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1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课堂教学提问艺术的探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21:43: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课堂教学提问艺术的探索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它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引发思维碰撞,反馈学习情况等功用。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避免冗余提问,设计有效地课堂提问,笔者认为我们要针对误区,对症下药;不断积累掌握设题技巧;把握心理,赏识激励;开放灵活,点拨互动;并且及时总结,举一反三,从而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  课堂提问 误区  设题技巧 有效
一、绪论
(一)课题来源与要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解惑,在古代就被看作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而目前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多的是老师的自己积极地“讲”,少的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学”;多的是老师一厢情愿的“提问”,少的是学生自己的“探求”。这两种情形,用行话来说,叫做“满堂灌”和“满堂问”。 据《文汇报》2001年3月20日载,上海的一项专题调查,发现教师提问次数过多(平均每节课达30次),所提的问题又过于简单,所提的问题几乎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一本教育杂志也记载一位教师在短短5分钟时间里,随口问了学生38个问题,学生也相应地作了38次回答!
针对目前课堂教学出现的由“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的一些只求形式难保实效的弊病,这就要求我们有必要对教学提问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科学把握提问的设置原则,实现课堂提问的功能,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二)课堂提问的作用与意义
借鉴已有的理论,从教学提问艺术的内涵、作用、功能等方面,对课堂提问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科学、全面、深入地再认识。
提问是教学活动中一种常用的基本手段,《现代汉语词典》把提问解释为“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钱梦龙认为“提问”的内涵,就是有目的设疑。我们可以这样定义:提问是教师有目的的质疑,以引起学生积极、定向的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突出重难点 巩固强化;引发学生思考 打造思维品质;培养心理素质 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强化组织教学 调控教学过程。
(三)开展课堂提问课题研究的对策、手段和目标
1、 研究方法、手段和讨论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方法进行。研究手段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查找文献及相关视频、文字等资料。利用网络QQ群,就有关话题展开讨论。与学校教研组、年级组等教师合作组织听课、交流及相关话题讨论。
2、目的
课堂提问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它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引发思维碰撞,反馈学习情况等功用。但当前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避免冗余提问,设计有效地课堂提问,是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即针对误区,对症下药;不断积累掌握设题技巧;把握心理,赏识激励;开放灵活,点拨互动;并且及时总结,举一反三,从而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21:43:27 | 只看该作者

二、本论
(一)课题现状发展趋势
对于提问的研究,一直备受中外研究者的重视。提问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他提出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的“产婆术”也主张用谈话法来引导学生,不要将问题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将教师比作助产婆,将学生比作孕妇,突出强调了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
关于提问的研究,侧重各有不同。前人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问题的分类,提问的原则和策略。国内学者研究上主要侧重于提问的策略方面,而国外学者的研究重点在于提问的目的、提问的种类及分类标准等方向。国内的课堂提问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课堂提问的原则、课堂提问的功能、课堂提问的略和技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等。
那么,什么是教学提问艺术呢?
给教学提问艺术下一个简明的定义,即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提问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提问活动。
课堂提问的意义
课堂提问的意义,也就是课堂提问的功能、作用。这是从静态的角度而言的。从教师施教的角度看,它直接与课堂提问的目的相联系。
综合多家的观点看,课堂提问的功能主要有以下4种:
    1、突出重难点 巩固强化
    课堂提问常在新知的重点、难点、疑点以及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设疑,是强化学习新知的手段。而适时地课堂提问能促使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再认和重现,以加强识记,牢固保持。
    2、引发学生思考 打造思维品质
    课堂提问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指导性,包孕着种种悬念和疑难,能吸引和推动学生深入思考。
    课堂提问要求回答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准备好答案,这就锻炼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力。此外,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评性、广阔性、流畅性等品质也会在答问活动中一并得到增强。
    3、培养心理素质 提高语言能力
    问题的难度、深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教师与同学的肯定和赞美,可以培养学生的上进心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提问需要用口语回答的。而语言要表达得准确、流畅与严密,更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所以,课堂提问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4、强化组织教学 调控教学过程
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而对课堂提问的正确回答,既需学生听清题意,又需弄懂所讲内容,所以能促使学生更加聚精会神地听课。
课堂提问作为教学过程中随时即可进行的反馈方式,可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以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教学计划和步骤,矫正教学失误和不足,确保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21:43:33 | 只看该作者


(二)语文老师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弊病分析
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不懂提问的艺术,在课堂提问上出现了不少误区。
1、问题未经精心设计,提问过于简单
提出问题简单平淡。所谓“平”,是指提出的问题单调,缺乏启发性;所谓“淡”,是提出问题的表述的语言形式、语气等,不生动,没起伏,缺少鼓动性号召力。
2、问题空泛、难度大
所谓“空”,即是空泛,笼统.问题的取向不明确,思考的角度不具体,要求不明确有的是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所谓“大”,一是站在专家分析鉴赏的角度,设置疑问;二是问题涵盖了整篇文章内容和形式的问题,需要长篇幅的阅读和多角度的观照才能回答。
3、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如有些教师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如一位教师四十分钟总共问了三十多个问题,几乎平均一分钟就会有一个问题,让学生根本就无暇深思。
4、没有新意地提问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生龙活虎、争强好胜的学生.学习的是充满了情趣、理趣、美感的文章。而没有新意地提问"文章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文章中心是什么?"长此以往,只会使语文课变得枯燥乏味。
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这是因为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解决的问题.如问题的设置、提出、探讨、解答的形式等不适合课堂教学,不符合教学的实际。
  
(三) 理论结合教学实践,总结问题设置的原则与技巧
1、关于问题设置原则:
(1)问要准、要明  
所谓“准”一是紧扣教学目的,抓住主要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二是合乎学生的认知水平。问要明,就是问题的设置要有明确的目的,合乎教学内容。设疑我们要善于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随机而变,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问要有疑、有趣  
问题要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和“抛砖引玉”的效果。通过设疑引导培养他们对问题深思的兴趣和习惯。例如《孔乙己》一文的最后有句话:“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看似矛盾的话,我们不妨这样直问:“为什么说孔乙己‘大约’死了?”(无人关注过孔乙己的生死,“我”也没有得到孔乙己死了的确切消息。)“为什么说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的性格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注定他必死无疑。)结论:鲁迅用看似矛盾实则精当的语言,揭示出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罪恶。
(3)发问要活要有情景   
“活”就是教师灵活地运用多种提问方式,创设相关情景,让学生的思路立体化,多元化。如钱梦龙在执教《愚公移山》时,有个典型的范例:一是“愚公年且九十”的“且”字,钱先生没有直问其意,而是问:“愚公九十几岁?”学生稍感疑惑之余,顿悟“且”为“将近”意,愚公还没到九十岁,只是将近九十。
(4)问要适时。
教师既要抓住课堂提问的恰切时机,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作适时的停顿,让学生有进行思维的时间。在学生想求明白但又不能明白的时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释疑”,这样,就可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目的,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21:43:38 | 只看该作者

2、关于问题设置原则技巧:
(1)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课堂的提问要设置矛盾,这样才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在《老山界》一文中,引导学生分析红军战士在第二天吃早饭"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用法时,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来问:"’抢’字是否说明了红军战士不遵守纪律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抢’在这里该如何理解?例如小明今早起来晚了,当妈妈煮好早餐后,他抢了一碗就吃,然后急急忙忙上学去,小明的’抢’又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的类比分析,学生对红军战士"抢"这一动作的理解自然明确了。                                
   ( 2)无疑之疑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                                                                                      
(3)能触发学生联想、发展学生创造思维方面
   能触发联想的提问,在某种程度上能填补作品本身的空白,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得到充分训练。如学《背影》望父买橘一段时,可这样设计:“谁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依据课文父母买橘子的描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背影”的形象?”
而设置带有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望望能激发学生无限丰富的创造能力。如学完《皇帝的新装》,可设计这样的提问:“假如皇帝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他会如何对待两个骗子?如何对待大臣和说真话的小孩?”
(4)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教师要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如《变色龙》一文,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在教师一连串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就很容易解决了。

(四)理答的原则与技巧
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答案或做答后的处理。
1、课堂理答主要表现为四种形式:
一是积极反应。
积极反应的形式有多种,如口头表扬、表示接受学生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21:43:43 | 只看该作者

二是消极反应。
教师对学生的消极反应表现为不赞成、批评、训斥等,往往在学生的回答不正确时出现,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探问和转问。
探问是对同一学生继续发问,在学生的回答不正确或不完整的情况下运用的得比较多。当探问无效时,或为了使问题得到更多同学的讨论,就会出现转问,它是就同一问题向另外同学发问。
四是再组织。
再组织是教师理答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教师在理答的最后阶段,对学生的回答重新组织或概括,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更加准确、清晰、完整的答案。

2、关于理答的原则:
(1)以鼓励表扬为主
课堂提问中,教师对准确答对的学生应给予表扬,称赞。特别是一些“差生”,更应进行夸张的称赞。同时应允许不同意见存在,学生的回答有可能是错误百出,但不乏合理成分或是转瞬即逝的智慧的灵光,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对答错的学生,不应一个“错”字否决,而应先表扬其敢于大胆回答,又从语言上引导其向正确方向思考。
请一位比较内向文静的女学生读课文。读完后,教师亲切地摸摸她的头,说:你读得很流利,看来你课前认真地去读了,老师真高兴。不过,如果你朗读的声音再响亮一些,让其他同学也来欣赏一下,那该多好啊!你愿意再来试试吗?
该女学生很高兴地说愿意,并用比之前响亮得多的声音把课文再读了一遍。
教师带领同学为她鼓起了掌。该女学生兴奋地连脸都红了,之后的课堂上更是频频举手,回答问题声音响亮。

爱迪生和爱因斯坦在上学期间都曾被认为学习不佳,爱迪生甚至被看作是一个低能儿,但事实证明,他们的伟大天赋只是没有被发现而已。
(2)适时点拨启发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冒出大量意外的“想法”,尽管有时与课文的学习扯远了,教师须得适时点拨启发。点拨在操作时,;老师要找准省力的“支点”,以显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力。  
如案例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上)课文《去年的树》第一课时教学中:
    师:这是一篇拟人的童话,你知道什么叫做拟人吗?
    生:就是把不是人的事物当做人来写。
    师:请你从课文中找找哪些地方体现了拟人的手法。
    生1:鸟、树、树根、伐木人、大门都是不会说话的,可是课文中他们都说话了。
    生2:鸟儿唱歌,树来听,这也是把他们当作人来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21:43:48 | 只看该作者

    师:是的,还有吗?
    学生找了又找,最后为难地看着老师。
    师:我们用的人称代词ta也是分人和事物的,你能赶紧去找一找,课文中用的是什么ta吗?
    学生赶紧把目光转到课文上,仔仔细细地找起来。很快,小手一双双举起
(3)其他同学补充讨论
   当有的同学在回答问题时出现语言“卡壳”、思维“短路”陷入了难堪的局面时,比如教师可以这样说:“你暂时还没想好,可先听别人解释。”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予以保护,接下来再提问别的同学或让大家一起讨论。
                                 
3、关于理答的技巧:
(1)变换词句,重新表述。
中等生回答问题时,如果一时答不上来,教师可以采用“不要紧张,请你再仔细听一下问题,仔细考虑”这样的鼓励性评价;然后用改换词句,略加通俗的解释和点拨。
(2)启发不断接近正确答案。
(3)多人讨论。
(4)先明确答案,反过来查找问题,是审题、思维,还是语言表达。
对一些实在是较难的问题,也可来个逆向思维,先看参考答案。再找原因、找差距。
(5)体态语言的有效使用
教师借助目光、点头、神情、手势等一系列的体态语言对学生的答问作无声的评判。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充满信任和期待的热情中得到鼓舞和激励。以便顺利、准确地答完问题。教师的微笑和期待能使学生信心倍增、发挥良好;反之,教师不耐烦、过分严肃,只会使学生答非所问、心情沮丧。因而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的目光切忌严厉和游离。以免影响学生答问的信心。教师身体也应向学生前倾,辅以适当的点头和微笑,传递给学生这样的信息:我正饶有兴趣地听着呢!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同时吸引其他学生注意力,强化师生间的心理同步效应。因此,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借助体态语,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和关心。切忌毫无表情,或者在学生答问时干别的事,如擦黑板、看参考书或课本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21:43:54 | 只看该作者

(五)语文老师课堂创新提问的类型及特点
1、延伸式提问
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如在学习了《爱莲说》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莲"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呢?
《羚羊木雕》课文内容后,可设计这样的提问:“学了《羚羊木雕》,我们对万芳及其父母的做法都有自己的理解,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是怎样处理的?”这个提问将课文的学习迁移到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学生联想与课文内容相似的自己与父母在家庭中产生矛盾的事,这样把语文的学习引申到广阔的生活,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将学生在学习课文中产生的感悟、共鸣、联想倾诉出来,使学生产生新的求知欲。
2、情景式提问
在课文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想象,改编。如一位老师在上《扁鹊见蔡桓公》,针对学生对刻画两个人物用意的看法时说:“同学们说刻画两个人物的用意是形成对比,揭示蔡桓公这个讳疾忌医者的可卑、可鄙,谈的都有道理。但是,同学们能不能换一个角度考虑一下,从今天的眼光怎样评价这两个人物呢?”学生发言中讲到:桓公讳疾忌医而死是可悲的,但扁鹊作为医生,规劝病人的力度不够,方法太委婉,没有设法医其心病,有臣卑思想,不能直言不讳。
3、发散式提问
发散升华式提问,是以某一关键词或关键内容切入,引申出对其他相关联有深度的问题的思考。这类提问,可增强学生发散性思维,促进他们多维度解读文本,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发散式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一位老师在教学《草船借箭》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问:“假如诸葛亮借箭不成功,有可能产生几种情况?学生围绕以上问题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发散思维,而现在借箭成功,又说明了什么?”从而加深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认识。
浙江省特级教师杨明明老师在讲授《惊弓之鸟》全文接近尾声时,对学生提问道:这只大雁究竟是谁害死了它?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空前活跃,答案也各不相同。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此时得到了锻炼。
4、连锁式提问
连锁式提问,就是各个问题环环相扣。教师的层层设问其实就是在设置一个个鱼饵,诱惑学生上钩。
而教师则必须由近及远,由易及难,提出问题,并逐步抓住问题的实质。要做到这点就要在提问中化整为零,多层设问,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到问题的中心、实质。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寻根问底的良好的学习风气。
如有一位老师在教《梅花魂》(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6课)时,抓住点睛之“魂”,精心设计了四个问题:①什么是魂?②梅花有魂吗?③课文中的“梅花魂”究竟是指什么?④你从“梅花魂”中领悟到了什么?这四个问题组成了一个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连锁式“问题链”,学生在这四个问题的引导下,水到渠成地领悟了课文的思想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0: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