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1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语文获奖论文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渗透审美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 20:50: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学语文获奖论文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渗透审美教育
【摘要】
     一节语文课,宛如一首诗,一幅画,一曲歌……或清秀,或婉约,或豪放,花香鸟语,诗情画意;春水淙淙,波澜起伏……语文课,一路快乐着思考着走来。
信息技术使教育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像为一体,为课堂教学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空前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使用教育的时空界限,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架起一座桥梁,也为语文教学插上了翅膀。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化不可能为可能,大道无形,行者无疆。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徜徉在语言形象的园林之中,闲步漫游,曲径探幽,得陶醉之情趣,尽求索之愉悦,踏上一条充满轻松愉快的学习之路,感受美的魅力,自然会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何谓语文呢?
①语言和文字和文学
语言和文字,即为语文的双基,意在提高学生的听说,②语言读写能力,——体现着学习语文的“现实”性;
语言和文学,则为语文的较高要求,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意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了语文的“浪漫”性。学习语文课就要注重积累、感悟、实践和综合学习,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将有利于营造新型的学习型社会,营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学习语文课,就应让“现实”和“浪漫”二者结合起来,让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  整合   美
一、怎样才能让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呢
     (一)、愉悦的氛围贯穿课堂始终
如果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只有学习,只有作业,只有纪律,而没有理想,没有未来,没有歌声和笑声,没有快乐的因素,那将注定是失败的。作为教师,其首要任务是具有引导力和激励能力。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是改变的力量。教师就要像春风解冻一样,让学生坚冰消融,调整为阳光心态,乐在学中。
音乐是最能浸入人心灵深处并打动人的。为此,学习《小石潭记》课前采用配乐朗诵,一曲《高山流水》抑郁忧伤的古典乐曲带学生走进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心境;学完《背影》播放阎维文的《父亲》,“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打动着学生的内心,升华了学生对父爱的情感,给人意蕴未尽之感。当学生学习沉闷时,师生一起歌唱苏红的校园歌曲《我多想唱》来释放压力,放飞心情。画面的感官也能触动学生的愉悦之情,学习《春》一课则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让学生欣赏“春风春雨春光美,春花烂漫春明媚”的浓浓春意,激发学生只有播种才能收获,激励学生珍惜人生的春天并为之努力奋斗。学乐精神是建设学习型课堂的关键。当一个人法喜充满,学乐融融的时候,才是学生成长的开始。
(二)、   无法之法——生为主角自主学习。
1、  课件导学,“思考——讨论——展示——拓展”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构建“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展示反馈,拓展提升”的课堂模式,,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方法先进、内容丰富、实效突出”的新目标。思考力是万力之源。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合作探究,聚焦重点,有滋有味学习。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是收获的过程。把课堂交给学生,方法让学生探索总结,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困难让学生设法攻克,精彩让学生充分展示,课堂呈现一种开放、民主的状态,学生全员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效果当让好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2 20:50:40 | 只看该作者

2、  针对学习难点教会方法
方法比学习更重要,会学比学会更重要。针对学生对背诵感到头痛棘手的问题,我采用“手舞足蹈背诵法”,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让学生根据内容进行充分联想,不要让学生正襟危坐,让学生“活”起来,带上动作激情表演。采用这种办法,我曾经开展了“马拉松课文背诵大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谈“背”变色为视背诵为享受了。学习的力量是兴趣,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就是激励。
3、  根据课的实际做出相应的策略
学习《狼》一课,变换角度,读评故事;学习《皇帝的新装》,采用课本剧形式;学习《李逵见宋江》采用讲故事形式;学习古诗则开展诗歌朗诵会比赛;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篇消息报道时,让学生摹彷新闻记者播报……语文课堂,灵活机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无法之法,视实际情况选择策略。
(三)、“我”作好导演——组织者、引领者和帮助者
作为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和一定的学科素养。“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给学生一点水,自己必须是源源不断的泉水。要想上好一节课,在备课上就要下大功夫,除了备知识,还要备方法,备重难点和易混淆点,精心设计好课件,这样上课才会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画龙点睛,深入浅出,点拨才会恰到好处,终使学生柳暗花明有所获,豁然开朗有所悟。有了丰富而深沉的文化底蕴,上课才会有底气有灵气,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化不可能为可能,大道无形,行者无疆。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应注意
  1、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应该严格控制在“帮助学生与语言接触”的范围内,而不能取代语言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多媒体只有与语言联系在一起时才是语文教学的对象,才能进入语文教学的范畴。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该环境应能支持实现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就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
三、下面是我尝试用信息技术与《小石潭记》的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小石潭记》
科   目        语文        年    级        八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者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音乐、美术、摄影等艺术形式解读文学作品,学生很感兴趣。采用多媒体课件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文章中描写自然风光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艺术审美教育
        二、过程与方法
1. 走入文本,营造课堂品味文字美的氛围
2、启迪思维,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赏读
        三、知识与技能
1、学习文章写景的方法
2、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文章写景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2 20:50:45 | 只看该作者

2、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石潭记》一文,了解了作者和背景,疏通了文意。本文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名篇,历来脍炙人口。他在文中是怎样写景抒情的,又是怎样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来寄喻自己的心情的。
教学活动2         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   整体感知课文 闭上眼睛听课文录音,感受课文的感情基调
2、   联系时代背景
柳宗元被贬来到了永州,他不被重视,只有游遍永州山山水水,写成《永州八记》。他想寄情山水,优美的景色,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鱼儿,的确让他忘记了忧愁,但毕竟是短暂的。空寂的环境,冰凉的石头,勾起他浓浓的愁绪,这才是他心头抹不去的痛。
教学活动3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    一首抑郁忧伤的古典乐曲——感情基调
     淡淡的喜,浓浓的愁,缓缓的流淌出的是一首抑郁哀怨的古典曲子,如果让你给课文配乐的话,你会选什么乐曲呢?(《高山流水》古筝相配)
跟着配音学生读课文,感受作者的失意与哀伤。
(其实呀,中国文人太多这种遭遇了:怀才不遇,抱负难施,惟有借文学抒写出来。不少人官场失意而文坛留名。你还能说出其他这样的人吗?
(1)请一名同学给大家朗读课文,其他同学闭眼听。
(2)找出你最心神向往的景物,展开想象,加以描绘。
(3)生展示。
    我选的是“鱼”。 它们在清澈见底的水中快活地摇着尾巴,似乎在和阳光玩捉迷藏。有的静静地倚在岩石上,透过清澈的水,阳光似乎找不到它们,忽然鱼儿们全游开了,透过斑斑驳驳的树影,张开嘴,调皮地对着阳光吐出了一串串的水泡,还得意地与潭边陌生的人摇尾问好……——活灵活现的刻画,描绘出游鱼悠然自得的情态,构成一幅动静相映、趣味盎然的鱼趣图。
     我选的是“树林”。四周的树林静静地伫立着,它们紧紧地挨着、靠着,似乎除了彼此便失去了依靠,那青翠的脸庞被冷风拥护着,在瑟瑟地颤抖呢。——从中传达出作者的失意心情,符合作者的心境。
     我选的是“溪水”。溪水顺着崎岖的山路弯弯曲曲地流来,一会儿溪水被巨大的山石遮住,只听到潺潺的水声,但是,延伸而来,穿过一段山石后,在阳光照耀下,溪水又熠熠闪光。人生何尝不与这溪水一样,曲曲折折,挫折应该是暂时的,总会也有突破的时候。——思维的火花闪耀,给予掌声鼓励。
   3、一部游踪清晰的风光影片——移步换景
    假如要拍摄一部“小石潭”的自然风光,你是一位摄影师,你如何忠实于原作,把握好你的镜头,找出作者游览的顺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2 20:50:5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活动4          小结
     同学们,艺术确实很美,很有魅力,尽管艺术的形式多样,但艺术是相通的,作者柳老先生的这篇文学作品借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蔓,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为我们创作了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雅深邃的水彩画,为我们谱写了一首抑郁忧伤的古典曲,为我们拍摄了一部清幽的风光片。作者以高超的文字魅力唤起了我们的艺术感受。希望同学们能更多地去感受文学等艺术的高雅。用我们今天的方法去赏读其他的文学作品,你将会收获更多。
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一首抑郁忧伤的古典乐曲——感情基调
                                一幅寂静清幽的山水图画——情景交融
                                一部游踪清晰的风光影片——移步换景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待研究的问题
   
  1.过份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忽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认为引入信息技术,不等于就能提高课堂效率,不等于就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个体的主动建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从自己的认知基础出发,依靠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从这个意义上看,只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学好。
   与之相对的另一种现象则是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这样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我们认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
    基于以上两种极端现象,我们感到: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系统考虑教学活动诸要素和诸环节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通过信息技术、多种学习策略和多种活动形式主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
2.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其它教学资源。
    从来就没有唯一的教学媒体,网络亦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影视广播、图书馆等。不能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网络技术,只有网络资源才是唯一的资源和最好的资源。
3、媒体设限 而扼杀想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 20:50:54 | 只看该作者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人物描写来说,更是如此。理解文本给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表达再现思想情感也需要联想想象。因此,在人物描写多媒体教学中,如果过多以图片和音像资料来再现文本表现的情景,就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就要求信息技术的使用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
留有空间,就好像是绘画中的留有“空白”,让读者去想,去揣摩,去再造;留有空间就是让师生能进入一个开放的互动的审美的心理,在那里师生的心理,生理潜力充分激发思维随情境而向四方发散,联想和想象自由而不受束缚,或者曲径通幽,或触类旁通,或者纵横捭阖,智慧的火花不断引燃,思维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散。而不是用表层的图像塞满学生的仓库,用一览就知的展示抑制学生的联想与想象。
结论
1、信息技术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和张力,也让语文教学充满魔力,使语文教学熠熠生辉。
2、信息技术应该适时地用,恰当地用,不能替代文本阅读,替代教师解说,替代课堂交流,替代学生讨论。
3、语文教学是一种美,我们要通过信息技术这座桥梁,与孩子们一道徜徉这美的花园,一起去领略、感受并升华她的美,唤起他们对语文知识的主动探索和追求,从而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享受语文之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3 20: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