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179|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三年级科学教案、反思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7: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课 水 教学设计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第三小学 张玲燕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二、教学重点:



认识水的性质及特点。



三、教学难点



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四、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四种液体)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水、白醋、牛奶、空气;袋外贴上1到7号标签。



给每个学生准备:网状图记录纸1张。



给全班准备的材料:有关水的课件资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7:51:00 | 只看该作者
五、教学过程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
导入
1、观看《水的故事》,问:刚才同学们看了《水的故事》,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它对我们的用处可多了。关于水,我们知道些什么呢?板书:水
看一看、听一听
探究
活动(一)
我们知道的水

1、小组内先交流有关水的知识。

2、填写网状图指导:我们要把你所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填写在这张网状图上。填写时要注意对水的知识进行分类。比如:水的用途有哪些,先画一个气泡,填写用途,再在用途下面画个气泡,填写洗衣。

3、班级交流有关水的知识。交流时,要发表有根据的见解。如果要对其他同学的意见进行评判,也要用事实进行说明。(板书:将学生回答的内容填写在网状图的一边,然后师生共同从四个方面进行概括处理。)
1、小组讨论

2、听懂,填写网状图

3、交流水的知识

4、观看,开阔视野
探究
活动(二)
水在哪个袋中

1、水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每天都需要水,都见到水,对水熟悉吗?

出示袋:这里有几个袋子,里面分别装着石头、木块、树叶、水、白醋、牛奶、空气等。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将袋中的水和其他物体也一一分辨出来呢?

出示问题:
边分辨边小组交流:

1、比较容易辨别的物体有哪些?用什么方法分辨出来的?辨别的依据是什么?

2、比较难以辨别的物体有哪些?原因是什么?
2、小组实验分辨。

3、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辨理由。教师板书:实验方法:耳:听一听;手:摸一摸、摇一摇、捏一捏;眼:看一看;……

鼓励:我们探究的方法越多,观察得越仔细,辨识的准确性就越高。

哪几种物质没有辨别出来,为什么不易辨别?

4、对不易识别的这几种物体,如果可以打开袋子,但不能用眼睛看,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辨别呢?(闻)

强调:为了安全,我们做实验时,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更不允许品尝实验用品,那么我们该怎么闻呢?(“扇闻法”)

5、学生分组活动闻一闻,汇报分辨结果。

如果不闻,只看一看,能分辨出这三种物质吗?

6、小结:我们借助鼻、手、眼等感官,通过仔细观察,分辨出了这七种物质,同学们真了不起呀。
1、明确任务

2、小组实验、交流

3、汇报

4、思考说方法

5、小组实验、汇报
探究
活动(三)
给物质找同类

1、那么,你们能将它们分类吗?为什么要这样分呢?你们有几种分类的方法呢?

2、小组分类,学生汇报交流。

3、指出液体、固体、气体这样的分类方法是科学的分类方法,为什么这样分呢?

4、生活拓展: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液体、固体和气体,看谁的知识最丰富,举出例子来。
1、明确任务

2、小组分类、汇报

3、谈科学分类的看法

4、学生举例,同学互评
小结
拓展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学习,相信大家对水有了更深的认识。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水和油同样是液体,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下节课来研究。

3、同学们,让我们在《节约用水》的小动画中结束这节课吧。

作业
作业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7:51:00 | 只看该作者
《哪杯水多》教学设计



莱州市实验小学 李许芳



一、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哪杯水多”是本册教材集中体现“科学探究”方法理念的单元。其中“哪杯水多”一课排在本单元的第5课。编排意图是:要求学生尝试着把前三课所学到的多种科学探究方法在本课中综合运用,并通过多种方法的比较,进一步认识到运用工具测量比运用感官观察更准确。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单元的前四课已学习了感官观察、工具观察、科学分类等基本科学探究方法,所以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们把本课重点设立为“如何引导学生设计不同方案来探究哪杯水多”,以帮助学生把已学知识和方法在本课中大胆迁移、灵活运用,从而形成技能技巧,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储备。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使用量筒测量比用感官观察更准确。



(二)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能设计与众不同的方案验证自己的观点,通知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三)情感目标



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体验测量的科学方法及其准确性,培养细致观察的科学态度;乐于探究,在探究中受到科学启蒙教育。



四、教学要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设计不同的方案探究哪杯水多。



(二)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水的多少。



五、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每组三个大小不同的杯子,装的水不一样多。



2、实验用品: 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小酒杯、量筒、烧杯、带梁的小桶、弹簧秤、6杯事先测量好的水。



3、 实验报告, 教学课件。



(二)学生准备



每组一把尺子,一支水彩笔、一块抹布。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这节课一开始,我首先出示三杯水(杯子相同,水位不同),然后让学生观察回答哪杯水多?哪杯水少?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哪杯水多》。教师板书:哪杯水多



哪杯水多?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学生会说水位高的水多。除了水位高还有别的条件吗?学生会说杯子相同,总结出杯子相同的情况下,水位高的水就多。(教师板书:杯子相同,看水位高低)



2、我再出示三杯水(水位相同,杯子粗细不同)让学生观察,哪杯水多?并说出根据什么判断的,学生总结出水位相同,看杯子粗细。(板书:水位相同,看杯子粗细)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事物中寻找规律,提高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提出问题,大胆猜想



每个组的桌子上都有三杯水,让学生再来猜一猜哪杯水多,(这是老师课前测量好了的三杯水,杯子不同,水位也不同,学生无法用眼睛准确的判断出哪杯水多),学生有的猜1号杯水多,有的猜2号杯水多,有的猜3号杯水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答案?原因出在哪?学生会总结出杯子不同,水位不同。(板书:杯子不同 水位不同)



2、设计方案   



哪种猜想正确呢?能不能想个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经过认真地讨论分析后会设计出多种方案。如:用相同的杯子量;分别倒入一个大杯子画刻度;称重量;同样的杯子比杯数;用注射器抽;打孔比谁先流完等。



3、汇报方案



学生汇报实验方案,教师总结,这些都是测量的方法。(板书:测量)



4、实验验证



教师准备好各种仪器,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选择仪器进行实验验证。



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如:倒水时不要洒了、选择适当的材料、合理分工,不要把水弄混了等。



在学生弄清了实验注意的问题后,各小组开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汇报结果



实验结束,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各组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实验,但结果都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得出结论,探究意识得到培养。



(三)方法应用,学习测量



要判断哪杯水多哪杯水少,可以用很多方法,要想准确的知道多多少就要借助这个特别的仪器——量筒。(板书:量筒)



1、认识量筒



学生分组观察量筒,认识量筒的构造,比如:单位、最大量程、每一小格所代表的量。(板书:毫升ml)课件展示倒上水的量筒什么样。



2、学习量筒的使用



先让学生说量筒该怎么用,然后课件展示量筒的用法



3、使用量筒测量,发现存在问题



第一步:每组测量一杯老师提前测量好了的40ML的水,强调注意事项



第二步:汇报结果。有的小组测的比较准确,有的小组测的结果差别行大。



第三步:找出失败原因,巩固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



4、用量筒测量



因为有了第一次测量的经验,所以让学生先估计一下桌上杯子里的水有多少,(发实验报告)并把估计的数字填在实验报告上,再用量筒进行测量。学生测量出3号杯70毫升、2号杯60毫升,1号杯65毫升。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认识量筒、使用量筒,学生学会了用量筒测量的方法,知道了用量筒测量比用眼睛观察更准确。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精神。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介绍量杯。刚才我们用量筒准确地测量出每杯水的体积是多少,实际上在实验室里还有许多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这叫量杯。



2、认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测量液体的工具。那么,除了这些实验室里用的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外,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学生会说家里的水表、针管、奶瓶、杯子、药瓶),为什么要有刻度?(知道用了多少水,打多少药,喝了多少奶等)



3、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量杯。大家知道的真不少。既然测量液体的体积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这么广泛,大家想不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测量工具?(学生说想),请同学们课后研究研究,自己也做一个,可以用它来测一测自己买的饮料够不够数?自己喝的一杯水到底有多少?



【设计意图】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有利于训练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明白科学源于生活,科学探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课外生活才是科学研究的广阔天地。



七、教学反思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展开教学时我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提供结构性的材料。本课提供给学生的实物都是杯子,避免在教学中出现杯、瓶等词语混沌不清的现象。其次,第三组杯子是在杯子不同,水位不同时,判断哪杯水多?这组是要引导学生做分组实验,每组有三个杯子,提供给学生的杯子是:高矮不同,粗细不同,杯壁厚度不同,材质不同,杯底的厚度也不同,让学生根本就无法用眼睛准确的判断出哪杯水多,哪杯水少。这样才能引出其他判断哪杯水多的方法,因此在定向探究实验中,提供结构性的实验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注重“猜想”。猜想的提出,是通向科学理论道路的重要环节。当提出一个问题后,让孩子们预测其结果可能是什么样的,这是极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学生无法用眼睛判断出哪杯水多时,我就顺势一转:“谁的猜想准确呢?能不能想个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学生动手做之前先“想一想”方法,调动起他们的知识经验,并借助于判断和推理,使孩子们的脑子里产生许多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他们机会表达,解释,不管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身的对错,只要他们动脑筋去想了,有机会去说了就是有意义的,对他们的思维的发展就会有促进。



三是灵活运用多媒体。在难点的处理上借助多媒体,如:课件展示量筒的用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在情感与思维交融中和谐自然地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由感性到理性、由理性到实践循环往复,实现认识的不断飞跃



本节课中,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亲自实验,进行主题探究,给了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使学生的主体探究得以有效地进行,学生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整节课闪现着思维的火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学生主动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得到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7:52:00 | 只看该作者
土壤的保护 教学设计



辽宁 白晓民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猜想出黄河水变黄的原因,并能用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



2、能意识到土壤遭到破坏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



3、能手自己的话说出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情感受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使学生在实验中体会科学学习的乐趣,



过程方法: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说一说、做一做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独立进行实验,知道黄河水变黄的原因,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黄河水变黄的原因。



学习方式: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黄河的录像、森林被砍伐图片、实验报告单、装有土的盒子、装有草的盒子、2个水槽、2块木块、2个喷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你们有看过黄河的吗?那谁来说一说?



学生说出:看到过的黄河的样子。



黄河真的像几位同学所描述的那样?想不想亲自看一看?



2、(播放录像:黄河录像。)组织学生观看。



3、组织交流汇报



(1)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观看结果,学生说出:



1)黄河水很急。2)黄河岸边没有树。3)黄河水很混。4)黄河水很黄。



(2)关于黄河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说出:



1)黄河旁边的树都哪里去了?2)黄河水为什么那么黄?3)黄河水变黄的原因。



(3)指导猜想。



是啊,黄河水为什么这黄?请大家猜一猜,黄河水变黄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学生猜想:



1)可能是因为没有树。2)可能是因为许多树都被砍了。3)可能是没有种草。4)可能是没有了花草树木的保护。



4、引出实验



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是不是像大家所猜想的那样,是因为没有了花草、树木这些植物的保护,水土流失,造成黄河水变黄了。花草、树木这些植物真的能够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吗?还是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做进一步的研究。



二、科学探究



实验验证



组织认识实验材料



1、谈话:老师为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准备了实验材料,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2、组织对比。



其它小组的实验材料和他们的一样吗?(一样)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验方法。



我们应怎样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你们想怎样实验,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相互间积极争论,利用实验材料进行设计。



3、组织进行实验验证。



各小组都讨论出实验方法了吗?下面就用你们自己的方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师巡视指导。)



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积极进行观察实验、做记录。



4、组织学生在全班进行



汇报、交流展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方法。



(1)汇报



同学们实验先做到这里,谁想代表你们小组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进行实验的。(其它小组要认真听,他们的实验和你们的一样吗?)



学生争先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个别小组实验方法和结果与别的小组同学的不一样。



(2)交流



我们看了几个小组的实验,实验结果不一样,原因出在哪里?



学生解释为:



1)两个木块一个横着放、一个坚着放,高度不一样。



2)两个喷壶放得一个高一个低,是不对的,应放得一样高。



3)两个喷壶的水流出的不一样多。而且一个流的快一个流的慢,是不对的。



4)除有草无草不一样外其它条件都应当一样。



5、组织学生再次进行实验。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都说出了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老师还为每小组准备了一组实验材料,你们想不想运用正确的方法再进行一次实验?



学生再次实验。并修改实验报告单。



6、组织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通过再次实验,谁来把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给大家说一说。



各小组争先汇报。



学生说出:有草的一盒土少水清,无草的一盒土多水混。



7、教师总结



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和他们的一致吗?



从实验结果中你知道了什么?



每个小组都举起了手。



学生答出:



(1)草可以不让土流出来。(2)草可以使土变清。(3)草可以保护土壤。(4)花草、树木可以保护土壤。(5)植物可以保护土壤。



说得非常好,植物可以保护土壤。



三、实践应用



1.组织学生观看图片。



植物可以保护土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又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幅图片。



出示图片。



学生认真观看图片,然后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组织学生说出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说出:



(1)树被砍了,感到很心疼。



(2)大片森林砍了,环境受到破坏,人类会受到惩罚。



(3)森林被砍,下雨产生洪水,会造成水土流失



3.组织学生讨论黄河水变黄的原因。



根据以上事实知道黄河水变黄的原因了吗?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4.组织汇报



现在谁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黄河水变黄的原因。



学生争先回答。



学生说出:



(1)因为人们砍掉了树木,原以当暴风雨来临时



把泥土冲进了河里黄河水就变黄了。



(2)因为人们乱砍乱伐不爱护花草树木,当有洪灾时,造成水土流失黄河水就变黄了。



(3)因为人们乱砍乱伐,使土壤失去了保护作用,所以当暴雨来临,造成水土流失,黄河水就变黄了。



……



5.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我们共同探讨了黄河水变黄的原因,知道了土壤保护的重要性,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内容就是“土壤的保护”



四、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学的都非常好。请大家再利用课下时间调查土壤还会受到哪些破坏。并提出保护土壤的建议。下节课,我们再共同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7:52:00 | 只看该作者
《水面的秘密》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3课《水面的秘密》。水的表面张力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也是非常抽象的,如只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本节教材试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生动形象的让学生感知水的表面张力的现象,发现水的表面张力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细致观察水的表面张力现象,能作出科学预测,设计实验研究水的表面张力。




科学知识:认识水的表面存在着一股收缩的力——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可以改变。了解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大胆预测、认真实验科学的习惯以及体验大自然的奥秘,进一步热爱科学探究活动。


学生准备

一元的硬币8个、胶头滴管8个、平口玻璃杯8个,大烧杯8个、曲别针数枚、抹布8块。

教师准备

塑料小叉子1个、 二分的硬币2个、水桶、玻璃烧杯1个、洗洁精。

课前活动

每个组出一名同学展示才艺:唱歌、朗诵诗歌等。

教学过程

实验导入

师:同学们,都见过魔术吗?

生:见过。

师:在哪里?

生:电视……

师:老师,给大家变个现场魔术好吗?

生:好。

师:水里沉没着一枚硬币,老师要让这枚硬币漂浮在水面上,同学们认为可能吗?

生:可能。

生:不可能。

师:请同学注意,老师开始变了哦!

学生认真的观察

老师让学生观察水面漂浮的硬币。

师: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想。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3课《水面的秘密》。

板书题目

一 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一个忙,把你们桌上的空的玻璃杯装满水,同学们能做到吗?

生:能

师:利用桌上的材料,你准备怎样装满呢?

生1:直接把大烧饼的水倒入玻璃杯。

生2:用胶头滴管一滴一滴的往里滴。

生3:……

师:这些方法都能把杯子里装满水,老师给同学们个建议好不好?

生:好!

师:利用烧杯的尖嘴稳稳的往玻璃杯里面倒水,注意保持桌面的清洁。


学生分组装水,老师巡视指导。

师:告诉老师,你们杯子里的水装满了吗?

生:装满了。

师:大家发表下意见,你认为杯子里的水装到什么程度才算满?

生1:快要流出来了。

生2:再倒进去一点水就要流出来了。

生3:水面都鼓起来了。

师:你确信你们杯子里的水都已经装满了吗?

生:是的。

师:再也不能加了吗?

生:(有点迟疑,不敢发言)

师:如果不敢确认的话,可以用滴管在加一些。

生:(用胶头滴管再次滴加)

师:现在各组都确信杯子里装满水了吗?

生:现在可以确信了。

二 探究体验,解决问题

1 杯子里能放曲别针吗?

(1)提出问题

师:好,现在杯子里都装满水了,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曲别针,在水不外溢的情况下,你认为还可以放入曲别针吗?

生1:可以

生2:不可以

师:如果你们认为不能再放,请说出你的理由;

生:……

师:如果认为能放,请你们猜测一下杯子里最多能放多少枚?并将你猜测的结果写在表格里。

(2)猜想假设

学生猜测并将结果写在表格里。

杯子里能放曲别针吗?


曲别针数量
我的猜想

我的猜想
水面形状的变化


师:每组请一位同学汇报你的猜想。

学生汇报,老师记录。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六组
我的猜想
3
不可能
5
6
10
11
实验结果






水面形状的变化








(3)制定方案

师:怎样才能知道你的猜想是否准确呢?

生:亲自动手试一试。

师:在试的过程中,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生1:不能碰到桌子。

生2:放的时候要小心。

生3:要边放边数放了多少枚。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老师也给同学们提几个建议好不好?

生:好。

师:1 各组同学由组长负责,一枚一枚的轮流从杯子的一侧慢慢的往里放。2动作要轻,边放边数,放到水流出来为止,水流流出来以前的数量为最多数量。比如放入第9枚的时候,水流出来了,那么最多的数量就是8枚。3 边放边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看哪些组的同学做到最好,最认真。

(4)实施探究

师:下面请同学们认真操作,边做边数。

(学生自由操作,老师巡视指导,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水面的变化。)

(5)展示交流

师:好,下面请各组同学汇报一下,你们的杯子里最多放了多少枚?

学生汇报,老师记录: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六组
我的猜想
3
不可能
5
6
10
11
实验结果






水面形状的变化







师:同样的杯子,都装满了水,为什么放的枚数不一样呢?

生1:可能有的同学没数清楚。

生2:可能有的同学最后不敢放了,怕水流出来。

生3:可能有的组杯子里的水装的不够满。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原因都有可能。请同学们讨论讨论,通过对猜想和实际结果的研究,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1:猜想的跟实际不一样。

生2:上下两个数字差别很大。

生3:猜想有时候不是很准确,它需要经过实践验证的。

师:在放的过程中你发现水面有什么变化?

生1:水面鼓得很厉害。

生2:水面越来越鼓。

生3:水面高出杯子一大截,但是水还是没有流出来。

2 硬币装水

(1)提出问题

师:(出示一元的硬币)这是什么?

生:一元的硬币。

师:今天,我们不用钱来买东西,我想用它来装水。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在一元的硬币上能装上水吗?

生1:能

生2:不太可能,要是能装的话,肯定也装不多。

(2)猜想假设

师:请同学们来猜测一下,如果一元的硬币能装水,它最多能装多少滴?将你猜想的结果写在表格内。

硬币装水


水滴的数量
我的猜想

  滴
实验结果
水面形状的变化



师:每组请一位同学汇报你的猜想。

学生汇报,老师记录。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六组
我的猜想
3
不可能
5
6
10
11
实验结果






水面形状的变化







(3)制定方案

师:这枚硬币究竟能装多少滴水,怎样才能知道?

生:在亲自动手试一试。

师:在滴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1:要慢慢的滴。

生2:要数清滴数。

生3:滴的时候要小心,不能碰到桌子。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下面老师给大家补充几点建议好不好?

生:好。

师:1水流以前的滴数为最多数量。如 在滴入第10滴的时候,水流出来,那么最多滴数是9滴。3 边滴边注意观察水面是什么样子的。

(4)实施探究

师:下面请同学们认真操作,边滴边记准滴数。

(学生自由操作,老师巡视指导,时刻注意提醒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情况。)

(5)展示交流

师:好,下面请各组同学汇报一下,你们的硬币最多滴了多少滴水?

学生汇报,老师记录: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六组
我的猜想
3
不可能
5
6
10
11
实验结果






水面形状的变化







师:同样的硬币,为什么滴的数量不一样呢?

生1:水滴的大小不一样。

生2:滴到最后不敢滴了,怕水流出来。

生3:滴的时候如果水滴不到硬币的中间,水就容易流出来,滴的数量就少。

师:在滴的过程中,你发现水面形状有什么变化?

生1:水滴越来越大。

生2:水面越来越鼓。

3 得出结论

师:一枚硬币能装几十滴水,满满的一杯子水还能放进几十枚曲别针,而水都不会流出来,请同学们讨论讨论,这是为什么呢?

生1:因为杯子表面的水有拉力,所以水不会流出来。

生2:水能牢牢的抓住杯子的边,所以水不流出来。

生3:我认为水就跟很多小人一样紧紧的把手拉在一起,所以水不会流出来。

师:是啊!其实秘密就在水的表面。刚才同学们理解的非常到位了。(点击课件:水是由许许多多的水分子组成的,水表面的水分子紧紧靠拢在一起,有一种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水的表面张力。在它的作用下,使水的表面积总是趋于最小。)

三 拓展延伸,应用创新

1 日常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师: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呢?

生1:浴室顶棚的水珠是圆形的。

生2:水龙头滴下来的水也是圆形的。(老师展示相关内容的课件 )

2 破坏水的表面张力

师: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老师在这枚漂浮的硬币周围,滴上洗洁精后,会怎么样?

生:沉没。

老师实验,学生观察。

3 提出课外探究问题

师:你知道为什么漂浮的硬币会沉没吗?课后请同学们亲自动手试一试,认真观察,下节课,我们将一起分享同学们的研究成果,好不好?

生:好。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表现得非常踊跃、积极,谢谢同学们的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7:52:00 | 只看该作者
种植我们的植物 教学实录



河北 王翠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播种的方法



【教学难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纸等。



【教学过程】:



一、学习播种方法



1、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今天,我们来种植凤仙花。怎样种植凤仙花呢?



2、师:请大家看P4页中的“播种方法”。



3、生:阅读P4页中的“播种方法”。



4、师:指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



5、师: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二、关注种子变化



1、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做什么?



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要关注凤仙花种子的变化。请大家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4、生: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5、师:注意观察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生长变化情况;注意观察花盆中的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三、记录生长日记



1、师: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要随时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每周要测量一次凤仙花的植株高度、观察凤仙花叶的形状和数量。



2、师:把你测量和观察的数据填写在P5页中表格中。



3、师:期末,每个学生要写一篇“凤仙花生长变化的日记”。



四、实地指导播种



1、师:实地指导学生在花盆里种植凤仙花;在玻璃杯里种植凤仙花。



2、师:督促学生养成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的好习惯。期末,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做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在自己家的阳台上,种植凤仙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7:53:00 | 只看该作者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实录



河北 王翠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准备



1、师: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师: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4 01: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