、信息技术教师及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班班通教学应用教研团队,构建班班通教学研究网络体系,努力营造“自主探究与团队协作”、“校本研修与片区联动”、“教学探讨与课题研究”等教育科研氛围[10]。在扎实做好常规教研基础之上,创建以学科、学段、学校、乡镇、县域或更加宽泛的区域性微博、微信、QQ空间等免费便捷的网络教研平台,形成网络教研区域联盟共同体,为区域、城乡、校际教师的“牵手”和新老教师的“取经”提供网络研讨环境,从而打破时空限制,实现“泛在教研”。好的网络教研平台只是技术的保证,而网络教研的有效组织与管理才是充分提高教研绩效的关键,如何把“潜水者”调动起来,多些理性的学术成分,少些“怨、愤、水”的发泄,注重原创,贵在坚持,网络教研才会走得更远。
校本教研应该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各中小学校班班通教学应用的主渠道。通过开设班班通应用日(每周一天)、班班通应用周(每月一周)、班班通应用月(每季度一月)、班班通应用节(每年一节)的“四步曲”班班通应用校本教研;实施精编一课教学设计、优创一个教学课件、上好一节示范课、研究一个课题、撰写一篇教研论文的“五环节”班班通应用的校本教研内容,促进技术发展和共享教育智慧。开展以“在实践中应用,在应用中优化”的师师互动、校校联动、区域协作的网络教研活动,是对传统教研的更好拓展和必要补充,是实现教研信息化的符合时代需要的和谐发展之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22:18:34 | 只看该作者

(六)管理机制的健全长效
按照“任务驱动、培训引领、活动促进、机制拉动”的班班通管理应用理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需要整合电教、信技、农远、教研、督导乃至纪检监察等,建立班班通建设应用机构,将班班通纳入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规范建设、督导应用与考核评估。乡镇中心完小以上学校成立二级机构的教育信息中心,村完校设立信息化办公室,校长是班班通建设应用第一责任人,并赋予学校技术支撑者的“话语权”及教学教研的参与机会;每一所学校还建立由信息技术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及学生代表的四级管理和“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机制,确保班班通建后的常规管理和教学应用。在学校层面硬性规定教师班班通应用的课时比例,进行“日检查、周通报、月考核、期奖惩”,县乡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学校班班通建设应用的“月督查、期考核、年奖励”制度,并有效融入创新、发展、成果转化等评价元素,把班班通建设应用与学校、与师生的绩效考核、晋级升学、评先选优挂钩。同时,为班级终端设备加装专用统计查询软件和发挥技术优势,适时监控教师应用与故障报修;还可以通过积分、货币等交易机制,资源库建设具有商业和共享双重属性,形成能够促进政府、学校、企业协作的“超市”模式,建立一套具有区域特色的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切实保证班班通建设应用的有序化、常态化和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11],国家已将实施班班通工程作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少数民族地区班班通的建设应用是一个长期、复杂和步履艰难的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人士充满智慧地去提升与发挥个人要素支撑能力,构建人人可享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优质信息环境与教育资源,不断在探索中寻找出路,在创新中寻求突破,努力让班班通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创新动力,努力开创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的教育信息化快车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21: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