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5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物理优秀教学论文微格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6 22:12: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学物理优秀教学论文微格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   近年来,我校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教研道路,提出培训、教研、科研三位一体,但是,事物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在我们的工作中,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问题,不断产生,同时,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教学提到了较高的高度,通过微格教研的优势,从学生为本的理念出发,辅助我们去进一步的研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改进的、提升的问题,更好的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科学性、规范性、有序性。微格教学研究是指对上课教师的某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活动环节、学生的现场生成环节、学生的前概念环节等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或仅某一点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录像机记录,从某一点进行深入剖析,共同分析优缺点,然后再次研究,直至掌握更加有效的研究方法。从而达到更加优化的目的。
[关键词]  学情   微格   物理教学   
[引言]
微格教学研究具有很强的功能。通过微格教学研究,可以客观、全面的及时反馈;可以进行课后指导点评;可以更好地进行双向交流;可以实时远程评价等。
A.客观、全面的及时反馈评价功能。微格教室的主要优势就在于它的及时反馈评价功能。这个过程应该通过在本教室内部对上课教师活动的存取来实现。它可以通过简单的摄像头录制或现场播放上课教师自身的表现,使其能够了解自己的表现,学会自我“诊断、治疗”。
B.课后指导点评功能。因为教师能力的有限,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盲点”。因此指导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使教师在自身不更正的情况下得到更正。课后指导点评功能是指导师通过网络点播新教师的课堂实录,将教师不正确的语言、行为和教案采用特殊的再录设备进行标识后再返还教师,使教师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并事后更正。
C.双向交流功能。听课教师与上课教师之间的交流,能够使上课教师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在与上课教师的交流中,也可使听课教师更多、更深刻地了解上课教师,为更深入、正确的指导打下基础。双向交流,可以在本室进行面对面交流,也可以在各室间或各间和控制室间通过录播系统进行双向交流。
D.实时远程评价功能。在当今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微格教室不仅应实现本地的及时交流、反馈和指导,更应具有远程评价功能。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即可以实现远程的视频、音频传输,远程的评价人员可在异地实现评价。这样,研究的成本、范围和效果可大大提高。
一、学生学习物理的学情:
对于我校学生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能较好地掌握高中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在历年的高中物理会考中能很好地完成系统性的学习,A率多时能达40﹪以上,合格率大多是100﹪通过。对于物理课堂,教师能很好的控制,能较好地展开有效教学;对于物理实验,老师能及时的开展且详细的解读;对于物理问题,学生能较好地进行思考及时能与老师沟通;对于物理作业,学生能较好的完成且及时订正。但在以下方面也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
1、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不够。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到哪里算哪里。碰到问题应付一下,没有真正想弄懂它,考虑问题带有片面性,肤浅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6 22:12:23 | 只看该作者

2、学生掌握物理方法与理解能力不够。高考物理学科提出了要考查考生五个方面的能力,同时指出,理解能力是基础,只有理解能力提高了,其他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而理解的基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只有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才能深入、透彻,理解能力才能提高。从学生的现状看,绝大部份学生学习物理仅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没有真正把物理的规律与方法。
3、学生运动物理思维与动手能力不够。学生对物理数据的运算和处理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较差,对物理问题的过程图景分析还很模糊,对动手做实验不够重视,不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设计能力较差。
4、老师更注重物理考试的结果,对物理概念的形成与物理规律的探究不够。由于教学进度与学校的任务,有时较快的完成新课教学,而更多的注重传统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将学生作为一纯粹知识的载体或解题机器,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老师更注重学科知识的纵向挖掘和强化训练,对学科的横向拓展、边缘渗透不够。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把枯燥的知识进行落实与巩固,失去了物理教学的内涵的真正兴趣,对物理生产与生活的有趣现象更多的做为自学材料,使得物理课堂教学变得有一点失真。
6、老师更注重常规教学,而对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落实的不够。实验的过程隐含了丰富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包括了操作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也包括思辩性的猜想和假设,逻辑的思考和论证,准确的测量和数据分析,严密的推理和清晰的表述。由于学生对本身实验的重视不够,加上实验室有些器材比较破旧,导致学生的实验落实不够。
二、基于学情进行微格物理教学研究:
(一)、基于学情进行微格物理教学研究,形成有效的概念课教学导问的策略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物理事实的一种抽象。它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学生在学习物理时,要不断地建立物理概念,若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因此,概念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立起科学的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 
微格物理教学中,设问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概念教学能否顺利展开。物理概念教学应该有以下四个环节:1、概念的引入;2、概念的建立;3、概念的理解;4、概念的巩固与深化。四个环节中,只有教师的设问设置恰当,诱导启发提问学生,层层深入,才能让学生建立相应的物理概念,并对概念有着自己的深入理解。反之,在理解与运用物理概念时就会出现思维障碍,无法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那么,怎样的设问才是有效的?
1、导问要有明确性。设问要题意清晰,指向明确。由于学生学习物理概念时,可能外延内涵理解不清或“前概念”干扰因素等,造成概念模糊,如果问题笼统含糊,没有针对性,学生就不知从何入手,抓不住要害。只有设问具有明确性,才能起到启发学生思维,引领学生探索未知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6 22:12:30 | 只看该作者

2、导问应具有层次性。设问应有序递进,思维逐次深入,教师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做法,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只是“现成”答案的裁判,或知识的占有者、阐释者。
3、导问的适切性——面向多数学生,符合认知水平。在瞬时速度概念教学时,由于学生知道的是平均速度,但如果直接提出瞬时速度是某点的速度,学生就很难理解。此时,要确定某一点的瞬时速度,可在该点附近取一小段位移,求平均速度,当位移足够小的时候,所得的平均速度就是该点的瞬时速度了。所以这时候进行一些设问就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4.导问具有拓展性。在进行《外力作用下的振动》教学中,如何设计受迫振动的周期等于驱动力的周期,而与固有周期无关的教学设问。我们通过微格教研,对同一段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改进教学的设问有效性,提升了教师思维的广度。
(1).通过学生的知识经验进行导问
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学生走进课堂,并不是“空白”的白纸,由你涂、画和书写,他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
课堂实录片断一:
阻尼振动的振幅随时间会不断地减小,能量也不断地减小。
问1:要想它的振动一直振动下去,有什么方法?
生1:施加一个外力。
问2:对这个外力有什么要求?
生2:周期性的外力。(驱动力,对应的是驱动力的周期)
问3:这种振动叫受迫振动。它的周期与什么有关。
生3:驱动力的周期有关。
问4:与本身的固有周期有关吗?
生4:无关。
(2).通过知识应用进行导问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科技、生产、生活实际,设计知识运用类问题,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实录片断二:
播放跳水天后郭晶晶三米跳板的视频。
问1:跳板做什么振动?
生1:受迫振动。
问2:受迫振动的周期与什么有关?
生2:驱动力的周期有关。
问3:与本身的固有周期有关吗?
生3:无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6 22:12:37 | 只看该作者

(3).通过物理实验进行导问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途径。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方案改进等都可以成为物理问题设计的内容。
课堂实录片断三:
通过学生小组实验:有节奏的拍打手,让手拿着的弹簧振子运动,
问1:振子做什么运动?
生1:受迫振动。
问2:这个实验中有哪些周期?
生2:受迫振动的周期、驱动力的周期、振子的固有周期。
问3:以不同的节奏拍打,这三者有什么关系?
生3:受迫振动的周期等于驱动力的周期,而与固有周期无关。
比较微格教研前后:
第一次课堂实录之后,同组教师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课堂教学设问层次低,是非问比较多,不能判断学生理解程度;第二,教学设计环节预设性很强,很好应对现场生成;第三,学生课堂气氛一般,接受式理念较强。第二次,通过反复播放录像,进行自我反思,确定了知识应用设问设计,与第一次比较,学生课堂气氛要好,启发式设问的理念有所增强,但设问仍具有机械性。第三次,通过专家引导,同伴微格教研,提出了实验情景的设问方式,与前两次的课堂不同的地方是:教师的设问非常从容,教师的语言非常精炼,教师的行为非常轻松,这种方式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可以进行推广。
三次设问的方式不一样,提高了教师的思维广度。首先,拓展设问的微格教研,让教师掌握更多的设问方式。这样的微格教研,有知识的关注,又有思维能力的开拓。其次,拓展设问的微格教研,更贴近最近发展区,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再次,拓展设问的微格教研,扩宽了教师的知识、方法、思维的广度。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问题作为思维的起点和动力,对于设问者就更加显得重要了。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设问进行微格教研,更好的把握课堂设问的艺术,让课堂变得更加有效,也更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


(二)、基于学情进行微格物理教学研究,形成有效的规律课教学导问的策略                                    
有效课堂导问是指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在规律课教学的设问中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微格物理教学设问,形成有效的规律课教学设问的策略。
1、“设疑式”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独立思考;
2、“逗趣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思;
3、“对比式”可以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6 22:12:43 | 只看该作者

4、“刨根式”能帮助学生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促使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
5、“比喻式”能帮助学生发生联想、想像,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6、“辐射式”能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7、“求同式”能引导学生从相异的事物中,找出相同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
8、“伏笔式”能铺路架桥,暗示出事物的途径和方向,为研究新问题留下伏笔:
9、“自成靶子式”的提问,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警戒”的敏锐状态,从而从反面锻炼了其思维的判断能力,培养了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一次提问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问、怎样问。"层递式"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分割式"提问是指把整体性较强的内容分割成几个并列的或递进的小问题来提问的方法。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范围太大,学生不容易回答完整,教师可以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分割式提问,把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扩展式"提问是指把现在所学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提问的方法,能够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
"直问"是指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以便直接寻找答案,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使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曲问"是一种迂回设问的方法,问在此而意在彼,针对学生疏漏、模糊处,抓住关键词为突破口进行曲问,会使学生番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忌僵化采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提问,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要能使学生看到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这对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以“问”引“问”策略,就是要发挥有效提问的这种功效作用。我觉得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最高价值性应该就在于此。这里的以“问”引“问”策略中的第一个问,是指教师提出问题,第二个“问”是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即以“问”引“问”,指的是教师提出问题能引导或指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基于学情进行微格物理教学研究,形成有效的实验课教学导问的策略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观察和实验,不但可以学到真实的知识,而且能够初步获得研究物理的本领。物理实验的目的是:训练学生掌握物理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了解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某些物理学理论。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整合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实验课不同于课堂教学,仅有15分钟左右的时间留给教师,其余时间均需交给学生进行操作、观察、思考、分析。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笔者在多年的物理实验课教学中作了一定的探索,始终认为,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若能把握好设疑的时机和方法,创设诱人深思的问题情境,就可以充分发挥物理实验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物理实验课多边活动的顺利进行;也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及时反馈学生信息,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微格物理教学设问,形成有效的实验课教学设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6 22:12:49 | 只看该作者

1、悬念导问法。兴趣多是由疑问和惊奇引起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和实验,能提高观察和实验的目的性和有效性。上物理实验课时,若能根据实验的内容巧妙地设置一定的问题,给学生造成“悬念”,自然会激发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兴趣,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多用电表的原理”实验时,可以设计下列提问:(1)我们在第四节中已经学习过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和量程较大的电流表的原理,能否将电流表改装 成测量电阻的欧姆表呢?(2)电压表、电流表、欧姆表都要用到表头,能不能让他们共用一个表头而组合在一起呢?这些问题的提出将会牵引住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会集中精神实验,并且在实际操作中边观察边思考。让学生带着“悬念”去做实验,在实验中解答“悬念”。这样的实验教学方法可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起到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2、连环导问法。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按教学的需要,对某一个实验巧妙地设计一连串的问题。问题串的设计应该考虑学生思维的连贯性,问题之间逻辑上要紧密衔接。例如,在教学“多用电表原理”时,可以设计如下几个问题:(1)那一个欧姆表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哪个位置是用来测电阻的呢?(2)从例题中的第二问同学发现当外接电阻等于欧姆表内部的电阻时,电流的指针指向有什么特点?(3)同学欧姆表的刻度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刻度进行对比,同学发现什么特点了吗?由于这些问题一环扣一环,使学生在实验时,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精力自然会集中。     3、分解导问法。对一些比较重要的而又难于理解的操作步骤,可以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向学生提出,以达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将难点分散,易于问题的理解,强化记忆的目的。例如在做“多用电表原理”实验时,关于加入蒸馏水的作用,可分成以下几个问题:(1)用导线把A、B直接连起来,此时应把可变电阻R1调节为多少才能使电流表恰好达到满偏电流?(2调到满偏后保持 R1的值不变,在A、B间接一个150Ω的电阻R0,电流表指针指着多少刻度的位置?(3) 保持 R1的值不变当电流表的示数为2mA时,A、B间接入的电阻为多大?(4) 保持 R1的值不变当电流表的示数为6mA时,A、B间接入的电阻为多大?(5) 保持 R1的值不变如果把任意电阻Rx接在A、B间,电流表读数Ix与Rx的值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些系列设问,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自然归纳出其答案,并且记忆深刻。
4、矛盾导问法。在进行实验时,巧妙地利用某些“矛盾情节”向学生设问,亦可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实验“多用电表的原理”中,可设问:测电流和电压时有外电源可以使G表指针发生偏转,当测电阻时没有外电源,G表的指针如何发生偏转呢?通过这样一问,沉闷的课堂气氛自然会活跃起来,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有关知识。这样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英国科学家波普说过:“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触发新问题的问题。”问题——解决——新问题——再解决——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发展创造能力。学生的思维正是在这种螺旋式的过程中得以有效提升。“问题驱动”复习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地设计问题链或问题组,把学生的学习设置在具体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师生互动等方式解决真实的问题。在学生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9 22: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