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03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说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11 21: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让文化成为学生数学成长的不竭源泉》。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圆的认识》的第一课时,下面我从教学思考、教学设计这两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我的教学思考
“圆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它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面积、扇形、圆柱、圆锥的基础。
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这样的编排,学生对于圆的相关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和把握一般都是建立在教师的明确指引和调控之下,学生相对独立的探索空间不够,而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也无从感受、体验,对于圆在历史、文化、数学发展过程中与人类结下的不解之缘感受不深。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一方面,通过拓展空间,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认识完圆的一些基本概念后,自主展开对于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我又借助媒体,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进本课教学,充分放大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努力折射“冰冷”图形背后所散发的独特魅力,让数学课堂厚重些、开阔些、美丽些……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在尝试画圆的过程中领悟画圆的方法,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能结合自学、交流、探索等活动,准确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2、 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刻把握圆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交流能力。
3、 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解释生活,逐步形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
4、 使学生初步体会圆的神奇及其所包蕴的美学价值。
由于教材并没有给圆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因此“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和用圆规画圆”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认识圆的特征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感知来理解其中许多的概念,因此“认识圆的特征,画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圆”是本节课的难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11 21:02:00 | 只看该作者
二、我的教学设计

为了最大化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我设计了“情境感知,诱发动机”“自主探究,体验成功”“解决问题,实践应用”“ 总结,升华圆的认识”四个教学环节。

(一)、情境感知,诱发动机

课的开始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说出生活中的圆,丰富学生的感知。

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见过平静的水面吗?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丢进一颗小石子你发现了什么?

师: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通过感受大自然的神秘,强烈地诱发了学生的探究动机,使学生带着追根溯源的强烈好奇心进入了新知的探索阶段。

(二)、自主探究,体验成功

1、尝试画圆,掌握方法。

首先让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第一次尝试用圆规画圆。接着让学生猜猜部分学生画圆失败的原因:画完了,可似乎还有缺口,明明是这样画的,可是怎么就绕不回去了呢?学生可能说出:圆规的脚动了——角度变了,两个脚的距离变了,甚至可能说半径变了;有针的那个脚位置动了......随后教师进行总结:手握柄,中间扎的地方固定,两脚的距离不能变,轻轻的绕一圈。在此基础上学生尝试第二次画圆。这一环节的教学,教材上是在认识圆的特征之后进行教学的,我把它提前了,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部分同学可能提前预习,这样做是为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激励其他同学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了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且学生在画圆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对圆的特征的思索,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主动性。在掌握画圆的同时还感知到了圆的概念。

2、在“做”中探究。顺着学生在画圆中所产生的模糊认识引出这三个概念。师:在用圆规画圆时什么不能改变?中间扎的地方固定,两脚的距离不能变。中间扎的地方叫圆心,你能在图中用线段表示出两脚的距离吗?这条线段叫圆的半径。接着让学生用圆规画一个比原先大一些的圆:为什么同一个圆规却画出两个不同的圆?引导学生理解圆心和半径的作用。这时可能有学生已经对半径的条数产生了思考,教师及时提问:一个圆里只有一条半径吗?学生联想画圆的过程及图形会回答不是,接着让学生说说想法: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它的表面非常平滑;半径是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圆上有无数个点。既然圆有无数条半径,那么它的长度怎么定呢?让学生动手量一量。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时候的哲人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圆,一中同长也。这个同长,不只是半径同长,还有直径。那怎样的线段叫直径呢?你能在这个圆上比划比划吗?让学生认识直径。接着提问:同一个圆内,半径有无数条,而且都相等.那直径呢? 生:也有无数条,直径都相等。重点让学生明确同一个圆内直径都相等。有的学生会通过量长度去验证。师提问:有没有同学说我不量也知道这个结果?学生可能会发现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因为所有的半径都相等,而一条直径可以分成两条半径。从而总结出同一个圆内直径都相等。并由此引发学生对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关系的思考,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总结。
3、内化知识,再度画图。画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与前一次的画图不同,这时学生已对圆有较清楚的了解,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操作了,而是有圆的初步知识做基础的有意识的行为。

(整个环节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体验、认识圆的各方面知识。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变被动的操作为主动的探究,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和“数学的思考”。教师作为指导者与参与者,自然的引导学生将活动过程上升为数学概念来认识。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统整在综合性和探究性的研究活动中,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过程就是一种研究与发现的过程,是一种对话与共享的过程。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获得了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11 21:02:00 | 只看该作者
(三)、解决问题,实践应用

这一环节是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为此,我安排了如下两组练习。

第一组练习是巩固练习

1、我能找:

(强调半径和直径的特征)

2、我能说:对的打“√”,错的打“×”。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  )

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  )

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  )

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  )

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    )

3、我能填:(在同一个圆内)

半径
3厘米

1.5分米
A米


直径

10分米


B米





该组练习运用多媒体主要是为了加强练习的密度,通过练习加深理解,消化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第二组练习可通过一些拔高练习达到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出示课件六)

1、老师带领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需要在操场上画一个直径是10米的圆,可是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画呢?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好办法。

2、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个圆形?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简单解释这一现象了吗?

3、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

4、圆与人文。

(1)中国古代的圆:阴阳太极图

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

现在,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2)借助多媒体,直观地为学生展示圆在人类历史、生活、文化、审美等各个层面的广泛应用,比如“圆与桥梁设计”、“圆与中国剪纸”、“圆与中国结”、“圆与中外建筑”、“圆与著名标志设计”等,引导学生感受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体会圆的美学与人文价值。

设计这组练习的目的是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把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总结,升华圆的认识。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

2、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在演绎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正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3 10: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