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28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0年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苏教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22:3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六年级下期语文期中调研试卷
      卷面分:5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4分每空一分) 
1、“一心一意”一词中“一”都读第四声。(  )
2、“煤”、“油”、“储”这几个字都是左右结构。(   )
3、“你今天必需把生活必须品带来。”(  )
4、“大家沉醉在节目的欢乐里。”这句话是正确的。(   )
二、按要求写词语或句子。(10分)
1、照样子,写词语。(2分)
例:白雪——雪白 
(   )    (   )   (   )  (   )
2、关于“建筑物”方面的成语:                        (4分)
3、照样子,写句子。(2分)
例:考场上真安静,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见。
我心里很紧张,                           。
4、请向你的朋友推荐你喜欢的名言:                               
                                                                       。(2分)
三、把下面这句话用简化字端正、整洁地写在横线上。(4+3分)
   經歷了这件事后,王明確實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 今后應該多学习。
                                                                                
四、按要求填空(7分)
1、常记溪亭日暮,           。
2、祸兮,         ;福兮,         。
3、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积累了许多古诗名句,如表达戍边不得还乡怨情的诗句“          ,         ”;表达边关将士渴望“良将”的诗句“              ,                                 ”。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7分)
(一)《埃及的金字塔》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mótiāndàshà(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
走一公里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qi chéng(      ),这些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
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
需要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很jǐnmì(   ),几千年过去了,
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fēnglì(    ) 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
多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30年时间。
1、看拼音,在括号内写汉字。(2分)
2、这一自然段中可以看出埃及金字塔的特点是:                                       
          。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            等。这样写的好处是:                                                                 。(5分)
                         (二)荷包蛋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在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
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一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一碗。“让爸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
“孔融七岁能让梨,你10岁了啦,该让蛋了吧!”
“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
“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给咬一半。
“不后悔?”
“不后悔!”儿子又咬了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
父亲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两个荷包蛋告诫儿子。//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在上边,以碗上边
无桌,问儿“吃哪一碗?”
“孔融让梨,我让蛋 !”儿子笑着端起了上边无蛋的那碗。
“不后悔?”
“不后悔!”儿子说的坚决。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蛋,下藏一个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在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
“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了自己碗里面也藏卧着的
荷包蛋。
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
1、给短文加个题目:               理由:                                  (3分)                        
2、短文中已经用“//”分了段,请写出第一段的段意。(2分)
                                                                              
3、想一想,在文章最后父亲会对儿子说句什么话,请写在横线上。(3分)
                                                                       
4、下两题任选一题;(3分)
(1)请你评价一下这个孩子。(2)请你评价一下这位父亲。
                                                                        
(三)尊重卑微
①我偶然读到一篇英文课文,讲的是蚂蚁。
②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它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动。
③你知道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④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⑤每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凶猛的山火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⑥(    )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  )会全军覆没。
⑦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微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只看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⑧尊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象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自己的精神穿过我孱弱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⑨世上堪称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指精神。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 在⑤⑧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2、 第④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把“抱成黑团”的蚂蚁比作“雪球”?           
                                                                      (2分)
3、 第⑤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                  
                                。蚂蚁逃离火海的行为体现了两种精神:一是:                      ;二是:                                     ( 3分)
4、 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相关的哪些人,哪些事?请选一个方面,用简要
的几句话写下来:                                                                                                    。(2分)
六、作文:(40分)
你的身上总有许多闪光点,这足以让你自豪,足以让你值得为自己喝彩!请你选取自己在生活中的闪光点,以《为自己喝彩》为题,写400字左右的作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22:35:00 | 只看该作者
苏教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rar (12.3 KB, 下载次数: 82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作文网友  发表于 2010-11-9 21:43:00
没用了快复习吧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3 18: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