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管理机制的健全长效
按照“任务驱动、培训引领、活动促进、机制拉动”的班班通管理应用理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需要整合电教、信技、农远、教研、督导乃至纪检监察等,建立班班通建设应用机构,将班班通纳入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规范建设、督导应用与考核评估。乡镇中心完小以上学校成立二级机构的教育信息中心,村完校设立信息化办公室,校长是班班通建设应用第一责任人,并赋予学校技术支撑者的“话语权”及教学教研的参与机会;每一所学校还建立由信息技术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及学生代表的四级管理和“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机制,确保班班通建后的常规管理和教学应用。在学校层面硬性规定教师班班通应用的课时比例,进行“日检查、周通报、月考核、期奖惩”,县乡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学校班班通建设应用的“月督查、期考核、年奖励”制度,并有效融入创新、发展、成果转化等评价元素,把班班通建设应用与学校、与师生的绩效考核、晋级升学、评先选优挂钩。同时,为班级终端设备加装专用统计查询软件和发挥技术优势,适时监控教师应用与故障报修;还可以通过积分、货币等交易机制,资源库建设具有商业和共享双重属性,形成能够促进政府、学校、企业协作的“超市”模式,建立一套具有区域特色的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切实保证班班通建设应用的有序化、常态化和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11],国家已将实施班班通工程作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少数民族地区班班通的建设应用是一个长期、复杂和步履艰难的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人士充满智慧地去提升与发挥个人要素支撑能力,构建人人可享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优质信息环境与教育资源,不断在探索中寻找出路,在创新中寻求突破,努力让班班通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创新动力,努力开创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的教育信息化快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