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4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由一次“名师讲堂”教学观摩活动谈新课改的几点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2:0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一次“名师讲堂”教学观摩活动谈新课改的几点思考
朱嘉鼎 高艺   庄浪县第四中学
摘  要:
信息时代,语文课堂最大的变化是“白板”代替了“黑板”,即电子白板代替了传统的黑板,以及由此而来的信息技术不断的向课堂渗透。信息时代,新的课程标准对课堂的形式和内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落实在语文课堂教学行为上,就是更加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而弱化其政治倾向。语文课堂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利用多种教学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从各个侧面开发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能力,以此培养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1]。语文课堂的主体是什么?应该是文本,是对文本里语言符号的解码,是对文本的解读。
关键词:新课改 传统 现代 文本
“新课改”从口号提出到今天贯彻实施,这期间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分歧,有争议,也有共识。伴随着国家一轮接一轮的课改实践,在传统与现代的冲撞中,每位一线教师也自觉或不自觉的卷入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改革浪潮之中。今天,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而言,课改绝不是一个时髦的话题,课改已是一个必须面对的事实,这个“必须”,不是领导的行政要求,而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为了很好地贯彻和执行新课改精神,今年七月份市里专门组织了一次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名师讲堂”教学观摩活动。
  首先,这次“名师讲堂”教学观摩活动聚焦的焦点是“课堂”,即通过一堂具体的教学实践课,引发所有参与这次活动的老师的思考。这种以“实践”为起点,从具体的“课堂”开始,通过课堂教学阐发和思考“新课改”理论的做法是科学的,这种做法避免了由“理论”到“理论”的局限,将参与者的理论基点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这种以“参与者”的视角践行理论研究的作法改变了以前单纯依靠理论说教的课改培训模式,这种思维本身就是新课程理念上的一次超越,这种模式,从感性出发,从具体的“课堂”出发,让每一位参与其中的教师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去听、去看,然后去思考,这种“新课程”培训模式很接地气,是所有老师的理论有了可以依托的基础。
  其次,从课堂呈现的范式来看,这堂公开课起到了“观摩”的效果,给人以启迪和反思。这次观摩活动由市里一位老师上沈存文的名篇《边城》[2],教学设计如下:
  在学习目标上,设计了三个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这一大的目标下,又设计了三个小目标:
  1.了解沈存文及其作品的特点。
  2.把握作者在《边城》中极力要表现的古老湘西的人生形式。
  3.理解《边城》题目的含义,把握作者的创作目的。
  在过程与方法上,设计了两点,即:
  1.美读课文,咀嚼品味小说的一般意蕴,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2.启发点拨,合作探究,完成文本中人物内心情感的挖掘。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设计上,设计了以下两点:
  1.感悟文中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树立爱世界、爱人类的情操。
  2.了解古老民俗及其丰富内涵,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生活的情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2:07:18 | 只看该作者

  本课的重点是:
  1.通过分析小说的环境、心理描写、培养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2.理清小说情节,把握民俗活动和情节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掘人性的闪光点。
  本课的难点是:通过分析人物性格、语言和心理,把握小说中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简单介绍了沈从文,接着,对他的《边城》做了概述,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了许多图片,然后让学生回答看完这些图片后的感受。之后,对《边城》的创作背景进行了交代。完了之后对翠翠、祖父、天保、顺顺等人物性格进行了分析。最后,探究《边城》的“三美”。
  如果抛开这堂课的效果,单从这堂课所呈现的形式来说,给我们以下就几点启示:
  启示一:信息时代,课堂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样?从形式上看,是“白板”代替了“黑板”,即电子白板代替了传统的黑板,以及由此而来的信息技术不断的向课堂渗透,以至于大有信息技术独占课堂的趋势。一节语文课,从课件到文字,再到视频,几乎所有的教学资源都来自于网络,传统意义上的“黑板”也渐渐的被“白板”所代替。一节语文课上,有些语文老师已不再用到“黑板”,从板书设计到图片资料,网络上的课件设计即精美又准确,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只是一页页的翻已做好的课件而已。从某种程度上说,电子白板成了现代的代名词,而黑板则是传统的象征。
  启示二:信息时代,课堂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什么才算“高效课堂”?很显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化,学生对信息的需求也多元化。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如果我们还坚守传统的教育理念,依然用一本课本,一支粉笔来教育学生,以此来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观念本身不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随着经济、政治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变换。新的课程标准对课堂的形式和内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落实在语文课堂教学行为上,就是更加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而弱化其政治倾向[3]。同时,在影视网络等媒体挤占了文学空间的形势下,学生对社会、人生、自己有着不同于上一代人认识,学生的情感、兴趣、感知能力也越来越有时代特点。因此,语文课堂的形式要符合我们当下这个时代的特征。从这一角度看,对课堂,特别是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语文课堂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利用多种教学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从各个侧面开发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能力;以此培养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启示三:语文课堂的主体是什么?应该是文本,是对文本里语言符号的解码,是对文本的解读。当解读文本里的语言符号时,总要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而方法和手段就所关注的核心就是语言系统里的语法和修辞。但这些仅是理解文本的基础,要对一篇课文进行赏析,首要的一点是:阅读主体要对文本进行积极地有利于阅读的情感投入,要与文本的作者进行对话。语文教学从根本上说是语言教学,而语言教学要实现的目标不外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概括一下,语文教学的内容不外乎两个方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2:07:24 | 只看该作者

  一是语言教学。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懂得最基本的汉语言语法知识、修辞知识,语音知识。
  二是文学。这是附着于语言符号上的文化、政治、经济、伦理等内容的复合体。这里有一个文学观的问题。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我们所持的文学观应是什么?那就是:告诉学生一个多彩的社会,一个充满爱、充满阳光、充满悲悯的和良知的温暖世界。要让学生在文学里看到一个大写的“人”,看到“人”所具有的高贵、无私、勇敢、无畏,要让学生知道人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性。
  就拿沈存文的这篇文章来说,《边城》是一首优美的赞歌,是一首为已经逝去的充满淳朴、安谧、祥和、和谐、温情社会的一首挽歌,更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田园牧歌。在《边城》里,有三个青年,两位老人。在那个封闭、原始的小寨子里,翠翠、天宝、傩送情窦初开,对爱情既向往又害怕,这种爱显的原始、朦胧、虚幻、飘渺,就像一层轻纱遮着一样,若隐若现,朦朦胧胧。但就是这“朦胧”,才使沈存文《边城》里的爱情显的那么典雅、高贵[4]。这种爱情是自然天地万物运行的结果,又是“人性”的最真实表现。在翠翠他们心里,爱是神圣的、纯洁的,它与金钱没有关系,与社会地位也没有关系。在他们心里衡量爱情的唯一标准是“情”,也就是“两情相悦”。基于此,他们才为爱而抛弃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当“爱”成为人生的信念时,“情”才会表现出他的博大、无私、永恒。因为有父母的“爱”,当我们连吃喝拉撒都不能自理时,我们才能健康的成长,因为有妻子儿女的爱,当我们失去了父母之爱时,我们才不会被漫长人生路上的寂寞、无聊、黑暗、无助、悲伤所击倒。在爱的指引下,我们信念坚定,义无返顾的朝着一个既定的目标夜以继日的前行,直到有一天,我们平凡而伟大的走完了一个生命应走的路。我想,这些才是《边城》告诉我们的,我们应该把这些告诉我们的学生,而且,这些才应该是我所理解的语文课的重点和难点。
  启示四:关于沈存文,我们应告诉学生什么?应该是他作为一个反现代化的启蒙主义文学家的文学观。五四时期,持启蒙主义价值观的文学家在面对“现代化”时,出现了以鲁迅为代表的“国民性批判现实主义”和以沈存文为代表的“反现代化现实主义”两个向度。以鲁迅为代表的“国民性批判现实主义”者认为,近代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最根本原因是近代中国没能与世界一起进入现代化的发展轨道,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自我封闭,滞后于西方大国。所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和振兴,中国必须融入世界发展潮流,必须走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而以沈存文为代表的“反现代化现实主义”则认为,现代化的金钱、效率、自由、民主改变了传统道德观念,打破了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使乡村古朴、自然的人性变得势力、贪婪,人性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被严重扭曲,“人性美、人情美、自然美”成为现代化的祭品[5]。同时,现代化对自然资源掠夺性的攫取,极大的破会了生态平衡,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紧张,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现代化的副产品。与此同时,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喧嚣和生活的快节奏,以及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人际关系,使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内心充满困惑、焦虑、无助、绝望、悲观、冷漠、自私和迷茫。现代化改变客观社会的同时,也改变了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主观内心世界。也许,这些才是沈存文这位五四时期的伟大作家带给我们的东西。
总之,这次“名师讲堂”教学观摩活动以课堂为依托,以感性触摸为主导的新课程理论培训模式,深化了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拓宽了广大师生的理论视野,是一次有意义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0:0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