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利用信息技术扩展课后学习途径。
(一)扩展作业形式,跨学科联合学习。
学生课后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完成课后作业,传统的课后作业几乎都是在作业本、作业纸上完成,而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则为学生的作业开创了新形式、上升了新高度。高中学生以抽象思维为主,作业的形式可布置给学生利用网络调查问题,给出自己的判断与分析。例如,在学习外研社新标准高中英语必修四第六模块Unexplained Mysteries of the Natural World时,在学过模块主课文The Monster of Lake Tianchi后,我留给学生的任务是自行搜索世界自然未解之谜,选取其中之一进行调查研究,并将研究结果进行图文并茂的电脑设计,解说原因,并制定了班级大型调研作品展示活动,学生在学习课本的基础上学会了自己探索自然的奥秘,也在展示活动中参观到了其他同学的作品,极大地丰富的学生的知识宝库,调动了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处理问题和设计版面的应用能力。初中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直观地看事情,动手欲望强烈,热衷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因此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英语学科的课后作业可以安排学生用电脑完成。例如,在学习外研社新标准(2012年新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第十二模块Western Music时,我在第一课时的课后作业中安排任务,让学生自行搜索资源,设计以音乐为话题的电子海报,鉴于有的学生家里没有电脑,我便将此次作业活动搞成英语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的跨学科活动,活动历时一周,待Western Music这个模块学完之后,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上交了自己的英语电子海报的作业,并将自己的作品分享到了全班。正如《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1版)所提倡的: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3]。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学生的作业不再单调,学生对电子信息技术充满兴趣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对学科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二)丰富学生的课后学习资源,以一部分学生带动另一部分学生共同进步。
听说读写是英语语言技能训练的四个方面,由“听”到“写”的过渡,体现了语言由“输入”逐渐转化为“输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了英语语言的运用。信息技术的普及为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也使语言的练习由课上延伸到课下。教师要不断为学生提供与学生英语水平和兴趣点相匹配的课外资源,比如视频歌曲、英文动画、色拉英语等,以满足那些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鼓励这些积极主动的学生模仿老师,自己制作PPT课件,将自己的课外学习以课堂展示的形式分享给全班,以此综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且通过这一部分学生的精彩表现带动其他的学生加入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队伍中,最终形成互助合作、竞争比拼的班级英语学习氛围。比如,还是在学习Western music这个模块的时候,我实现安排了一个小组的同学上网搜索《蓝色多瑙河》、施特劳斯、奥地利维也纳等相关背景知识,结合自己对课文的预习组内共同制作课件,并在课上由两名代表同学向全班作报告,该种类型活动每次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我班的长期坚持下,班内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同学讲的知识充满了兴趣与跃跃欲试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