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83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16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6:1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2月19日
地点: 会议室
主题: 新学期工作安排
人员: 全体教师
内容:
(一)校长讲话:
1、对本组上期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给本组教师提出希望和要求:勤奋务实、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做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有对工作的热情。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和信心。不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积极勇跃参加各项教育研究活动。鼓励老师们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二)教务主任安排布置本期校本研修工作
1、教研文化建设。
2、小黑板工程,教师用书工程。
3、小学生学科学习能力展示活动安排。
4、本期教研活动安排(见教研计划)
5、本期要准备的资料及工作要求。(特别是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的二备、三备)
(三)互动交流:老师们对本期研修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6:13:57 | 只看该作者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2月28日
地点:会议室
主题:解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内容:
一、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1、 提高学生的教学素养,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
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教育以及自学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观念,以及由此形成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总合。
2、 构建所有学生必需的共同基础和加强数学的应用和实践
应与时俱进地重新审视数学基础,根据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构建简明数学知识结构的要求,确定数学课程的内容,应抓住数学知识的主干部分,突出基本原理和通用方法,切实加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
3、 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需要,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学生群体中存在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数学发展,。应提供具有差别性和多样性的数学课程设计,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使数学课程适应与全体学生。
4、 充分关注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探索求知
要遵循认识心理发展的规律,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要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加强数学学习的活动,提供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
5、 强化评价的教育功能,鼓励学生奋发进取
数学学习评价是对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和达到的水平作出评判,同时对学生改进学习和完善自我进行导向;它又是实施教学反馈、评估和策略的重要环节。
6、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数学课程必须大力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改革的积极作用,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成为获得信息资源和开展学习交流的广阔平台。
二、对各年级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1、三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诊断中关于“根据问题把所需的条件用直线连起来”中的“每本相册可以放几长照片”应该连几项。
结果:学生如果能列出相对应的算式,就应该算他的是正确的。
2、用两种方法比较,并说明理由。这题比较速度大小与计算速度差是否属于一种方法。
结果:这属于一种方法,这里只能比较“路程”作为第二种方法。
3、五年级数学教学中,解方程的错误率非常的高,必须借助于验算才能提高正确率。
新教材中的解方程是比较容易出错的环节,因为没有正负数加减乘除作为基础,学生很难正确解比较复杂的方程。可以用“移负不移正,移小不移大”的方法,补充解题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6:14:17 | 只看该作者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3月7日
地点:会议室
主题:解读《小学数学教学类结构的基本课型》
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内容:
    一、解读《小学数学教学类结构的基本课型》,相关内容如下:
    教学类结构:简单地说,指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其内在结构和特点,可以形成不同的教学课型.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涉及数的认识、数运算、规律探索、图形测量、概念形成、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等教学内容。
    数运算的教学结构:对数运算教育价值的理解,对数运算教学长段递进式目标设计的理解,注重结构学习的整体性.
    数运算的总目标:学生要知道各种运算的意义、基本法则及各种运算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判断,并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灵活计算;能根据情境灵活运用估算方法对计算结果的范围进行准确判断;能有序地排列算式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建立基本的数学敏感。
    数运算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新基础教育”认为:数运算除了可以使学生掌握各种运算方法,形成相关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外,还可以使学生学会有序、结构性地思考,养成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学会用独特的眼光去发现数学算式以及运算中的一般规律,从而了解数学发现的方法和基本的思想,学会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灵活计算,从而建立判断与选择的自觉意识,形成灵活和敏捷的思维品质。
    二、教师讨论
老师们对吴老师的见解感觉有点高深,理解难度有点大,需要更多的案例来配合理解.
    数运算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新基础教育”认为:数运算除了可以使学生掌握各种运算方法,形成相关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外,还可以使学生学会有序、结构性地思考,养成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学会用独特的眼光去发现数学算式以及运算中的一般规律,从而了解数学发现的方法和基本的思想,学会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灵活计算,从而建立判断与选择的自觉意识,形成灵活和敏捷的思维品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6:14:37 | 只看该作者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3月14日
地点:会议室
主题:研讨《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内容:
    何会平:如何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我们数学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焦点问题,依据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要求来看,以关心,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角度出发,我们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一个学困生的学习成绩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不但严重影响了学生本人的学习兴趣,丧失了学习动力,而且也会影响整个班级,整个年级乃至整个学校的学习成绩。我们都知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他们做一百个题目还不如教给他们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孙娟: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最强,学困生由于前后知识衔接不起来,给思维造成了困难而丧失了信心,因此,我们在讲授新知识的前一天,要针对性在布置复习、预习的内容或提纲,课堂上有意地趣味性地启发学困生回答基础性的旧知识,这样扫除了学习新知识的障碍。
罗芳霞:学困生在课堂上一般是不太爱举手的,教师应主动叫他们回答问题,并通过表扬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长此以往,他们就逐步转入主动思维的状态。积极为学困生创造思维的条件。
刘辉:课堂上安排适当的一段时间让学生议论重点、难点,同一小组程度不同的学生都有,这样既有利于学困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他们的思维,又有利于他们听取优生的看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开拓思维视野。
张妮:课堂练习题安排成阶梯式,既不妨碍优生的拔尖,又兼顾了学困生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通过一些基础题,使他们有成功感,进而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马冲:经常接近他们,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听取他们在学习中的困难和对老师授课的意见,这样做教师既能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又能与他们沟通,使他们毫无顾忌地发展自己的思维。
何会平:数学教学中多举实例、多使用教具,把生活实际让学困生大胆地抽象概括为数学语言,要求他们多读教材,教师多辅导,使学生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关键词、句,以便在解题中能准确无误,举一反三地适用。
张妮:对,我们要指导他们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的所有条件和隐含条件,逐步使他们学会分析题意,应用已知条件做出正确的推理、判断、综合性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逐步过度到独立完成思维的全过程,从而使思维水平有新的提高。
罗芳霞:其实,培养学困生纵向、横向比较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比较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要引导学困生学完一单元、一章后自己小结内容。并把这一部分内容与前一部分内容、整章内容进行比较,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刘辉:对于他们在演题中出现的问题,利用自习时间或第二课堂活动,自己组织辨析,让他们从误解辨析中去领略正确的数学观点。
何会平: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应用上述方法,不仅使学困生逐步爱学数学,会学数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兴趣,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6:14:59 | 只看该作者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3月21日
地点:会议室
主题: 怎样听课与评课
人员:全体教师
主持:张妮
内容:
一、听课、评课是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效益与学科深入改革发展的需要。课的种类:实践课、研究课、汇报课、选拔课、亮相课、推门课。听课后,总要对各堂课根据不同的要求、内容,做不同的评价。
听课、评课的作用:1.研究教学2.交流经验3.宣传方向4.评价教师
二、听课、评课是对课堂教学的全方位的了解与评价
1.听、评教学内容:(1)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教学要求是否适度,是否符合课堂要求;(3)教学内容是否科学;(4)教学容量:知识容量;思维容量。
2.听、评教学过程:
(1)教学设计:是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结构是否合理;讲例结合;板书设计合理。
(2)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问不要指向性太明确;“虚假”的热烈气氛不可取。
(3)教学手段:多媒体不能仅代替黑板的作用,要用在实处。
使用多媒体要有以下三方面作用:要形象化;有变换(活动);有吸引力,提高兴趣。教学手段也不单是多媒体,教具也很重要。
(4)教学安排: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关键是否扎实,时间安排是否合理。
教学安排应遵循几个基本环节:引入;课题;新课;巩固;小结(主要内容,好的想法、过程、用处);作业布置。
3.听、评教师素质:(1)教学态度是否准确;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要亲切;学生做题时,教师应在下面巡视。(2)基本功是否达标;(3)应变能力是否强。
4.听、评教学效果:(1)及时效果;(2)后期效果。考察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对内容的理解。
三、听课、评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师素质的好方法。听课是评课的依据;评课可以促进听课。
听课有四“要”与四“找”:要听、看、记、想。找优点、缺点、特点、亮点。其中亮点可以是:态度、板书。
评课有四“性”:
针对性: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要求。
理论性:从理论入手,提高层次。最好有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为依托。
激励性:充分肯定、鼓励教师的课程。
时效性:对教师与教育有推动、促进作用。
听课、评课的时候还要注意:听课时,虚心接受评课教师的建议,不要急于解释。评课不带个人情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6:15:18 | 只看该作者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3月28日
地点:会议室
主题: 怎样共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人员:全体教师
主讲:何会平
内容:
共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共分五个方面:
一、寻找无效教学症结----数学学习的七种失衡。
1、效率层面:教学中向有限的时间要效率。
2、理念方面:举了一个学校教育孩子的例子。
    3、管理方面:管理好课堂,想法让学生集中精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4、观念层面:教师与学生地位失衡。
5、思维层面:教学约位流于形式,而没有针对学生。
   6、策略层面:在控制与开放之间往往难把握。
7、方法层面:方法单一,教法陈旧,只注重讲而没有重视让学生多练习,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有效教学的几个要素:全身心的投入、充分利用时间、及时矫出现的问题正、认真分析每一次的考试成绩、经常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
    三、建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1、目标的有效性:目标要明确,不能空洞;目标要适度;目标要适量
    2.教学内容的有效性:要考虑教什么,更应该下功夫考虑怎么教。
    3.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有效课堂教学评价
    1.努力使60%的学生达到90%的目标,使全部学生达到60%以上的目标。
    2.任务定位准备,具体完整,并向学生有所定。
    五、学校在有效课堂中的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6:15:38 | 只看该作者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 4月4日
地点:会议室
主题: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员:全体教师
主讲:马冲
内容:
    对一年级新生的身心特点,使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能对自己和他人作出较适当的评价、能做到活动操作整理有条有理、作业认真、书写整洁等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教研组主要工作安排:
一、学习教材特点,增加实验意识。
教师进行集中、集体备课。要求每位教师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纵观全书,吃透教材,做好教材分析。
二、重视课堂教学,活跃研究气氛。
课堂内外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创设多种语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能落实实验教材倡导“多认少写,及早阅读”的识字新理念,应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玩中学,体验学习的快乐。做到每星期写教学随记一篇,每学期每人准备一个教学困惑和反思本,认真反思,至少做好一个个案研究,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并在教研活动中进行探讨研究,提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三、抓好常规教育,培养学习习惯。
    针对一年级新生的身心特点,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能对自己和他人作出较适当的评价、发言有序响亮、活动操作整理有条有理、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等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19: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