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士兵突击》带给我们的德育教育启示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5-1-2 22:00
标题: 《士兵突击》带给我们的德育教育启示
《士兵突击》带给我们的德育教育启示
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小学 周青玲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表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立德树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再一次提到了教育改革的首位。
长期以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都存在着形式与内容脱节、收效甚微的困境。其中,缺乏贴近青少年实际生活、符合青少年特点的教育方法是产生这一困境的重要原因。空洞的说教、无味的灌输,让现在的学生逐渐远离德育,远离正确的善恶是非判断。
《士兵突击》是2006年热播的一部军旅题材电视剧,描写了一个士兵成长的经历。也许是拍得太好了的缘故吧,其后各大卫视不断重播,我也跟着看了一遍又一遍,作为一名教师,边看边想:许三多就像我们所谓的差生,而他成长时期的几位班长连长队长就像我们不同科目不同时期的老师。许三多和我们所谓的差生有多少相似的地方?我们和史今、高诚、袁朗又有哪些不同呢?许三多从那么笨的一个人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士兵,我们为什么整天在抱怨差生教不会呢?《士兵突击》受到热捧也间接地迫使我们思考:怎样将那些空洞无味的道德说教变成受学生们的喜爱的东西呢?或许从中可以获得一些德育教育启示。
一、许三多的成功源于他本身具有的善良和执着。
   外部环境重要,内因更重要。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也是一个人成长的最重要的因素。一个人本身所具有的品质,决定他将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获得怎样的成功。许三多本身就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执着的人,这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所以,许三多的成功就理所当然,就一点也不觉得意外了。
二、像史今一样,始终用欣赏的眼光去培养学生的自信。
许三多,木讷、呆板,做事总是慢半拍。他绝非传统意义上的千里马,可是史今却是他的伯乐,始终用看待千里马的眼睛去看待这个笨拙的孩子。三多刚进入三班这个优秀的班集体之初,他理所当然的受到轻视和排挤。这时,史今班长以一个优秀教师特有的宽厚,把学生的成长放在首位。他爱自己倾注了全部心血的班集体,也希望他好,他表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博大胸襟。他说:三多来了,就是我们中的一员,钢七连“不抛弃,不放弃”应从“不轻视”开始。他始终关注这个茫然的兵。他的态度无疑会对班里其他人产生影响。因此,我想,在史今高度关注,悉心关怀三多的同时,也一定把宽厚良善的种子播在了每一个三班学生的心中。史今的“三多,你能行!”让这个笨笨的孩子身体里产生了一种叫做“潜力”的东西。正是有了史今的鼓励和关注,他成功地缓解了这个集体里其他成员和三多的矛盾,也改变了他们的态度。三多开始被人接纳,开始转变,和其他学生一起在操场训练,被同学玩笑地追跑,他破了纪录,争了荣誉,抓了俘虏……他的逐渐培养起来的自信让他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史今是一个可以让别人心里开出花来的老师。
三、袁朗却是一个另类的让人从心底里敬佩的有思想有实力的教师。
和温情的史今相比,袁朗绝对是个另类,他的教育教学充满了神秘感,变化莫测又独辟蹊径。学生们不仅是喜欢他,还彻底地被他征服。对于老A学生的选拔培养他有自己的标准,三多外表平凡,表现木讷,大家看到是他的傻,而袁朗看到了他的真。这位老师把学生的品德培养和人格塑造放在首位,技能可以训练但品行千金难买。他要求他的学生能适应团队生活,他喜欢真诚,厌恶虚伪。他的价值导向让他打造的集体不仅拥有战斗力,更加具备凝聚力和向心力。品德不好,成绩再好也不会被他肯定。成才那么优秀,但唯独不能得到他的青睐。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5-1-2 22:00

他的教学方式永远不拘一格,但他的学生却都很受用。他们凝聚在他的身边,听他调遣。他们尊重他,欣赏他,背后说点小坏话,可心里又那么喜欢他,从教育的角度看。袁朗之所以成为这个让人又爱又怕的教师起码有以下原因:他有实力。他在可视条件极差的情况下展示了百发百中的射击功底从而向大家证明,我比你们强大不是虚的,是实实在在的。实力才真正具有说服力。正如一名老师想收服学生必然要有让学生服气的专业能力一样。袁朗真诚。在特训队的队员中,袁朗最喜欢的算是许三多了,他喜欢他的执着认真、他的善良坚定,喜欢三多温暖的内心世界。元朗是真诚的,对三多的教育是褪去浮华,心与心的交流。在德育教育里,真诚是最强大的力量。袁朗聪明,不仅仅是表现在小聪明上,更表现在大智慧上,他的小聪明只能对付像三多这样心眼不多的学生,向吴哲那样的“人精”就必须用大智慧去收服。作为一名职业军人他以一席有关军人人道的理论,让吴哲深切的理解了这个曾被他称为”恶人”,“烂人”的教官。
许三多虽然驽钝但内心感情丰富,他向往袁朗的强大,欣赏袁朗的智慧。如果说史今用温情让许三多从一个农村的傻蛋成长为一个堂堂的士兵,那么袁朗就让三多从一个普通的士兵蜕变为“兵王”。史今让三多找到了意义,袁朗让三多寻找到了梦想。人生有幸结识和经历这样两位老师,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幸福。
在我们的学生当中。有聪明的“吴哲”,机灵“成才”,但更多的是资质平庸的“许三多”。作为老师应该常常扪心自问:我们是否用“史今”式的温情去温暖他们渴望被关注的心灵,又是否在用“袁朗”式的尊重去给他们一个梦想起飞的平台呢?无论教师工作方式是怎样的,无论面对的是怎样的个体,对学生“不抛弃、不放弃”的深沉情感才是教师工作的真正依托。
四、永远要求学生第一的完美教师高诚。
    他始终要求学生和他一样,水平要高,能力要强,反应要快。他要求自己必须是第一,要求自己的钢七班必须是第一。要做就得做尖子,要赢就赢得漂亮。他的“争气”教学理念根深蒂固,也深入人心,特别是深入学生们的心。有了这样的要求,在教学上,他身先士卒,要求孩子们做到的,他首先做好。演习中,训练中,他和战士们摔打在一起,也是一身泥,一嘴土,一不留神还被三多抓了“舌头”差点过气儿……他的示范引领作用极大地鼓舞了学生。我想,在七连,学生们都是对连长服气的,这个服气,是对他的领导魅力,他的个人教学,他的综合素质的服气。
  在教学过程中,高老师很注意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伍六一同学就很优秀,虽然这个优秀学生有时有点皮,比如抢老师的烟或者踢老师的屁股之类的,但是他品学兼优啊,高老师是赞许有嘉。还有史今同学,成绩优秀,特别是具有一定的管理组织能力,高老师就充分发挥他的积极作用,从不吝啬表扬:“你是我最好的班长!”让人倍受鼓舞,干劲十足。
  其实,高城老师最让人称道的是他的带班风格——凝聚的艺术。在他的培优班里,都是能人,都是强者。一班这样的孩子要他们都学好容易,可要让他们拧成一根绳却需要花费更多的心血。
  高老师总结的“不抛弃,不放弃”的班训深刻地在每一个七连同学身上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在这个只出产优生的集体里,在这个人人都强,整体更强的班级里,没有人抛弃伙伴,没有人放弃信念。这一切都因为有一个“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这一切只因为创造这个“不抛弃不放弃”的高老师。这就是个人魅力所在,个人风格所在。
  这个看起来高高在上却永远热情的高老师是真诚地爱着他的每个孩子的,真心地爱着他的钢七班。他用爱打造着理想的团队,也用爱锻造着理想的士兵。他爱学生!演习中放小帅的那一马里有太多良苦用心,离别时搂着史今在车水马龙的北京街头里有太多伤感。还有伍六一,恐怕今生,这个高傲的将门虎子也不会为了自己像为了六一那样求人走后门。还有三多,是他离开七零二团开口问团长要的第一人,恐怕不仅是喜欢吧,连最后那场戏“老子很生气”时都是用的医药包砸的三多。还有成才,曾经的心动曾经的心痛,他绕道去五班,“五班让连长都服气”的背后恐怕就是连长用自己的方式对这个小子的提携和扶助。
  他爱他的兵,正如老师爱自己的学生。不管这孩子犯过多少错,去过多少地方,又拜了多少师,学了多少本事,他还是打心眼里喜欢。铁面背后的柔软竟也温情脉脉。
  这就是高城,他的培优班里没有孬种,没有输家。
  《士兵突击》,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希望。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