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2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数学教学论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5 22:0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学数学教学论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晋江市侨声中学  郑新疆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正深入、广泛地应用在数学课堂教学实际当中,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变革。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为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绩效作初步的研究,笔者以《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这一课中探究抛物线轨迹的教学片段为例,对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与非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对比实验。
1 实验过程
1-1 问题设计
如图1,点F是定点,L是不经过点F的定直线。
C是L上任意一点,过点C作PC⊥L,线段FC的垂直
平分线M交PC于点P。移动点C,观察点P的轨迹。
问:①点P满足什么样的几何条件?
②如何通过借助实际模型研究满足条件点P的轨迹?
1-2 实验对象
笔者以所任教的两个教学班为实验对象,甲班60人、乙班62人。两个班级是平行的,上课气氛、活跃程度、听课习惯都差不多,在以往的几次教学检测中,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标准差等都不相上下。
1-3 实验方法
甲班借助教具(木展板、直尺、三角板、图钉、细绳),
而没有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先提示教具的使用方法,
然后学生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会遇到困难,
教师作适当启发、引导。由于“问题设计”主要是探索轨迹,
故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包括自己动手做小实验)。欲求点P
运动的轨迹是何形状,考虑到研究P的运动轨迹单凭说教比划
学生是不大容易理解的。于是先让学生自主动手探索一番。
教师巡视发现:部分同学边思考边画图,部分同学借助教具用铅笔做实验,部分同学相互讨论。5分钟后,已有少部分同学得出结果;10分钟后,大约有一半的同学得出结果。最后,教师再适当作了总结性的点评。
乙班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预先做好了一个
《几何画板》的课件,把点P的运动轨迹做成动画,
跟踪点P的运动轨迹,题目展示后,学生稍作思考,
教师一按动画按钮,轨迹马上就展示出来。整个过程
借助多媒体展示,感觉学生好理解多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5 22:02:39 | 只看该作者


1-4 教学过程反馈
1-4-1 教学用时对比:从“问题设计”展示到教师点评完毕,在甲班用时约18分钟;在乙班用时约12分钟。
1-4-2 教师直觉判断:在甲班,学生自主探索、交流讨论较多;探究出来的学生喜形于色,部分学生是通过合作讨论、争辩中理解问题,直到下课还意犹未尽,相互交流讨论。在乙班,在教师讲解点评过程中学生频频点头,学生反映较好、气氛热烈;教师讲解完之后,学生一脸轻松,看情形能理解问题的学生面比较广,下课讨论的人不多。
1-5 迁移反馈测试
为了检测学生对“问题设计”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对抛物线定义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与非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的比较,设计以下几道课堂练习作为迁移能力检测,以期反馈学生对抛物线定义的掌握情况:
测1 动点到点(3,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x+2=0的距离大1,则动点的轨迹是(  )
    A.椭圆    B.双曲线    C.双曲线的一支    D.抛物线
测2 若点 及抛物线 上的动点 ,则 的最小值是( )
    A.        B.         C.             D.  
测3 已知点 在抛物线 上,那么当点 到点 的距离与点 到抛物线焦点的距离之和取得最小值时,点 的坐标为(   )
A.        B.         C.         D.
    (命制意图:考查学生对抛物线定义、轨迹的理解,抛物线的定义的应用。)

1-6 测试结果统计

表1 得分情况统计表
        答对0题        答对1题        答对2题        答对3题        总计
甲班        0        2        23        35        60
乙班        3        12        19        28        62
   
表2 学生迁移能力测试分析表
        数学期望        标准差        满分率        零分率
甲班        2.55        0.56        58.3%        0
乙班        2.16        0.9        45.2%        4.8%


2 计算机辅助教学所带来的积极效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5 22:02:44 | 只看该作者

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其直观形象的形式、丰富的教学信息内容、快捷的传递方式,为数学教学改革带来了一片生机,它使得数学教学由平面走向空间,使静态变成动态,把抽象化为具体,大大提高了数学教学的实效。
2-1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带来图文并茂、视听合一的效果,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教学实际恰当地选择的画面、音乐、动画等,就可以在学生的大脑内留下深刻的印象,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2 活化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计算机辅助教学将声音、图像、动画、文字等融为一体,利用其直观、形象的作用,可将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可以再现、模拟我们所需的情景,活化教学内容,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3 提高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
多媒体自身的魅力无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生动、形象作用,就可以把抽象的静止内容转化为动态的直观的感性材料,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素材,建立表象并引导启发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推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3、实践反思
多媒体技术确实拥有诸多优势,但它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过分依赖现代教育技术,势必导致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影响教学的实际功效和长远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更好地体现“优势互补”,既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1 不能因为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而忽略了传统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是人所共知的,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考虑能否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能力。这也是判断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得好与不好、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不考虑其他方面因素影响,本次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本片段教学在乙班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授课时,虽然教师自我感觉已经把教学内容讲解得很清楚、透彻,学生也自我感觉良好,但从表2数据反映的情况来看,乙班学生的这种感觉良好可能只是局限于已讲题目的理解、掌握,最终学生的迁移能力却比甲班用常规教学手段提升得慢。可见信息技术虽然具有强大的功能,但若不能合理使用,效果比传统教学不好,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能就低。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手段时,不能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就丢了传统教学手段,一定要注意考虑如何才能恰到好处地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相辅相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5 22:02:47 | 只看该作者

3-2 不能因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介入而忽略了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学习除了要听得懂、看得懂,更需要通过动手、动脑的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实践中经历思考的过程,探索各类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进而逐步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而一部分教师为了提高效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往往给学生实践探究的机会很少,甚至没留给他们充分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不进行启发式教学,过一段时间,学生将越来越多地依赖多媒体、依赖教师,自身却懒于思考、懒于探索,体会不到思考想象带来的成就感,思维也得不到真正的发展。对于部分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不要认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代替学生思维,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教师一定要适当控制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使用范围、使用时间。同时要考虑再与其他教学方法整合,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否则容易造成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的不足,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受到抑制。
3-3 不能因为多媒体辅助教学方便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
计算机是教具,更是学具。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不能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与教学的优化等同起来,而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教材的内容为基础,合理设计。教师除了考虑如何更好地“教”以外,更要优先考虑学生的“学”,要考虑用怎样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扎实,又要考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是社会进步发展的产物,是时代的进步。它也有两面性,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关键是看如何运用。它应是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辅助,而不能替代。在应用时要努力挖掘信息技术的优点,把抽象的知识和生动的情景有机结合,把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有机整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数学的本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20: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