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6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语文参赛论文电教媒体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21:24: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学语文参赛论文电教媒体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改变了“教师、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形式,教师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自我认识,有意识的将课件、投影、录音、录像等媒体恰到好处的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助于语文课堂教学。本文作者从分别从多媒体技术对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发展创新、提高质量、引起共鸣这五个方面阐述了电教媒体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对多媒体有效的应用,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浓厚兴趣,从而爱上语文,提高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率和运用率。
关键词:激发;激活 ;发展 ;提高
逐渐步入现代化的教育,必须依赖于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又有赖于电教手段、电教媒体的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运用多媒体这一电教工具,不仅有利于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形象的展示,通过自身的想象,恰到好处的置身于情境中。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件、投影、录音、录像等媒体,都具有独特的功能,在中学语文课堂电教化教学过程中,应把握最佳时机,创设情境,将学生从无意注意变换成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转化,达到让学生身临其境,从枯燥无味的学习气氛中脱离出来,进入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
一、多媒体技术是学习兴趣的“发生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多采用直观教学,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提高课堂效率。
(一)激情导入,形象引趣。
上课开始,就给学生展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观察欣赏,会引起学生莫大的兴趣。如教学《春江花月夜》一文,先给学生呈现一幅有花有月的美丽图画,让学生身临其境,再配上清新典雅的乐曲,让学生亲身感受春江花月夜的浩淼、幽静,亲身体会一下“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壮阔图景。这样,无需多说,学生的身心自然会沉浸到课文描写的情景中去,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设悬置念,就是要促使学生急于探究其详的心情。在教学《祝福》一文时,首先给学生讲述一段狼吃孩子的故事,让学生听一听,引出学生对于故事情节的好奇心。然后教师适时提问:“你知道谁的孩子被狼叼走了,为什么会被狼叼走?”此时此刻,无需多说,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融入了情境之中,产生了“愿闻其详”的迫切愿望和急于探究课文的学习心理。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是积极思维的“推动器”。
有时,学生对于教材的重点、难点会出现理解障碍。这时,教师恰当的使用电教媒体,能帮助学生的思维具体化、角色化、多元化,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受到势如破竹、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维。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对于思维能动性发生依靠感性认识。及时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当讲到王熙凤的“三角眼”、“吊梢眉”、“粉面”时。要求学生在这些词语下加着重号来认真体会并提问:“这里为什么不用别的形容词呢?”学生一时议论纷纷,此时打开录像,让学生从录像中体会到这些字词、语言充分地表达了王熙凤的强势、贪婪、俗气的性格特征,对学生了解人物性格有很大帮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21:24:34 | 只看该作者

(二)创设情境,化抽象为表象。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含义较深或过于抽象,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理解和认识,借助电教手段能使其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生动有趣,使学生充分鲜明地感知。例如:在教学《蜀道难》一课时,学生对蜀道没有感性认识,特别对它的难以攀登更是一无所知,因此,对文中的“难于上青天”词语难以理解和掌握。这时及时出示教学录像,让学生一看便明白了蜀道的地理形态。胜似教师千言万语的空洞说明,有助于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学生的理解。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既迷信又崇拜,对困惑既渴望质疑又害怕出错。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了阻碍。现代教育理论指出,要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将老师的讲变为学生的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要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就要恰当、灵活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是创新的“源泉”。
在解决重点、难点过程中,在学生出现思维障碍的“愤悱”状态下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努力形成思维的升华。实践中,我们常常根据课文需要设置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果运用多媒体有步骤有层次的展现,结合上教师适当的点拨,很容易做到图文并茂,启而有发。
如:教学《小狗包弟》一文后,先启发学生想象小狗包弟是如何在手术台上被解剖的,而后用四张图片展示小狗的图片,鼓励学生自由展开联想和想象。课后,学生在题为《包弟的结局》的作文里,竟写出了十多种结局,实现了思维的多元化。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是提高质量的“好方法”。
电化教学手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把大千世界的景象,鲜明、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课文使用电教手段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林冲的艰难处境以及无奈,以及墨守成规人们的悲哀。特别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的教学,给学生放了一部分影片,加之配乐,让学生身临情景的读懂了林冲这一人物。这节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是情感共鸣的“催化剂”。
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作品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边城》一文时,课文讲述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的人文故事。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既遥远又陌生。在教学时成功地运用录像这一视听觉媒体,便能完成对课文情感的把握,了解主人公性格形成的环境。例如《边城》中对于湘西的描写,就有助于理解翠翠为什么如此害羞。
当然,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非一日之功,但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益高,教学效果好。它,无疑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
随着人类对对计算机不断地运用开发,现代教育手段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日益广泛普遍化。实践证明,计算机及网络有着较强的视听感染能力和非线性的快速交互功能,较好地避免了教师教学中的局限性,它将声音、影像有机地结合起来,可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愉悦和宽松的学习状态中得到对知识的渴求。优化课堂教学,使语文课充满活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3:2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