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学科自主高效课堂的构建
摘 要:当今社会,对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是一门较为重要且非常实用的课程,对于学科整合也很有帮助。那么,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拓宽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自主高效,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是初中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本文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等方面阐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做法,力图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自主高效的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高效;课堂教学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是一种文化水平的标志,所以信息技术在初中阶段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拓宽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自主高效,从而将学生引入到新的理念上来。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是初中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现就本人的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 课前展示,自主复习
温故而知新,我们教师要及时地引导、组织和提醒学生去复习,防止遗忘,不要等到知识已经遗忘的差不多了,到需要引用时才去复习,这样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
由于信息技术课每周一节,所以上课之前的复习就很有必要了。刚开始教学时,我很纳闷,自已上次讲课时说的话都能回忆起来,怎么学生们都不记得了呢,让他们也像我一样把知识梳理并讲出来,是不是就不容易忘掉呢?我让学生每个小组推荐两名学生轮流做为主持人,两名主持人课前把要复习的内容以及复习的形式准备好,我最后把关。这样在新课前学生们自己就可以组织复习旧的知识,两名主持人可以为答对的小组加分,同学们积极性非常高,复习的效果也比预期的要好。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情境,是学生产生兴趣,产生联想的物质基础。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我在导入这一环节,经常创设问题导入,比如在学习《键盘和鼠标》这一课时,我就会问:我们平时使用计算机用手操作最多的硬件是什么?生答:键盘、鼠标。问:键盘和鼠标同学可能都会觉得自己用的挺好的,可是它还有很多功能可能是你不知道的,它可能会让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也比较喜欢用演示导入法,比如在《图文并茂的电子报刊》这一课,我就先让学生看一张精美的电子报刊,并鼓励他们自己动手也可做这样精美的电子报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对比法,与时俱进法(用孩子们当前最关注的事情导入)等等,总之就是为了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快速地吸引到课堂中来,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
三、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有些老师喜欢自己讲,学生认真地听,而且把每个内容都讲得详详细细。我认为这种方法不太妥,没有给学生大胆探索的空间,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扩展,思想容易被框死,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容易形成被动学习,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不到培养,老师还非常累,可谓费力不讨好。
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当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时,往往顾此失彼,课堂纪律难以调控。针对以上两点我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