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2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讯通”在家校沟通中的应用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21:4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校讯通”在家校沟通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协同教育”理念以及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校讯通”平台应运而生。“校讯通”通过搭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互动信息平台,实现学校教育实施者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主动交往、信息反馈、优势互补的互动教育模式,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间的相互协调。但“校讯通”在协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方面也产生了协同中缺少促进儿童身心发展方面的内容;家长和老师的权利与义务不明确;协同时机缺乏计划性等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即转变老师、家长的错误观念,形成家校协同教育共识;教师一定要诚心、细心还要有恒心;要注重方式与方法;要严谨校对,选择合适的场合和时间。
关键词:校讯通;协同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家校沟通
一、“校讯通”的概述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逐步实施,信息化正在各个层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人们的沟通变得更加方便快捷、随时随地。
    “校讯通”是一个融合了手机短信、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综合服务等多种IT技术的新一代互动教育信息交流平台,其核心是借助短信平台、Internet及手机,将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的信息予以有效连接沟通的学习交流平台 [1]。基于这个平台,“校讯通”为学校提供功能完善的日常校务信息处理条件;也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新的沟通方式,使学校、教师、家长之间实现准确、高效的信息交流。同时,有针对性地为教师及家长提供学生课外教育等个性化信息的增值服务,丰富家校沟通的内容。
   二、”校讯通”的理论及技术基础
    (一)“协同教育”理念的普及
“协同教育”强调办学的开放性和合作性,它是实现素质教育的理论意义上的途径。该理念主张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将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多而分散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即所谓的“三结合”),从而使得这些教育力量能够形成合力,共同地作用于教育教学活动[2]。在“协调教育”理念下,对教学系统的科学性、可接受性以及教学三主体的配合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协同教育”理念在我国于20世纪末出现,首次出现于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进入21世纪以后,“协同教育”理念受到愈发广泛地关注,特别是以2003年的“非典”为契机,人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多方协作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3]在这期间及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家校通”、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体现“协同教育”理念的多方合作形式兴起。最近几年出现的“校讯通”也正是对“协同教育”理念的实践并以之为基础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二)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
随着上网设备成本的下降和居民收水平的提高,以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互联网的便捷作用,互联网正逐步走进千家万户。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014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互联网用户从1998年的200万迅速增加到2000年的1690万,之后的增加速度更是不可阻挡,2008年已达到2.53亿,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与互联网用户同时增长的还有计算机数量和各类网站数。近年来手机更是越来越普及,根据中国工信部的统计,我国居民每百人拥有手机的数量,已经从1999年的1.88部增加到2006年的34.6部,2014年第二季度更是增加到了92.6部。因此,随着我国上网普及程度的提高和上网费用的明显下降,教师和家长会更多地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为学校和家庭服务,和孩子一起探索学习。而手机则将计算机技术与实时通信技术进行了有效地整合。这些技术为教育行业的沟通和合作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持,并营造出了使每个人融入其内的大环境,从而使得“校讯通”的出现具备了必要性、必然性和可能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21:42:31 | 只看该作者

   三、“校讯通”在协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中的优势
“校讯通”通过搭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互动信息平台,实现学校教育实施者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主动交往、信息反馈、优势互补的互动教育模式,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间的相互协调。
(一)对学校而言,“校讯通”是联系社会的窗口,是实现家校联系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量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校讯通”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办事效率。随着我国各级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校内行政部门工作繁琐,教师教学科研任务重, 学生学业负担繁重而且课内外活动较多,彼此缺乏一对一的沟通交流机会。[4]“校讯通”信息平台立足学生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务信息服务等,提供学校与师生、教师与学生方便快捷的空中桥梁,使学校、教师、学生皆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随地进行无拘无束的互动交流。不仅可以整合学校管理,而且还大大减轻了各种工作量, 大力提高信息化校园的效率。有利于师生参与学校建设与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并完善学校管理。例如:班主任只要把本班同学的各种考试成绩,录入“校讯通”成绩管理平台就可以同时生成各种考试的成绩表,并可以把学生个人的成绩发送到家长终端。
“校讯通”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成长。在“校讯通”的资源中心平台,教师可以上传、查阅、下载教学课件、微课视频、试题练习等,沉淀自己的教学经验,与省内外的优秀同行交流分享、碰撞新思维,开放的跨地域网络教研,能有效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
    (二)对家长而言,“校讯通”是家长获取子女在校信息的实时手段,是获得家庭教育帮助与培训的有效渠道。  
“校讯通”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为家长解疑答惑。借助”校讯通”这类信息化教育辅助工具开展家校互动教育,可以促进家校教育思想的统一,实现老师与家长之间真正的对话,促进家校教育的互动,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原则。例如:班主任可以将一些好的家教知识、案例、方法介绍给家长,以便于家长借鉴其中好的方面以为己用。对于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反常现象及时告知家长,并向其询问一些相关的信息,以便于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家长也可以把孩子在家里的一些情况和信息与班主任交流,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都是有的,但是基于其自身的不同条件,大多数家长不能对孩子的学习做到有效的辅导。有的家长没有时间,有的家长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的是有心有力但却盲目不知所措,因此,借助“校讯通”短信平台指导学生及时复习,提前预习是不错的方式。导学内容主要包括:当天所学新知的知识点,预习下一学习内容时的注意点,作业中的难题辅导;同时积极鼓励学生通过上行短信主动及时的提出某一学科中的遗留问题,并提醒相关任课老师在次日适当予以解答。
    “校讯通”为教师与家长的情感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教师可向家长发送问候语和节日祝福,家长也可向教师发送问候及祝福语,以此表达家长对教师的感谢之情。例如:笔者在“母亲节”、“父亲节”都会通过“校讯通”给家长发信息,“父亲、母亲都是家庭的支柱,幸福的源泉,也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支撑。老师真的很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很好好的去爱护这份与生俱来却又无比珍贵的幸福。”家长收到短信后纷纷回复,有的家长甚至说自己还不知道节日到了,能收到老师的祝福短信,真的很高兴。家长把短信给学生看了,对学生的触动也很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老师一直在关注和关心着自己,我们也应该学会感恩,学会报答。这样,“感恩之心”不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21:42:37 | 只看该作者

(三)对学生而言,“校讯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结交良师益友的优秀平台。  
登录“校讯通”网站的朋友都是真正关心和热爱教育的人士。学生在此发表作文、随笔等作品,可以得到师长和优秀同龄人的点评鼓励,有助于学生培养自信,激发学习兴趣。优秀同龄人的交流还逐渐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此外,“校讯通”网站专为单个班级提供的交流地带——班级空间,通过该栏目,可实现网络教学、作文点评、家庭教育指导等现代化教学方式,并为老师和家长提供畅谈学生学习、生活的交流园地,学生也可在此与老师沟通自己的想法和困惑。班级成员还可上传自己的照片、收藏作品,展示自我的风采,在交流、思考和学习中,分享学习乐趣,促进学生快乐的成长。
四、“校讯通”在协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校讯通”的产生意味着教育技术的进步,是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专业化的表现,目的是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便利。对于我们来说这项教育技术是一个新事物,面向未来是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家校沟通的基本方式和交流环境。但是,“校讯通”在协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协同中缺少促进儿童身心发展方面的内容
“校讯通”产生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老师和家长的沟通使双方更了解孩子,以配合着对孩子进行教育管理。从理论上来讲,家校沟通的内容应该涵盖与孩子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如小到学生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各门学科的学习与掌握情况,大到学校课程的设置等等,所有与学生成长、教育相关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包括其中。可是在实践中,由于受“学而优则仁”传统观念以及沟通双方的主客观多方面原因的影响,沟通的内容往往很有局限性。
很多媒体有这样的报道,如:“一学期只收到了四条短信,内容也都是涉及孩子开学、放假时间等作用不大的信息。”[5] “一天能够接到各科教师发来的七八条短信,但有的短信价值不大……发来的短信内容以‘告状’为主,比如说孩子上课睡觉,作业没写好等”[6]也就是说在实际使用中,家校沟通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学习成绩和通知上,,也就是更注重了孩子智育上发展的功能的使用,重视学生的管理却忽略了对学生的教育,使得学生感到自己像是被监督着。由于统一管理的方便,教师更倾向于使孩子普遍化发展,很少单独关注于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和特点。沟通时群发通知的情况居多,忽略了个别沟通以适应每个孩子发展的功能,使得学生多趋于共性,逐渐抹灭了个性。
(二)协同中家长和老师的权利与义务不明确
家长和老师是学生的两大教育者,共同负责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这就产生了教育的责任问题,如果老师和家长在对于孩子的教育管理问题上有所偏差或者在责任的理解上有偏差都会造成教育管理的混乱。也就是两者若没有沟通配合好,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度和内容的就会产生混乱,不紧没有减轻家长和老师的负担,反而可能造成重复教育管理使学生厌烦或忽略了某些事物的教育管理,这种管理的不一致造成学生的学习困惑。如果家长和老师长时期不能达成共识,还有可能造成双方的矛盾激化,更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21:42:45 | 只看该作者

    (三)协同时机缺乏计划性
    从组织管理上讲,家校沟通可分为两种:偶发性和计划性。偶发的家校沟通是指家长或老师在发现学生思想或学习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后,主动与对方取得联系以谋求解决,或者是偶遇后进行的短时间交流;有计划的家校沟通是指定期的家长、老师之间的沟通。有计划的家校沟通是良好沟通的有力保障,如新学期开学、一次考试结束、学期中间、学期结束等家长与老师互相沟通交流一下学生的情况,或者一个星期、一个月定期互相交流,都能够保证家长和老师互相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方面的表现与进步,而不至于学生出现问题很久了,家长或者老师还没有察觉到。
而通过笔者调查,只有不到30%的家长和教师之间有定期联系。这表明,现阶段的“校讯通”的使用还多停留在“问题解决”的层面上,只有出现“问题”时才能够引起家长和教师的关注,才促使他们的沟通需求。这种被动的、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沟通目的,有着致命的缺陷,就是一旦问题解决了或者是缓解时,沟通也就随之减少或者完全没有了。因此,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总是呈现出计划性差、随意性强的特点,甚至有时一天有好多条短信,有时好多天没有短信。在访谈时还发现,有些家长特别怕收到教师的短信,甚至认为“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即使在学生成绩下降时、犯错误时双方协同联系,如果老师的短信不是仅仅“告状”而已,而是了解学生的生活、心情、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细微变化,从而推测出引起其成绩下降、导致其犯错误的原因,以帮助学生度过难关,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有帮助。如果能够做到学生成绩提高时、有好的表现时不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儿,而去认真了解找到原因,争取继续营造这样的氛围、创造这样的条件,不就可以继续让学生成绩提高有好的表现了吗?家校沟通的作用不能仅仅停留在有“问题”出现的时候想办法沟通联系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要防患于未然。
五、“校讯通”在协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中的策略
(一)转变老师、家长的错误观念,形成家校协同教育共识
在我国,长期以来受“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很多地区开展素质教育号召多,落实措施少,个别地方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一味的应试,虽然使学生获得了一时的考试高分,但不能使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严重阻碍了学校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推进,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此,要摒弃“功利主义”、“唯升学率马首是瞻”等错误观念,大力提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既满足越来越多的学生继续升学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又使那些不能升学的学生也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本领,具备就业谋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21:42:50 | 只看该作者

就家长而言,一直以来,由于家长教育观念的影响,他们对自己承担的责任认识不清,有时甚至使家庭教育面临严重的错位、越位和不到位。家长要认识到参与子女的教育是自己的义务。这不仅仅体现在对子女学习成绩的关注,还应关心子女的道德教育等多方面素质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家长要积极参与家校之间的交流活动,热心配合学校教育。
家长、教师都有必要提高对协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正确理解和认识,社会各界也要加大宣传,使家长、学校及其他教育主体认识到参与家校沟通的重要性。对家校沟通的正确认识、观念上的改变会促使双方明确协同的目的。
(二)教师一定要诚心、细心还要有恒心
    老师要用心收集、整理教学信息,学生信息,学生动态等第一手资料;存放在专门的文件夹,以备后用;用心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对象,把有用的信息重新编辑和整理,发送给家长朋友们。要细心登记学生家长的手机号码,细心核查所有的号码是否准确、真实或常用,在使用中,细心留意号码有无停机。收集信息要有恒心,信息整理要有恒心,平时发送信息需要恒心,及时的信息回复更需要恒心。班主任可能随时会收到家长的短信,班主任在收到家长短信后应尽快回复,第一时间解答家长的问题,否则就达不到“家校互动”的目的。“校讯通”本身就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概念,互通信息,及时反馈,不及时回复家长,是对家长的不尊重,也削弱了“校讯通”系统的交流功能。凡事只有坚持不懈,家校的沟通才会时时刻刻,细水长流,润物细无声,家校的互动合作才会有实效。
(三)教师要注重方式与方法,
教师应该尊重家长,倾听家长的心声,理解家长对孩子的关爱。真诚对待家长回复的短信,交流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话语采用婉转、协商方式,有利于家长接受,不能将“校讯通”变为教师向家长投诉的场所,孩子回家受到家长责骂,反而在师生之间产生隔阂,怨恨老师。学生有进步应该及时发短信表扬,学生存在问题或犯错误,教师尽量先讲孩子的优点、进步,再婉转地指出其错误,并认真分析,实事求是的告知家长,让家长认识到孩子的不足,有利于家长与教师共同纠正孩子的错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四)教师要严谨校对,选择合适的场合和时间   
班主任在发送短信的时候必须认真检查,尽量避免出现错漏字或病句等。而且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发送出去,重要的内容要发送两次,以防接收不到。垃圾短信更是绝对不能出现。班主任在发短信时如果经常出现错漏字或病句等情况,就可能影响到家长对老师的能力和态度产生怀疑,威信降低,不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如果不经过严格的筛选,把不适合的短信或者是垃圾短信发达家长那里,就会更加影响老师和学校的形象。
教师应尊重家长与学生的感受,发送信息也应注重场合和时间。所谓“场合”是指发送短信时选择面向全部家长发送还是单独发送。当表扬某些学生进步时,可以采用发送全体家长,有利于对其他学生起到激励作用;而当批评、反映问题时,只能单独发送信息,切忌全体发送信息点名批评,这样会伤害家长、孩子的自尊心,反而不利于孩子成长。所谓时间,第一是指注重信息的及时性,如重大事件及时通知;第二是指发送信息应避开家长休息时间;第三是指批评教育应冷静处理,不能在事情没有弄清楚之前发送信息。
六、结语
孩子是我们每个人的希望,“校讯通”让家庭教育成为课堂教育的延伸,借助“校讯通”这类信息化教育辅助工具协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家校教育思想的统一,实现老师与家长之间真正的对话,促进家校教育的互动,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原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 07: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