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6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整合高中历史学习资源的实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22:1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整合高中历史学习资源的实践
摘要: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我们重点把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学习资源整合相结合,开拓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学习历史的方式和途径。高中历史学习资源主要是指教材课程资源、网络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通过整合教学,更加丰富了学生学习方式和途径,提高了学习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习资源  整合 有效学习   
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我校在十二五计划是申请了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历史有效学习的研究》,围绕这个主题,我们重点把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学习资源整合相结合,开拓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学习历史的方式和途径。高中历史学习资源主要是指教材课程资源、网络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通过整合教学,更加丰富了学生学习方式和途径,提高了学习效果。
一、整合高中历史学习资源的意义
1、多途径学习资源是有效学习的重要保障。传统教学资源单一,只有教材作为唯一资源,不能更好为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斯金纳的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某些条件限制下产生的反应,个体习得的行为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更侧重于学习的外部行为研究,对学习者的获取认知途径、方式提出要求。
2、适应新时期学生学习的需求。当今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白板、多媒体投影、电脑、网络等走进教室,各种资源的交流与互动成为现实,多途径学习已经成为趋势。
3、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以布鲁纳和奥苏贝尔为代表的认识主义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由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认知结构将发生改变,在教学实践中,强调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提供适当的问题情景,支持了信息加工式教学设计。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力图在更接近实际的情境学习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个人理解的意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设计合适的任务或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支持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在学习环境中能充分展示问题的复杂性,提供足够的材料、细致数据分析与操纵的工具等。
二、运用信息技术整合高中历史学习资源的实践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整合教材课程资源。历史教材是学生面对的重要学习资源, 也是高考的依托,教师与学生对之的依赖性都很强,合理整教材作用重大。我们在实践中针对不同目标要求分为三类整合。
(1)、针对课时目标的整合。一般以1—2节课时为标准,主要用于新授课,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认知不多,以理清线索、落实基础、丰富课堂为主。以与相关史实的问题探究为主要方式,解决一个个的实际问题,如:讲授《抗日救亡运动》一课中有关"西安事变"内容时,国内各派的态度是学生难以弄懂难点,可以播放电影《西安事变》中的五个片断: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宋美龄及蒋介石的顾问端纳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斡旋;何应钦兵围西安,轰炸渭南、华县;④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去西安调停;⑤张学良送蒋介石到南京。进而提问学生:张、杨既然实行"兵谏",但为什么不处决蒋介石?宋美龄和何应钦同属国民党人,为什么宋庆龄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何应钦则要用武力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是最凶恶的敌人,为什么共产党还要派代表团去西安调停,也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学生联系五个电影片断,经过思考,就很容易回答上述问题,弄清了国内各派别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及目的,从而解决了难点问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22:17:19 | 只看该作者

(2)、针对学习单元目标的整合。一般针对单元内容进行优化整合,理清线索思路,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的展示,构建学生知识体系,如:在复习《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一单元时,可设计成四大模块,、近代化的含义;、经济表现:洋务运动;、政治表现: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④、思想文化表现:新文化运动。通过超级连接,分别把各块内容连接于四大模块之下,这样将单元内容进行了整合,使学生形成整体的认识,有利于深刻理解学习内容,使用课件时,还可根据实际情况,与其他的教学手段交替使用,如实物投影仪等,教学效果会更好。
(3)、针对专题学习内容进行归类整合,提升学习认知与理解能力。如:专题《新中国的外交》,根据教材内容,按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段,我们将课本上的内容整合为三个子目:、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包括建国初期面临的外交形势、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等内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突破,包括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两个内容;、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包括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政策、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个内容。
2、运用网络博客整合学习资源,加强师生、学生间课外交流互动,延伸学习的方式和形式。在教学活动之外,大力拓展学生学习和交流的空间。我们建立了师生间、学生间学习交流平台,与教材同步,教师发布学习资源,学生进行学习与探究交流,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途径,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对网络运用的正确引导利用尤为关键,这就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了解与信任,拓展学生历史学习的途径。
3、通过课堂展示台、投影仪等促进学生课堂内相互学习的整合与交流。学生之间的学习与借鉴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小组互助学习模式,每个班以5-7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集体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运行时老师提出探究式问题,针对教学内容学生相互讨论思考,不同小组推出发言人,进行班内交流。同时还为充分利用小组进行作业检查、学习笔记检查、试题交流阅改、问题发现与研究、经验的交流、等等丰富的教学与学生的交流,并作出详细的记录和整理,给老师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凭据,从而开展更好的教学,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主要分为三类:学习笔记类,如教材笔记、知识整理笔记;错题集;学习小组间还进行批改作业、查阅笔记,作业、周练试卷互评,优秀与较差的进行展示交流,实现生生间资源的互补,促进有效学习。
4、整合教师备课资源。通过教师集体备课、分工协作,整合教师智慧,发挥优势资源重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建立不同年级历史备课组,针对教师特点与学习内容分配课程内容,负责学案设计、课件制作、课堂问题设计、巩固练习等,然后集体讨论通过,再进行课堂演练实践,做到有针对性,体现教师互补,避免教师间资源不合理运用,甚至不合理竞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22:17:28 | 只看该作者

四、注意原则与要求
1、合理设计,避免冗、杂、繁
    有的老师认为做课件,就是要音像资料多,那样才生动,才能吸引学生。于是,大量搜索图片、历史录像等,不管跟教材有无联系,也不管对重、难点的突破有无帮助,没有经过删剪、组合、加工直接去上课,结果可想而知,课堂成为图片展示课、录像室,教师成了放映员。一节课下来,学生看得眉开眼笑,老师的教学任务却无法完成,这种课的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有的课件越长越有份量,于是长篇史料、长段答案,以至于老师所要讲的每一句话,都一一做进去,使课件显得冗长、僵化,学生看得很疲劳,听得很被动。
    无论是单一课件的编制,还是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设计,都要做好事先的准备,把设计工作做得科学合理。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实用性原则,要能够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简单清晰,而不是繁琐,如文字编排不宜过长、过密和字体过小,图像不要模糊不清,录像不宜冗长拖沓等。每一个设计都应该考虑到实际操作的时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呈现有效的信息。
2、实效性原则
    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多媒体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它的使用有助于教师通过历史图片、历史记录片的展示来唤起学生的历史感觉,拉近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距离,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地去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
3、辅助性原则
    有的课件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电脑+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它只不过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现代化的技术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思想与之相适应。现代化的技术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思想与之相适应。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要坚持多媒体的辅助性原则。在课件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思想,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真正使课件成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3、易操作性原则
   在制作课件时,要坚持易操作性原则,即课件的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为便于教学,尽量设置好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转移控制,可以方便地前翻、后翻、跳跃;对于以学生课堂练习为主的课件,要对输入的练习做即时应答,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训练次数,训练难度;对于演示课件,最好要可以根据现场教学情况改变演示进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22:17:33 | 只看该作者

4、引导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并不能由于使用新的技术手段而削弱,更不能被取代。信息技术越是先进,手段越是新颖,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就越是重要。因为教师不仅要驾驭教材,还要驾驭这些技术和手段,并且能够控制技术和手段的实际操作,以及引导学生在新技术条件下或新的学习条件和情境中进行学习。从教学理论方面讲,在教学关系上,学生、教材、教具、教师等这些因素中,教师的作用是关键性的。所以,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更要加强教师的引导、指导和辅导。
五、反思总结
1、问题与不足
    中学教师的理论素养还远远不够,不能从理论的高度去完全统领课题实践,只是做了一些具体的实践工作,上升到理论还有困难。我们运用了新浪博客,要求学生运用网络交流与学习,但学生自控太差,学校无耐只有禁止上网,禁止带手机,只有在周末或月假期间完成相应作业与探究。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了被动学习,等、靠、要思想严重,要求主动预习、学习是很难的事。一时难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和思维。用信息技术处理新课节奏太快、内容较多、材料较多,学生普遍感到新鲜、但完全接受更难。对中学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结合运用做得不好,很多教师认为是务虚的,而非务实的,存在怀疑不信任和支持的态度,会影响课题组教师的积极性。
2、收获与体会
本课组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开展主了广泛的新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提升教学理念,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整合学习资源,让课堂信息化,生动化、形象化、内容丰富化,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自觉参与历史探究学习,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利用学习小组、网络信息、校本地方历史资源等,还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来拓展学生相互学习途径,如开展纠错练习学生讲评、互评,作业的互查、互纠,教材的知识点记忆的抽查、互查,周练试卷的互评,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学生的身份,还能体验到教师的角色,出题人的角色,评卷人的角色,在不同的角色中与同学之间、教师之间形成全面的互动与交流,从而拓展学生历史学习的途径,达到有效学习。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只是作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而不是要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它是一种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更为负责任的教学方式,它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它也有在实际操作中的弊端。但我们坚信,只要在多媒体运用的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提供更大的灵活性,中学历史课将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3 21: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