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9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21:1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研究
施秀连   江苏省泗阳众兴实验小学
   摘要:从国内外对任务驱动教学研究入手,分析了“任务驱动法”的理论基础、教学流程及研究现状。论文结合作者本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实践的具体案例分析,得出任务驱动教学法适合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驱动法在课堂中的有效使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不仅要改变我们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而且要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作为从教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师,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我总结出了一些我认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关键词:任务驱动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教学设计
   导论
   信息技术是一门时代性很强、且日新月异的课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课不能是简单的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而是培养学生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综合能力与素质。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把知识和技能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中,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有目的地去自主探究学习,并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维持学习动机。
    一、任务驱动法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理论基础
(一)关于任务驱动法国外的研究现状
最早是1979年,印度的Prabhu在南部的Bangalore进行的一项交际法实验(Bangalore Project)。这项实验可以说是任务作为课堂活动单元的首次尝试,引起了语言教学界的广泛关注。
1987年Candlin 和Breen在Prabhu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任务是一系列有区分度和有层次的活动。Candlin在对任务进行等级评定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任务选择和难度衡量的标准,这方面要比Prabhu更进一步。而Breen赋予了课程教学设计新的使命,即为教学提供可供选择的任务和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教学能力,要求学生必须更高的学习积极性。
Long(1981,1992,1998)和Crookes(1992)提出任务是一项有特定目的的活动和工作,他们强调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并且认为任务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
国外对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研究主要是用于语言的教学,比较有影响的是在1996年Jane Willis发表的专著《任务驱动学习框架》(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书中勾划了组织教学的模型,每个任务驱动教学包括下面三个阶段:(1)前任务活动阶段:介绍主体和任务;(2)任务周期:完成任务,准备报告计划;(3)语言聚焦:分析和再练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21:14:57 | 只看该作者

(二)关于任务驱动法国内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研究任务驱动法教学的主要是处在教学一线的工作者,尚缺乏系统的研究。
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教研室郭芳在《浅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的研究中指出: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应该按“1、创设学习情境;2、呈现任务;3、讲解演示;4、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完成任务;5、总结评价”步骤展开。成都市教育科研院艾奉平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的研究中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分为:“1、任务驱动;2、师生讨论;3、任务完成;4、效果评价;5、归纳总结“五个环节。广东省珠海市前山中学五文庄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的研究中总结出的操作方法为:“1、充分考虑、精选任务;2、创设情境、明确目标;3、组织研讨、尝试解决;4、总结应用、引导实践。” 四个环节。
虽然在操作上有所差异,但都存在共同之处。即大都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任务”为教学活动的依据、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强调小组协作学习和任务设置的重要性。但对“任务驱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研究较少。

国内外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在操作上虽然有所差异,但都存在共同之处。首先,基本上都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其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任务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教师设计任务,创设情境呈现任务,并组织学生研讨,在学生需要帮助时给予指导;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护探究和协作学习尝试完成任务;最后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归纳总结。教学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教师        学生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分析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为了检验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效果,本人选择所在单位三年级7、10班两个平行班分别作为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实验。
实验的设计与实施过程:
(一)提出假设
任务驱动教学法适合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驱动法在课堂中的有效使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实验操作过程
1、实验变量
实验中的自变量:教学方法。即:任务五驱动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
试验中的因变量:教学效果、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自主和探究学习能力
2、无关变量的有效控制
为了减弱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有效性的影响,本人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学对象为两平行班,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没有在其他学校实施,本人选择了小学三年级7、10两班。班级学生学习基础、班风、学习风气、学生总数(57人)、男女生比列大致相当。7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10班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21:15:03 | 只看该作者

(2)施教者是同一个教师,即本人。
(3)两班的教学总学时相同,一周一节课。实验前不告知被试的学生,以保证实验过程中无关因素的影响。
(三)实验的测量和评价
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学生的作品;问卷调查。
  (四)实验的准备阶段(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
   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继续提升自身有关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科研水平。制定具体的实验方案,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在实验班中,为有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首先让学生对任务驱动教学法有一定的了解。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给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五)实验的实施阶段 (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
具体的教学案列——复制与粘贴图形
自 学 记 录 表
  课题:                                       第       小组
   发言员                操作员                记录员         
    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学会):                             
                                                            。
以上发现是我们通过:
   □  自学      □ 小组合作    □                获得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对                                       
还存在疑问,想做进一步的了解。
环节一:分析教材 设计任务
本节课源自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2课复制与粘贴图形。学生对画图软件已有一定的基础,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多边形的画法。
环节二:创设情境,呈现任务
师:元旦快来了,羊村要举办一场元旦晚会,要装饰会场,慢羊羊村长把这件事交给小羊们去做,图中我们只有一盆花,太少了怎么办呢?
生:去买
师:如果只要求我们在设计图中做改变呢?
生:?
师:孩子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复制与粘贴图形”
老师点出本课的主题是:复制与粘贴图形
资料:
     课本第68页到第72页
     选择上节课“花盆”一幅优秀的作品,发给学生
出示任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21:15:08 | 只看该作者

任务一:画花盆。
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画上节课学习的花盆,看谁画的最多!
任务二:移动花盆
1、发现学生作品中移动花盆的作品,并请学生做演示操作。
刚才巡视的时候,老师发现有几位同学的花盆的位置很特别,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图1,看着这幅画,你有什么想说的。你愿意上来示范一下吗?
2、组织学生练习移动花盆。
请同学们选择画面中一只花盆,将它移动至图片中草地上。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小组内互相帮助,或者向老师请教。
任务三:装修自己的房间
1、(出示同学们以前画的小房子图画)为迎接好朋友的到来,需要将小房子装修一下。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自己的家吧,自己的房子可以自己来装修。
环节三: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和教师的组织引导尝试解决任务
1、全班讨论完成任务一:用这样的方法添加花盆有哪些不足?(既烦琐、又费时间)
2、提问:如果需要添加相同的图形,你打算用这种方法吗?那又该如何操作呢?(提示:复制/粘贴的方法)
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看书自学,因为书上有图文并茂的操作演示,学生有能力自己学会使用“编辑”菜单中“复制(C)”和“粘贴(P)”命令复制、粘贴图形。
3、从同学们脸上喜悦的表情可以看出大家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邻座或小组讨论)
A:你认为在进行“复制”与“粘贴”时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学会总结)
B:复制一次可粘贴几次?(学生必须通过操作才能得出结论,让学生学会学习,体验获取知识过程并享受其乐趣,而不是教师教给他们的现成结论。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则更能加深印象。学生第二次探究。)
C:怎样做可以一次粘贴两个、三个、或更多个花盆呢?(深化复制、粘贴命令,激发学生动脑思考,寻求解决问题办法。学生第三次探究。)
【教学设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将被动的知识传授改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精心设计自学记录表,使学生在完成记录表的同时感性认识复制粘贴的基本操作,进而进行有效学习。学生交流后,设计展示环节,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再加工,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传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21:15:12 | 只看该作者

环节四:作品展示和评价,归纳总结
1、把学生的作品,搜集到教师机上来。老师向全班展示,并点评。
【教学设想】突破书本上移动花盆的操作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达到一图多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通过小组协作,发挥集体的智慧,学生通过一次次探究成功所带来的快乐让他们充分享受创新的乐趣和成就感!既提高了技能,又增强了自信
【教学设想】这儿是分层次的练习,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在装修美化自己的房子时,会达到不同的效果,如颜色的搭配,甚至可以添画一些他认为应该有的东西。这样的拓展练习,可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交流心得,鼓励继续探究。
3、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并要求课后继续探究。  
四、结论
我国的教学长期以来普遍采用的是接受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许多优点,有利于知识的系统传授,但其缺点也越来越明显。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认知主体作用,往往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的对象、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禁锢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散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任务驱动法在课堂中的有效使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7: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