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路漫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音乐第二册全册教案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20:41:00 | 只看该作者
硬肩”。?
  〔7~8〕动作同〔1~2〕。?
  〔9~10〕四人各自做“挽袖”:第1~2拍:双手于左胸前,右手挽左袖,上身微前倾,头略低。?
  第3拍:右手扶左手,左手抬于左斜前方,压腕,手心向外。上身微后仰,头抬起(如动作图1)。第4拍:静止。?
  〔11~12〕换手换方向做“挽袖”。?
  〔13〕左脚向前移一步,双手拿桶往前放(如放在牛肚子下)。?
  〔14〕右脚跟着上一步做“单脚跪”。?
  〔15~16〕双手向前伸出手心相对,轻轻拍三下。?
  第二遍音乐?
  〔1~3〕上身移向右做三次“挤奶”。?
  〔4〕先做一次一拍两次的“挤奶”,后做一次一拍一次的“挤奶”。?
  〔5~8〕上身移向左先做三次一拍一次的“挤奶”,后做一次一拍两次的“挤奶”,和一次一拍一次的
  “挤奶”。?
  〔9~10〕上身移向右先做两次一拍一次的“挤奶”,后做一次一拍两次的“挤奶”,和一次一拍一次的“挤奶”。?
  〔11~12〕上身移向左做〔9~10〕的动作。?
  〔13~16〕动作同〔9~12〕。?
  第三遍音乐?
  〔1~4〕动作同第一遍音乐的〔1~4〕。?
  〔5~6〕四人上身向前俯,做两次“硬肩”,双手轻扶桶边,低头看奶桶里的奶。?
  〔7~8〕四人上身后仰做两次“笑肩”,表示劳动后的愉快心情。?
  〔9~10〕做两次“硬肩”,1号和2号,3号和4号互相对视。?
  〔11~12〕做两次“硬肩”,2号和3号对视,1号向左看,4号向右看。?
  〔13~14〕做两次“硬肩”,面向观众。?
  〔15〕上身微前倾,双手捧桶。?
  〔16〕全体起立,右脚向左斜前方上一步成左踏步,双手捧桶置于右肩上,身对左斜前方,眼看正前方(如动作2)。?(朱萍编舞)
  3.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内蒙古短调民歌。这首旋律流传已久,填词很多,早年为《红旗歌》,流传在我国北方地区,反映了当时土地改革时期的革命斗争生活。
  《草原就是我的家》为2/4拍,六声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的旋律明朗豪放,有着进行曲雄壮有力的特点,节奏较为整齐,使得歌曲简单、易唱,表现了小小年纪的蒙古族儿童对草原、家乡深深的挚爱之情。
  4.歌曲《小松树》?
  《小松树》是一首动听的内蒙古民歌。2/4拍,徵调式,复乐段结构。
  松树是一种常绿乔木,种类很多,有红松、白松、樟子松、马尾松、落叶松等,其叶子为针形。松木成材好,不易虫蛀,用途广泛。《小松树》这首歌以赞美小松树为题,从拟人的角度,赞美小松树“绿茵茵”,“真漂亮”,“像小兄弟一样”,“幸福的在微笑”,比喻小朋友像小松树一样茁壮成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喜爱小松树挺拔、顽强的品格,勇敢地与风沙搏斗的精神。歌曲起伏的旋律优美抒情,歌唱性强,音域不宽,仅有八度,适宜低年级学生演唱。
  蒙古族人民及其音乐文化?
  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辽宁、吉林、黑龙江、青海、甘肃、河北、河南、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市)。据1982年统计,人口为3411657人,其中200多万人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与中国北方东胡、鲜卑、契丹、室韦有密切的渊源关系。蒙古为民族自称。操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通用蒙古文。?
  蒙古族过去主要从事游牧业,故有“游牧民族”之称。解放后,主要从事畜牧业,部分人则半牧半农或从事农业。娴于骑射,能歌善舞。骑马、摔跤、射箭等至今为群众所喜好。蒙古族人的衣食住行以及家庭婚姻、丧葬、社交都有自己的特点。男女都穿身宽袖长的长袍,束以腰带,着高可及膝的长筒皮靴,男子多戴黑蓝、褐色帽或束红、黄色头巾;女子盛妆时戴银饰点缀的冠,平时则以红、蓝色布缠头。现在其服装样式和鞋子都有改进。在饮食上牧区多以牛、羊肉及奶食为主,粮食为辅;农区则以粮食为主,辅以奶食或肉食及蔬菜。普遍嗜饮砖茶。牧区多住容易拆卸、便于搬运的蒙古包,这是长期适应草原游牧生活而形成的,以圆形围壁和伞状顶架组成,外部覆以毛毡,通常高约七、八尺,直径约丈余的住室。在定居区,部分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出现了外形与蒙古包相似的土木结构住室;农区则多已住汉式平房,并且聚为村落。?
  蒙古族人民非常好客,待人热情有礼,坦率诚恳,颇受兄弟民族称赞。现在很多蒙古族地区已把每年七、八月间隆重举行的祭神节日——“祭敖包”转化成草原上庆丰收、进行物资交流和举行射箭、摔跤、赛马的那达慕大会。?
  蒙古族音乐属于北方游牧民族草原文化范畴。它的独特形态和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20:41:00 | 只看该作者
是由蒙古族人民长期的草原游牧生活方式和各地区的特点所决定的。
  从总的布局上看,蒙古族音乐分布为:?
  1.巴尔虎——布里里特色彩区,其草原牧歌较为发达,具有简法、热情嘹亮优雅清新的特征。?
  2.科尔沁——喀尔沁色彩区,其音乐以古朴苍劲见长。而短调民歌则将深刻的哲理性同完善的叙事性结合在一起,推动了蒙古族音乐的发展。?
  3.锡林郭勒——昭乌达色彩区,其草原牧歌有着完善的形式和高度发展的形态。?
  4.鄂尔多斯色彩区,有大量的短调民歌。?
  5.卫拉特——阿拉善色彩区。?
  从音乐体裁形式上,蒙古族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说唱音乐、歌舞音乐等3类。?
  民间歌曲是流传最普遍、数量最多、音乐最丰富、最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蒙古族民歌主要有狩猎歌、牧歌、赞歌、思乡曲、礼俗歌、短歌、叙事歌、摇儿歌和儿歌。?
  狩猎歌有:1.原始狩猎歌舞;2.动物歌,如呼盟《小白兔》;3.寓言动物叙事歌,如内蒙古西部的《三百六十只黄羊》。狩猎歌曲调简短,节奏鲜明,带有强烈的舞蹈性,演唱形式多为齐唱、对唱和歌舞表演等。?
  牧歌
  在蒙古族音乐中,草原牧歌曾长期处于中心地位。所谓蒙古族音乐的草原风格,实则指牧歌风格而言。牧歌以歌唱草原、赞美骏马、热爱生活、充满对自由幸福的向往和追求,为其主要内容。牧歌的歌词既擅长抒情,又注重写景,情景交融,表现人和大自然和谐关系。一首好的牧歌,可以说是一幅动人的草原风景画。牧歌的音乐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曲调高亢、嘹亮、宽阔舒展;
  2.节奏悠长、徐缓、自由,多采用“密——疏——更密——疏”的形式。一般情况下,牧歌上行乐句节奏悠长徐缓,下行乐句则往往采用活跃跳荡的三连音形成华彩乐句;
  3.曲式的典型结构是上下句构成的乐段。另外由于有些牧歌的篇幅长,音调音量大,其非方整性结构的占主要地位。带有再现意味的二部曲式、三部曲式以及多段体的联句结构,也较常见。?
  赞歌多在那达慕大会或其他公共集会、庆典活动等特定场合演唱。赞歌的曲调简洁有力,节奏规整鲜明,较长华彩性装饰音。旋律起伏不如草原牧歌大,调式上大量采用徵调式和宫调式,以适应赞歌的豪放,雄壮的气质。?
  思乡曲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是较为普遍的一种体裁。在蒙古文学史上思乡曲有颇负盛名的《母子歌》和《阿莱钦伯之歌》,还有《旷野中的蓬松树》、《白色骆驼羔》、《诺文吉娅》等。其曲调优美流畅,节奏舒展,结构严谨,调式运用丰富大胆,转调离调手法多用,常从模进手法发展曲调。?
  礼俗歌在特定场合演唱的,带有生活风俗性和实用性的民歌,如:宴歌、婚礼歌、安魂曲等。宴歌的音乐一种是欢快热烈的带有舞蹈性的短调宴歌。如《灿烂的阳光》。一种是悠长潇洒的抒情性长调宴歌,如《西泉之水》。婚礼歌分迎宾曲、敬酒歌、欢乐歌、母女惜别对唱和送宾曲。歌曲数量大、难度高,风格多样。安魂曲是举行葬礼时演唱,曲调悲切哀婉,庄重肃穆,多为齐唱和合唱。摔跤歌是在那达慕大会举行摔跤时演唱。每当双方摔跤手跳跃出场时,由男高音歌手领唱,其余人以“潮尔”——固定低音式的和声予以伴唱。?
  短
  歌亦称短调歌曲,是最早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歌体裁。主要流传于内蒙古东部的哲里木盟、兴安盟以及西部的鄂尔多斯高原。在原始音乐中曾占主导地位,在草原牧歌得到充分发展后,其退居次要位置。短调歌曲如:《森吉德玛》。?
  叙事歌主要有3类:1.歌颂人民起义斗争和英雄人物的,如《嘎达梅林》、《英雄陶克图之歌》等;2.表现爱情悲剧故事的,如《诺丽格尔玛》、《达那巴格》;3.反对宗教束缚,向往世俗生活的。叙事歌曲调简短方整,同语言密切结合,带有浓厚的说唱性。其演奏形式是用马头琴或四胡自拉自唱。还可以根据需要插入道白。?
  摇儿歌和儿歌摇儿歌曲调简洁婉转。儿歌还有一种表演唱如:《蛤蟆调》、《嬉戏歌》。儿歌的曲调轻快活泼,节奏鲜明,音域不宽,适于儿童学唱。?
  除民间歌曲以外,还有说唱音乐,说唱音乐有:古代英雄史诗、好来宝、说书。?
  蒙古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舞蹈有流行于哲里木盟库伦地区的安代舞,流行于呼伦贝尔盟的布里亚特舞,流传于昭乌达盟的嬉戏性孛尔吉纳舞(即公驼舞),还有技巧性较高的灯舞和盅碗舞。?
  蒙古族民间乐器主要有:马头琴、四胡、三弦、笛、雅托克(类似汉族筝)以及古老的乐器火不思。代表性的蒙古族器乐曲有科尔沁的《八音》,察哈尔的《阿斯尔》,鄂尔多斯的《沁王衙门》、《清泉水》等。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挤奶舞》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教学基本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20:41:00 | 只看该作者
1.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时,可结合教材中的插图,也可选择适当的幻灯片、录像片启发学生。
  提示:这首木琴曲表现了哪些内容?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并用简短的语言说一说音乐表现的小骑兵的故事。
  3.复听时要求学生边听边随着音乐做动作,注意音乐采用了什么方法让你感到小骑兵由远至近?让学生感受渐强、渐弱的运用在乐曲中的效果。
  4.选择打击乐器进行参与或伴奏。
  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组结合聆听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安排编创节奏、参与表现乐曲的练习。教师可提示学生思考每一件乐器的音色及如何配合乐曲的表现。
  2.在复听音乐时,带着问题去选择乐曲的一个片断,考虑如何参与伴奏。并注意提示学生敲击的乐器及所采用的节奏与音乐表现的内容相吻合。
  三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基本要求?
  1.在完整地聆听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调。?
  2.轻声随着演唱录音哼唱旋律。
  3.听着录音有感情地读歌词。
  4.分小组编创动作,请小组内一名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有感情地唱歌。
  四编创与活动?
  1.教师可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用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模仿。
  2.可让学生按课本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听辨,说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3.提示学生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挤奶舞》,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境。
  二聆听《挤奶舞》教学基本要求?
  1.可在组织学生聆听《挤奶舞》的同时选放有关《挤奶舞》的录像,引发学生的兴趣。
  2.模仿挤奶舞的动作,合着音乐跳一跳。
  挤奶动作说明?
  准备姿态:右脚做“单脚跪”(右膝跪地,右脚前脚掌着地,臂右部坐在右脚跟上)。上身微后仰,双手拇指按于两腿的膝盖处,双肘稍架起(见教参本课动作图一)。?
  第1拍:上身移向右,面对左斜前方,双手手心相对于胸前(间距为一拳),右手压腕(拇指、食指、中指相捏向下捋)如挤奶,左手提腕,面对正前方,收下颔,眼看挤奶的手(见教参本课动作图二)。?
  第2拍:换左手压腕,挤奶,右手提腕。?
  注意:(1)可以一拍一次地挤奶。也可以一拍两次地挤奶,随速度加快,动作幅度相应要小。(2)上身可移向左,做“挤奶”。?
  挤奶舞动作?
  硬肩?
  第1拍:双手拇指分别*于身后的两腰上,左肩头向前推出,左肘稍向后;右肩头向后,右肘微向前。?
  第2拍:动作相反。?
  肩部动作要小巧。?
  笑肩?
  第1~2拍:双肩先稍抬起后又放下,连续三次,上身稍后仰,双手微屈,肘张于身平侧,压腕、手指翘起。
  三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有趣的练习,是一组蒙古族运动项目。有摔跤、赛马,还有射箭。教师可指导学生为下面两组节奏选择适当的项目,填上象声词,如射箭:嗖○嗖○;摔跤:嗨—嗨—。分别填写在方框里。
  2.分声部拍一拍,再三声部同时拍出。
  3.分声部读一读,再三声部同时读出。
  4.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选择的象声词合适,读出的效果好。
  四表演《小松树》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听录音的范唱和教师的范唱、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2.轻声有感情地随着音乐读歌词。?
  3.听着教师的琴声,轻声地填词,教师注意发现问题,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4.能正确地演唱时,可合着录音伴奏。?
  5.听范唱,分小组自编动作表演。?
  6.教师可不要求动作统一,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想像力,编创自己独特的动作表演。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20:41: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表演,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认识铃鼓和响板,并通过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演奏方法。
  三、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本课围绕着“鸡”的学习内容展开,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较短的时间表述自己对
  “鸡”的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表现歌曲的情感。
  三、聆听乐曲的图形谱供参考,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初听乐曲后自画图形谱,便于加深对音乐的感受。
  教材分析?
  1.管弦乐《公鸡母鸡》?
  《公鸡母鸡》选自法国作曲家圣—桑1886年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这部组曲由13首带有标题的小曲及终曲组成,分别是(1)序奏与狮王进行曲(2)公鸡母鸡(3)骡子(4)乌龟(5)大象(6)袋鼠(7)水族馆(8)长耳朵的角色(9)森林深处的杜鹃(10)鸟舍(11)钢琴家(12)化石(13)天鹅。?
  《公鸡母鸡》首先由钢琴和小提琴采用以同音反复组成的音调和顿音,模仿母鸡咯咯的啼叫声,仿佛刚刚下了蛋的母鸡在报喜:?
  接着钢琴模仿公鸡的啼叫声。
  公鸡和母鸡的叫声交织在一起,乐曲情趣盎然。
  2.童声合唱《我的小鸡》?
  《我的小鸡》是一首阿塞拜疆儿童歌曲,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
  这首歌的曲式不规范,类似带再现的三段体,和声大调式。旋律活泼、明快,口语化的歌词亲切、上口,词曲结合自然而紧密,首尾呼应。歌中小鸡“吱吱”的叫声和音乐的旋律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一只只小鸡惹人喜爱的画面。歌中各种力度记号的安排恰到好处,合唱、独唱巧妙地交替运用,不仅从一个侧面为儿童展现出阿塞拜疆的人情风貌,同时也尽情抒发了他们对自己饲养的小鸡的爱惜之情。?
  3.歌曲《母鸡叫咯咯》
  《母鸡叫咯咯》是一首活泼有趣的德国民歌,2/4拍,由带再现的两段体构成。?
  歌曲的节奏规整,旋律巧妙地运用了同音反复和小跳、重复和变化重复等手法模仿了母鸡生蛋的啼叫声,很形象、有趣。歌词译配也很有特点;生动地描绘出母鸡生蛋时“脖子伸伸、两翼扑扑”的高兴样子。歌曲只有六度,也只用了六个音,易唱易记,是一首能博得学生喜爱的外国民歌。?
  4.歌曲《下蛋啰》?
  《下蛋啰》是一首2/4拍、民歌风的创作歌曲。歌曲形象地表现了大母鸡生蛋的得意样子。歌曲中大母鸡的叫声完全用节奏表示,说说唱唱很有情趣。歌曲的音域只有五度,极适于低年级学生演唱和表演。这首教材启用的新儿歌,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公鸡母鸡》?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公鸡母鸡》??
  1.完整地聆听乐曲两次,分辨公鸡、母鸡的叫声,乐曲开始是公鸡叫还是母鸡叫?
  2.听乐曲,在课本的方框中画线条表示听到的公鸡、母鸡的叫声。
  3.听乐曲,分别学做公鸡、母鸡的动作表演。
  铃鼓及演奏方法简介?
  铃鼓是一种色彩性很强的膜鸣乐器,音量较大。铃鼓是将精制的羊皮蒙在用木条弯成圆形鼓框的一面,鼓框上有若干空格,每格装有一对金属制的小钹,空出一格做为手持的部位。也有的铃鼓不蒙鼓皮。?
  演奏时,左手持鼓用右手弹击、拍击或在膝盖上撞击,有时也用右手拇指在鼓的边缘上搓奏。铃鼓多用于舞蹈伴奏,还经常用来增强节奏或完成某种特殊的音乐效果。
  编创与活动?
  1.认识铃鼓,并在教师的示范下学会演奏铃鼓的正确姿势。
  2.把演奏铃鼓的方法留给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奏出短音?怎样奏出长音?
  3.试着用铃鼓为学过的歌曲伴奏。想一想哪首歌曲合适?选一首让大家唱,并由几个学生用铃鼓伴奏。
  三表演《母鸡叫咯咯》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母鸡为什么叫咯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生蛋后向人们报喜的意图。
  2.听音乐按节奏读词,并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
  响板及演奏方法简介?
  响板:也称舞板,打击乐器的一种,原是西班牙的一种小型的木制乐器,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南部和拉丁美洲国家。响板是将两片贝壳形状的木片用细绳固定而成。
  演奏时:
  1.可将响板放在左手手心上,用右手拍击。
  2.将细绳套在中指上,与其他手指的力量撞击两片木片。可一只手演奏,也可双手同时演奏两个响板。(现在乐队中使用的响板已加装了木柄,用手摇动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20:41:00 | 只看该作者
四编创与活动?
  1.认识响板,由教师示范学习演奏响板的正确姿势。
  2.分小组讨论响板的演奏方法,交流演奏方法。
  3.选择一种演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公鸡母鸡》?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我的小鸡》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童声合唱,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提示学生回答歌中表现的小鸡的可爱处有哪些?听了这首歌后是愉快还是悲伤,并为课本上的小人头涂上颜色。
  2.复听歌曲,自编动作表现出对小鸡的喜爱。
  3.随着歌曲录音用自编的动作表演。
  三表演《下蛋啰》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这首歌是谁在唱《下蛋啰》,随着歌声拍手感受节拍。
  2.听歌曲读歌词,教师可用事先做好的头饰,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拍手。
  3.用听唱法尽快学会歌曲。注意:读衬词时要清晰、准确。
  4.边唱歌边表演。
  四课堂评价活动:
  五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教学目标?
  一、通过表演《海》、《云》,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二、通过聆听分辨大海的不同,并能用划线条的方式表现出来。
  三、能够看图为歌谣填上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读拍。
  四、能发挥想像力,用打击乐或身边的物体与同学共同制造各种声响表现心中的大海。
  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本课可围绕大海的主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此课之前,可提示学生在课前预备制造大海声响的物品。在聆听、表演后做“大海”的练习。
  三、编创歌谣可培养学生编创意识,有能力的学生可自行改编歌谣,但节奏要准确,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条件。
  教材分析?
  1.歌曲《大海摇篮》
  ?《大海摇篮》是一首具有民歌风的少儿歌曲。2/4拍,宫调式,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较有规律的节奏似平静的大海般摇荡,配以抒情的旋律、诗一般的歌词,歌唱了少年儿童心中美丽的大海。
  第一部分,童年的回忆。很有特点的两个起句中前倚音、切分音的运用,似大海轻柔翻动的浪花,委婉的音调留恋地歌唱曾经给予人们童年欢乐和幸福的蓝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
  第二部分,情感的抒发。衬词“啊”在高音区起句,由于出现新的因素,旋律明朗、振奋,更为抒展,使人感到大海的宽阔,与前段的柔美形成对比,歌唱了大海是历史的见证。陪伴人们走过今天,走向明天。随后旋律又变化再现了前段的音调,与前段呼应看,形成全曲的统一,歌唱出更加美好的催人向上、奋进的音调,最后在结束句的全曲最高音上渐弱结束。
  2.管弦乐《海上风暴》
  管弦乐《海上风暴》选自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作于1891年的管弦乐《培尔?金特第二组曲》。
  《培尔?金特第二组曲》是根据挪威剧作家易卜生(1828~1906)的五幕诗剧《培尔?金特》所作的戏剧配乐选编而成。
  诗剧《培尔?金特》以挪威民间传说为题材。剧情为:乡村破落子弟培尔?金特生性粗野、放浪无羁而又耽于幻想。其行径为众人所不齿,惟有少女索尔维格对他另眼相看,并产生了爱情。在一次参加朋友的婚礼时,他拐走了新娘英格丽德,把她带到荒芜的深山里,第二天就抛弃了她,独自在山中游荡。后无意闯入山妖的洞窟,因又爱上了山妖的女儿,遭众妖凌辱与折磨,几致丧命,幸而传来黎明的钟声,妖魔星散而去,培尔才死里逃生。但培尔不能安分度日,旋又去森林冒险。奥萨终日盼儿归来,积思成疾。在她弥留之际,培尔赶回家中,奥萨听着儿子漫无边际的海外奇谈,溘然长逝。失去母亲的培尔冒险出海去寻觅富贵。
  几年后,他在摩洛哥经商致富,因在航海时,海船突然爆炸,他的财产也全部毁灭。培尔又混入阿拉伯人部落,谎称先知,骗得众人的尊敬和信赖,并与酋长的女儿阿尼特拉相爱。后来培尔辗转来到美洲,在加利福尼亚淘金成为百万富翁。经历了种种冒险之后,培尔漂海回国,途遇风暴,船只沉没,他又变得一贫如洗。
  这时,培尔?金特不禁想起了自己忠实的爱人索尔维格和自己的家乡,而且从现实中猛省过来: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回到自己的祖国和家乡,见到自己的亲人和同乡。最后他终于回到了家乡,回到了索尔维格的怀抱里。
  格里格发挥了他的巨大想像力和精细的构思,以挪威民间音乐为依据并运用高超的管弦乐技巧,生动而精确地以音乐描绘了剧中的环境、情节和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20:42:00 | 只看该作者
格。
  为《培尔?金特》(OP.23)戏剧配乐共23曲。其中包括每一幕的前奏曲和舞曲等器乐曲12曲以及独唱曲、合唱曲等。因为戏剧演出极受人们欢迎,于是,1888年作者从中选出4曲编成第一部管弦乐组曲(OP.46)1891年作者对整部戏剧配乐做了修订,并另外选出4首乐曲编成《培尔?金特第二组曲》。
  《海上风暴》为第二组曲的第3曲,《培尔?金特回故乡》,又名《海上风暴之夜》。这一曲选自戏剧第五幕间奏曲。描写培尔?金特在美洲淘金成为百万富翁后乘船回国,在海上遇到风暴袭击时的情景。
  乐曲为升f小调,6/8拍,小快板,单主题,二部曲式结构。
  乐曲开始,先由木管呈现主题。弦乐用震音伴奏,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
  这两个不同性格的动机将乐曲的戏剧性气氛不断地推向高潮。乐曲中部,长笛、小提琴和大提琴交替演奏半音阶构成的旋律。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用上下翻滚的音型为之伴奏,描写海上的惊涛骇浪,气氛十分紧张。从第22小节开始,大鼓、定音鼓和低音提琴用震音奏出低沉的音响,进一步烘托了呼啸的狂风和充满恐怖感的电闪雷鸣。预示了船桅杆被狂风折断,船体破裂的险情即将来临。
  随后,高音声部奏出好似飓风般的音响由弱到强,一切消失在风暴中。
  海上风暴渐渐平息了,音乐变得越来越宁静,木管孤寂单调的长音象征海船沉没后的寂静,培尔?金特死里逃生,形影孤单,定音鼓沉闷的音响表现了他忧心忡忡的心境。?
  3.歌曲《海》?
  《海》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是一首海的抒情诗、海的赞歌。歌曲为3/4拍,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的节奏很有规律,其旋律前两乐句一伏一扬,第三、四乐句各自形成起伏,使得歌曲的旋律似大海的波涛,浪与波交融起伏、跌宕。这五个音的旋律充满了吟唱性,质朴无华。由于节奏的疏松,旋律显得宽广,有着海的气势,又因旋律多为级进式的起伏,音调带着柔和的美,描绘了月光初上碧浪相逐远去的海面。这首短歌诗画一般的意境,让人遐想……
  ?4.歌曲《云》
  《云》是一首抒情的儿童歌曲,3/4拍,五声D宫调式,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
  歌曲的节奏舒展平稳,旋律起伏跌宕,优美抒情,白云在蓝天上飘荡,引发了孩子们天真的联想,从“蓝天”、“白云”到“大海”、“帆船”,从“装着小雨点”的大船到“快快浇麦田”,寄托了孩子的真诚而美好的愿望——愿大自然忠实地为人类服务,让人们的幸勤劳动换来丰硕的成果。
  这首歌自创作以来,一直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久唱不衰,可以说是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中的典范。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大海摇篮》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大海摇篮》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提示: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的心情怎样?
  2.复听歌曲,边听边用笔画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感受。
  3.将歌曲、乐曲相比较,用简练的话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三表演《海》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的范唱录音。?
  提示: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海?你见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
  2.听录音,用手拍节拍,心里默唱。然后有感情地读词。?
  3.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进行跟唱,用手臂表现歌曲的起伏。感受歌曲描绘的大海。
  4.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歌唱的错误,可借助手势调整歌词倒字带来的音准不正确。?
  5.随着教师像唱词一样唱歌谱,视学生的演唱能力,一句或一小节唱歌谱。教师适时加入手势提示高低。一二遍即可,不可久唱。
  四课堂评价活动:
  五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大海摇篮》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二聆听《海上风暴》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管弦乐曲。?提示:这段音乐告诉我们大海有了什么变化,你的心情怎样?试着模仿其中的一个声音,让同学们相互评价。
  2.复听。边听边用笔划线条表示自己对这段音乐的感受。
  编创与活动?
  1.这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综合性、创造性的练习。它以大海为主题,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物品,如:桌子、盒子、盆、纸、身体、吹气、喊叫、模仿声音、打击乐等各种方法制造声响,使学生的创造综合在一起,形成生动的大海。
  2.此练习可分小组或集体进行。先命题是早晨的大海,还是暴风雨中的大海,每个人可先做一种声音,其他人逐渐加进来,后加入的同学要注意大家的表现中缺少什么样的声响,尝试加入的效果,不理想可更换。
  三表演《云》教学基本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20:42:00 | 只看该作者
1.完整地聆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教师用动作提示学生拍击节拍,即教师拍三下(拍手、点手心、点手心),学生便会跟上。边听边感受节拍的强弱。?
  2.复听录音范唱。
  提示:歌中唱到了什么?帆船指的是什么??你观察过云吗?你知道的云有多少种?歌中的云是怎样的??
  3.听录音或教师范唱,轻轻地跟唱歌词,教师注意纠正字音,使学生正确地演唱歌曲。
  4.分小组听录音,边唱边编创动作。
  提示:编自己的动作表现云。?
  5.随着录音伴奏,边唱边表演。
  四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条编创歌谣的练习,也是巩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节奏练习。教师可启发学生自己练歌谣,看图填词,看歌谣中缺少的词应填写什么更合适。分小组进行,学生可讨论,并进行编创。?
  2.将填写完整的歌谣读给同学们听,边读边拍,看哪一组最准确。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和演唱,初步感受彝族的音乐特点,背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二、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
  三、能编创简单伴奏,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能按图意及节奏编创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拍和读。
  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本课在“幸福生活”主题下构思,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还学过哪些表现幸福生活的歌曲,分小组背唱给大家听。
  三、本课内容重点放在《彝家娃娃真幸福》、《快乐的啰嗦》、《乃哟乃》,其他两个聆听乐(歌)曲可做浏览式欣赏。
  教材分析?
  1.弹拨乐合奏《快乐的啰嗦》?
  《快乐的啰嗦》是作曲家张式业根据彝族民间舞曲音乐改编而成的弹拨乐合奏曲。?这是一首富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乐曲,曲调简朴、短小精悍,旋律优美、流畅,带有舞曲性的音乐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再现了彝族人民轻歌曼舞、歌唱美好生活的欢快热烈的场面。乐曲在简短的前奏之后,用彝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月琴奏出了这段舞曲的主题。
  这一主题在高音区重复演奏一遍。接着又在其它调性上用各种乐器反复演奏,变换着力度,给人们以新鲜和生动的感觉。中间一段由琵琶演奏出较抒情的音乐,并运用与乐队相呼应的形式,与前部形成对比。最后完整地出现了主题音调,音乐的速度不断加快,全部乐器都加入了演奏,舞蹈的节奏也越来越欢快,表现了人们的情绪不断高涨。音乐就在这高潮中收住,好似热烈欢快的舞蹈场面突然成了一幅静止的画面。
  乐曲的主题仅两个乐句,第一乐句几乎全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明显地具有宫调式的明亮色彩;第二乐句却以la、do、mi为骨干音,转入了色彩柔和的羽调式。上下乐句的调式对置,色彩对比,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常见的特征。?
  彝族及其音乐文化?
  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古羌人南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据1982年统计有人口5453448人。历史上彝族人民同其他民族人民一起不断地进行了反封建、反奴隶制的斗争。1914年在四川爆发了彝族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起议——拉库奴隶起义。1935年~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彝族地区时,彝族人民曾积极支援,不少青年随军北上。
  彝族服饰各地不尽一致。深山、黔西一带,男女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方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
  彝族人主要从事农业,部分地区兼事畜牧业。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方言土语较为复杂。文字属音节文。节日以火把节最隆重,不同地区、支系还有不同的节日,如巍山、祥云一带彝族的“拜本主会”,阿细人和撒尼人冬季有“密枝节”等。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音乐文化传统的民族,各支系的音乐又具有不同的风格,而舞蹈是彝族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所以,舞蹈音乐极其丰富多采,有欢乐活跃的舞曲,有优美的舞蹈歌,有奔放粗犷的舞曲。例如云南西部彝族腊倮支的“打歌”,是流传很广的歌舞,舞蹈歌“打歌调”丰富多样,其中保山地区的打歌调曲调由do、re、sol三个音构成,欢快活泼,别具风格。?
  楚雄彝族自治州白彝支系的舞蹈歌,多用切分节奏,欢乐俏皮,又是一种风格。
  牟定等县彝族的舞蹈歌,常编出不同的歌词,反映当地的世俗动态,也可离开舞蹈传唱。?
  杂弦调红河北岸尼苏支系的“杂弦调”,是以小嗓齐唱的舞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8 15: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