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0-3-9 10:07:00
|
只看该作者
1.“不想说”,就逼出来大胆地说。
对于一些因为性格内向或思维迟钝而真正害怕发言的学生,教师应为他们设置循序
渐进的发言台阶,从说几个宇到说一句话再到说一段话,从说相同的话到说相似的话再
到说不同的话,从指定说到轮流说再到争取说,让这些学生勇敢地跨出第一步,并在许多次的发言中增强发言意识,提高说话能力。
李开复的女儿曾经很害羞,在学校不敢举手发言。李开复就用自己在比尔·盖茨面 前发言的例子鼓励她勇于发言。李开复的女儿虽然同意试一试,但还是认为只有在适当 的时候、有最好的意见时,才愿意发言。李开复让女儿摈弃了“有最好的意见”这样一个主观评价标准,和她一起制订了一个实际的目标:每天单一次手,如果坚持一个月就有奖励,然后再慢慢增加举手的次数。
一年后,老师注意到,李开复的女儿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一个善于表达的孩子。不仅如此,为了能举手发言,李开复的女儿上课更加集中注意力听讲,课后更认真地把功课复习好、预习好。
“每天举一次手”的硬性要求让李开复的女儿全面优化了自己的学习习惯,提升了学习效果。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坚持4周就能养成或改变一个习惯。而一个习惯的养成或改变,则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当然,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是—个客观的事实。许多学生的发言要求常常得不到满 足,成为教学的遗憾。那么,有没有办法能够最大程度地安慰这些没有发言的学生呢?这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学策略。例如,下面案例中的教师执教《分数的认识》课尾设计了一个一题多问、一问多答的环节,就让课中没有发言的学生有了表现的机会——
师:这节课哪些同学发言了?请站起来。发言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这个问 题,我请还没发言的同学来回答。师:刚才发言的这位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我们全校有1576名学生,他占全校人数的几分之几?我们全市有83万人口,他又占几分之几?全国有13亿人口,全世界有60亿人,他又各占多少?(分别指定没发言的学生回答)
师:为什么同样是这位同学,你们说的分数却一直在变?
师:现在发言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没发言的呢?
……
这—环节的设计,教师真是用心良苦,既给没发言的学生——次表现的机会,又能借此了解学生新知掌握的情况。
由此我还想到,造成学生举手越来越少的另一种情形是学生不愿意举手发言。其原 因在于: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但好胜心强,教师提问后,大部分学生都会举手,争先恐后地抢答,但教师——次只能叫一个学生答题,其他学生就会表现出失望。久而久之,未被提问的学生就会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特别是那些本身就很内向的学生,更会把自己看作学习的局外人、旁观者,这对低年级学生的发展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到高年级后这种无人举手的局面就会不可收拾。但如果能像上述案例那样,教师用同一个问题让很多学生回答,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一堂课下来,回答问题的面就会扩大很多。这样不仅巩固了知识点,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问题的设计要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效地扩大答问面。所以,课堂提问要注意辐射面,既要让成绩好的学生发言,又要让成绩一般、比较差的学生发言,以点带面,充分调动各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