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0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于Blending Learning视角的微课设计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21:0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基于Blending Learning视角的微课设计研究
江西省临川一中  吴才兴   
江西省临川十六中  高婷
摘要:在信息时代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微课的产生和发展给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打开了一条新的出路。本文依据Blending  Learning教学过程设计模式,阐述了微课教学设计组成和原则,微课网络平台设计的基本形式、构成要素及活动特征。根据Blending Leanring中师生角色、教学过程和视频录制等进行了微课分类,着重分析了讲授类和演示类微课的设计,以及微课视频录制技术应用,并且运用多媒体学习理论阐明了微课件的设计原则。
关键词:Blending Leanring;微课;微课教学设计;微课分类及设计
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掀起了“微革命”的浪潮。微博、微信、微小说、微访谈、微电影等微时代产物以闪电的速度在社会普及。它们最主要的特征是“内容短小、精悍”,适合在移动终端上展现,适合现代人的快节奏。移动学习不仅建构了新的学习价值观,也十分迎合现代人的学习口味。移动学习的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思想和模式的不断革新,从认识论到建构主义,从“教师为中心”到“学习者为中心”再到“主导一一主体”;从多媒体辅助教学到E-1eanring的自主学习再到Blending Leanring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微时代给传统互联网应用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也给教育领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持续推进,为了实现数字化教育资源适需、适时、适量使用,微课建设日益盛行。由于微课是一种全新的资源类型,其设计理念、开发技术、应用模式等都不同于常规资源,因此微课的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梳理和探讨。
一、Blending Leanring与微课
所谓Blending Leanring就是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习者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即“主导一一主体”教学模式。 在表现形式上,是基于Web技术的教师与学习者的互动,是远程与面对面的结合、是传统与现代的优化互补、是多种教学方式与教学技术的结合。Blending Leanring的本质就是指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技术和手段以及不同的应用方式来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Blending Leanring强调的是在恰当的时间运用合适的学习技术达到最佳的学习目标。
随着微课这一概念的走红,越来越多的人问“什么是微课?”。胡铁生在国内较早提出微课概念。他认为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的简称,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微课不单纯是学习资源,它具有完整的教学结构,包括微型资源、学习活动及其安排、学习效果评价和课程学习认证,同时微课还有一定的教育服务功能,包括通过学习资源承载的教学服务帮助学习者解决问题,并针对学习过程提供支持服务等。微课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首先,微课就其实质是“课”,即一次完整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微课的设计,构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环境,学习主动学习,建构知识意义。因此,微课并不是多种教学资源“积件”式堆砌,也不等同于以往的“教学资源包”,微课是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移动技术为支撑的,将教学过程有机组织起来,完成教与学活动的一个动态应用环境。微课是基于Blending Leanring的“主导一一主体”教学模式。
微课第二个特征是“微”。微课是指在短时间内围绕某一知识点(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或者是体现教学活动中的某个教学环节(如指导学习者知识意义构建、教师点评、多媒体对某一知识的可视化设计、虚拟现实的展示等)而进行教与学活动,因此,微课目标明确、主题突出、内容精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21:00:58 | 只看该作者

第三,微课呈现的核心方式是在线教学视频。微课视频并不等同于课堂实录,或者是微格视频(教学片断),不是“教师教学辅助资源”。微课视频整合了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教学素材和课件、教师教学反思、学习者反馈评价及学科教师互动点评等多种信息,是半结构化,真实情境化的“微型教学环境”。微课视频用时较短,其格式一般为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加上其他资源,文件总体大小也只有十几兆至几十兆,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各种多媒体数码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iPod等)上实现移动远程学习。由电化教学视频到微格视频再到微课,实质是一个教学理念的转变,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的过程,是由“教师为中心”到“学习者为中心”再到“教师主导一一学生主体”教学模式的转变。当然,微课的表现形式不一定局限于视频格式,可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情境的需要,采用其他方式,例如交互式的Flash动画、三维仿真动画、虚拟场景等,增强知识的可视化设计,提高学习者学习的沉浸性和知识易读性。
总之,微课是基于Blending Leanring的“主导一一主体”教学理念,以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撑,有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形成多种形式、易于使用、真实直观的微型在线学习环境,学习者通过Web用户端、移动终端设备进行个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二、微课教学设计概述
Blending Leanring教学设计是针对学科特定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利用信息传播技术、组织符合认知过程的学习资源,设定有效的评估反馈,形成利用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因此,Blending Leanring教学设计应包含前期分析、资源设计与开发、教学环境、学习活动、教学评估等(图1)。
微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基于Blending Leanring,围绕学科中的某一知识点,依据前期分析、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选择和组织最佳的媒体呈现,构建多样学习情境(平台),多元化教学评价,良好的反馈途径,双向乃至多向互动,在极短的时间,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技术层面,微课设计要做到“适用、实用、易用”,便于一线教学推广。同时也能兼顾学科特色,增强可视化设计,达到视频、2D和3D动画、虚拟仿真并存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将联通主义(Connectivsim)“学习就是形成网络,增加新的节点创造新的神经路径”观点应用网络情境中,描述为“信息是节点,知识是联结,理解是若干网络节点间联通时浮现的财宝” 。因此,微课的设计要从学科的整体布局,设计有效的支架,学习路径,形成学科神经网络化的微课体系,引导学习者有序有效地利用微课环境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学习。
三、微课的分类及设计
课堂教学受到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目的、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手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课堂教学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和艺术性等特点。分类的维度和依据不同,课型的名称和类型也不同,微课分类同样也是复杂的。胡铁生等人根据课堂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主要环节(进程)这两个方面来分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笔者从教学设计、Blending Leanring师生角色和微课视频录制技术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21:01:04 | 只看该作者

1.按照Blending Leanring过程模式的微课分类及设计
Blending Leanring教学过程设计模式分为前期分析、资源开发与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四个阶段。因此,根据Blending Leanring过程模式,微课类型分为前期分析类、课堂教学类、在线学习类以及评价反馈类。类似于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进程)来分类,如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等。
前期分析是针对教学活动中各要素的分析,包括学习者特征、学习内容、教学媒体、学习目标等,是教学活动设计的基础。资源的设计与开发首先运用媒体传播理论,选择适当的媒体及组织形式,以表达学习内容,并且依据认知论,在分析学习者认知风格的前提下,使媒体便于学习者接收,从而进行意义构建和存储,因此,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是将教师、学习者、学习内容联系起来的重要环节,同时是教师与学习者隐性知识交流的通道。教学评价设计是运用反馈原理,对教学过程中诸多因素及关联进行有目的调节,使教学过程进一步完善。
Blending Leanring的核心是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实质就是通过教学活动设计,以达到教学活动中诸多因素的完美整合。因此,微课的教学设计应遵循Blending Leanring教学过程设计模式。
2.按照Blending Leanring师生角色的微课分类及设计
微    课类型主要有突出教师主导类、突出学习者主体类和师生、生生互动类。师生角色是教学模式的决定因素,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地位会随着教学活动的进行而发生改变。
突出教师主导类的有:课程导入、概念解释、论证原理、阐明规律等讲授类和实验指导、操作示范、案例分析等演示类。讲授类主要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习者传授知识,无论是面对面的课堂教学还是在线的视频教学,教师的讲解都应依据学习者的认知水平,运用信
息传播技术,结合形象思维,进行知识的可视化呈现,如知识可视化工具(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可扩展学习者工作记忆,形成知识网络,便于知识管理,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图形、动画和视频,采用自然图像思维,使抽象的概念、理论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习者的认知和接收 (图2)。演示类微课是指教师堂课教学或在线虚拟实验平台中将实物或三维模型、直观教具或虚拟场景展示给学习者,或者是作演示性的实验以及实践操作示范。此类微课主要是演示的重点、步骤、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学习者则通过观看、模仿、结果评估、错误矫正等掌据各种技能知识(图3)。
突出学习者主体类的有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等。通过学习者独立或合作进行分析、探索、实践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其教学形式可以是实时课堂或在线。在实时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学情分析、问题提出、框架设计、情境创设等,引导学习者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并参与总结评价和反思拓展。在线学习中,学习者依托多种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类和探究学习,其教学过程的设计遵循于Blending Leanring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突出师生、生生互动类的有练习测试、问题提出、点评总结等谈话类和启发类以及合作学习类。当然,教学活动是连贯的、持续的,微课可以一种类型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类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21:01:09 | 只看该作者

3.按照录制技术的微课分类及设计
微课的类型主要有课堂实录类和录屏类。课堂实录类微课就是利用摄像机多角度实时展现课堂教学活动的完整过程,该类型可应用于多种类型的教学活动,尤其是实验指导、操作示范、案例分析等演示类,或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表演类、展示类等。课堂实录技术应用主要有以传统影视制作技术为基础和以自动录播技术为基础的两类 。以传统的影视制作技术为基础的录制,需要专业的硬件设备和环境布置,专业的摄影人员和后期制作和发布人员。以自动控制技术为基础的自动录播系统是将现场摄录的视频、音频、电子设备的图像信号(包含电脑、视频展台等)进行整合同步录制,生成标准化的流媒体文件,用来对外直播、存储、后期编辑、点播。观众可以通过IE浏览器登录录播系统服务器收看直播的影音及图文信息,也可后期点播视频信息。录播系统推动了示范性课程教学视频及精品课程视频的应用,在现代教学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现行课堂实录因资源紧张、人员组成复杂,专业技术较高,成本投入较大,因而难以普及和推广到教学一线。
录屏式微课就是用屏幕录制软件制作的微课教学视频,可用于多种类型的微课制作,如讲授类、测试类、自主学习类等。它的软硬件要求非常简单,只要一部安装有录屏软件的多媒体电脑就可以了。录屏软件可全程录制教师的屏幕操作与讲解,自动生成适合各种要求的视频文件,同时,还提供影视后期效果的部分功能,如添加字幕、视频编辑、过场效果,设计标签等。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方便易行,非常适合非计算机专业老师使用。 而教师则可全身投入教学活动的设计,媒体的选择和组织,PPT演示文稿的制作、教学软件和动画的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四、微课课件的设计
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微课件是微视频的重要组成部分,PPT是常用的、易用、易学的多媒体课件形式。因此,PPT的设计是微课设计中重要环节,PPT的设计要始终“以学习者为中心”,即要分析学习者认知特征要依据学科特点,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精心选择和组织媒体,同时也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微课件是以一个知识点(重点、难点和疑点)展开呈现相关内容,因此,不能贪多,保持每一页简洁明了,最好每一页说明一个信息点或一个信息块。根据教学过程和课程内容,合理采用导航菜单或清晰的学习路径,尽量减少页面问的跳转。对于微课系,要设计对应的学习单,便于学学对内容的检索。根据多媒体学习的认知负荷理论,PPT的设计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组块原则:是指某一知识点中多元表征信息进行“信息组块”设计,也就是尽量减少同一信息分散零乱的呈现。
(2)时空邻近原则:是指某一内容多元表征信息的组织及呈现应尽可能在时空上保持邻近,即尽量同时呈现,减少操作。
(3)一致性原则:界面设计和交互操作上要保持总体风格统一,最好使用约定俗成的标准界面元素、标签、图标等来描述选择与任务,使得学习者根据外观就能清楚地识别学习软件的各个功能。在不同界面中相同性质元素的形态、位置、功能要保持一致,使用统一、清晰、简洁的界面结构。清除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呈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21:01:15 | 只看该作者

(4)双通道原则:指在信息组块时,尽量使“信息块”包含“视觉表征+听觉表征”,而不是“视觉表征+视觉表征”或“听觉表征+听觉表征”的信息结构。
(5)标记性原则:是指运用标记技术(应用标题、字体大小颜色变化、箭头、图标、下画线、超级链接等技术等)将学习任务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等标记出来。
五、微课视频的设计与制作
微课的开发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微视频是微课最核心和直观的组成内容。从某种程度来说,微视频的质量基本决定了微课的质量。微课视频包括分镜头设计脚本、视频录制与编辑、内容的呈现与平台功能的开发以及一系列的技术,在进行微课视频的设计与制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技术运用的专业性
(1)分镜头设计微课脚本。分镜头脚本是拍摄的基础,是解决拍摄重难点、确定拍摄过程,相关技术方案的过程,是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笔者认为,在撰写教学设计的同时,需同步设计分镜头脚本。一般而言,分镜头脚本包括镜头、景别、拍摄内容、拍摄方法、解说词以及备注等具体技术细节。教师将微课教学设计变成主线清晰、目标明确、操作性强的视频拍摄与制作脚本,便于理清讲课思路和重点环节,也便于视频编辑人员的后期加工。
(2)分步骤合理运用微课的制作技术。微课的视频制作一般要用到视频录制与编辑、音频处理和音、视频合成等技术。不同的开发者因其技术水平以及设备条件不同,其开发过程是不一样的。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摄像机等外部设备进行摄录和运用摄录软件进行录屏,为实现学习者高清视频视听体验,达到微课质量的科学性、技术性,还有应实现艺术性。因此,采用先进的视频流媒体技术,运用恰到好处的艺术效果,突破微课制作的技术瓶颈,是提高微课质量的首要任务。
2.注重微课内容呈现形式的巧妙性
根据认知负荷理论可知,学习材料的组织呈现方式是影响认知负荷的基本因素之一。负荷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学习者的学习,目前存在的微课内容呈现形式主要有4种:①真实的课堂实录,呈现鲜活的课堂教学环境,师生均出镜;②说课式视频,教师在虚拟的课堂中,以说课的形式,利用黑板或电子白板进行授课,学生不出镜;③录屏式视频,一种是教师隐身于幕后,纯粹以PPT进行旁白与讲解,学生不出镜;另一种是以PPT演示为主,同时缩小教师讲解的视频形象,置于屏幕的右下角,学生不出镜,如表1所示。
视频的呈现形式是给学习者第一个直观的印象,决定了学习者是否愿意接受并持续观看。不同的科目可采用不同的呈现形式。一般而言,因理科更注重逻辑性,纯粹运用PPT进行演示与讲解的录屏式视频,节奏得当、语言幽默,便于学习者集中精力,关注学习内容,避免了其它事物对其思维的干扰,效果会更佳;文科注重声情并茂,采用说课式视频的呈现形式,相对于传统的真实课堂实录,效果会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21:01:20 | 只看该作者

六、微课网络平台的设计
Blending Leanring的基本思想是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的混合,是认知主义、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混合,是教师主导活动和学习者主体参与的混合。Blending Leanring模式是利用最适宜的信息传递通道,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微课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利用移动终端或笔记本电脑等进行正式或非正式Blending Leanring。因此,网络教学支撑环的设计是微课的基本条件和可靠保证。
(1)页面风格设计。“微课”网站界面的设计应当以简洁、美观为主,色彩、文字、图片、视频的使用风格要同意,排列清晰有序。网站页面以浅色为主,营造轻松、舒适的页面感受。
(2)系统功能结构设计。网站功能模块主要包括:网站帮助系统、资源中心、论坛、检索系统、后台管理五大模块,具体功能结构如图4。
(3)用户角色权限根据“微课”网站的使用对象,将网站用户分为四类:教师、学生、匿名用户、网站管理员。各类用户的角色权限如图5所示。
(4)微课网站运行流程
通过上述功能设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MOOC课程建设理念使用微课网站辅助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微课资源网站发布课程相关信息,包括使用论坛专属版块、教师个人微博、邮件推送等方式,向班级学生提供课程资料(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课件、讲稿等)、布置课程任务、提出讨论主题,学生及时参与互动,自由上传搜集来的各种课程相关资源,由教师审核后发布至网站,为课堂教学的展开打好基础。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依据自学的网络课程资源与讨论主题,在课堂与教师展开互动,依据网站平台的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统计信息,对已经参与网络学习讨论的学生,直接回答其学习疑惑:对未进行网络学习的学生,引入新课,讲解要点,布置任务,督促学习,有针对性地区别辅导。课后,再次通过微课资源网站,汇总讨论问题,上传新课任务。
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资源网站与教师腾讯微博邮件等方式,自主学习教师布置的新课任务,收集学习各类课程相关资源,并将自己认为较好的资源上传至微课网站,提交教师审核,同时整理学习疑问,在课堂上集中与教师和同学讨论,课后再通过微课资源网站发帖或向教师发邮件解决遗留问题,接收教师新课内容,开始下一单元学习。

微课正是基于网络多媒体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将“课”微处理化,形成了一段能在5—10分钟之内生动展示并陈述、解决一个核心重点问题的教学音视频,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学习以及教育自身都具有长远的作用和意义。教师主导——学习者主体的Blending Leanring是在对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的传统面对面教学模式和建构主义的现代E-learning学习模式的反思而形成的以最佳方式达到最大效益教学模式。Blending Leanring理念和微课两者进行整合,对教与学有着极积的意义。基于Blending Leanring的微课设计、开发和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微课的设计、开发的主体是一线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加强一线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降低技术门槛、提高微课质量,才能很好地推广和应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03: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