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数学教学质量
摘要: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可以不仅仅依赖于现代计算机技术普及和发展,更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和必然趋势。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此可以知道,教育教学中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必须要多样化,特别要与时俱进,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 教学质量优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给课堂教学带来深刻的变化。能改善学生的认知环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引起数学教学手段、方法、模式的变革,给小学数学增添新的活力。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本文要谈的就是在当下新课程标准实施的环境下,如何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情境创设是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在一个简单的教室内,又如何来为学生们创建多姿多彩的情境呢?但靠教师的一张嘴和一双手显然是不够的,有时候可以利用一些实物进行辅助,但这样的资源毕竟是非常有限的,而利用多媒体创设适当的情境,可以说是轻松解决了资源缺乏以及空间局限等问题,让学生们在这间狭小的教室内也能体会到各种各样的有趣情境。多媒体本省就是一种比较新鲜有趣的资源,对学生们存在着一定的吸引力,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们创设一些适当的情境,必定能很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时,这就涉及到立体几何,学生们接触的图形不再是一个平面,这就需要学生们具有相应的空间思维能力。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必须要借助实物的模拟和展示,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实物来增强对长方体以及表面积的概念的理解,否则的话就连长方体的一些基本概念都很难讲清楚。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如我先在课堂上播了一首《生日歌》,引导学生们想象着过生日拆礼物的情境,其中有类礼物盒是长方体的,如果完成礼物的包装,需要多大的包装纸呢?自己能够把纸的大小计算出来吗?再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了一个长方体木箱的拆解的视频,先把盖子拿开,把前后、左右四个面分开,最后剩下底面,通过拆解过程的演示以及不同部分不同颜色的标识,学生们很清晰地观察到长方体的结构,各个面的构成以及不同面中边与边的关系。问做一个这样的长方体木箱,要多少木板呢?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思考,再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及尺寸去计算木板的面积。像这样一些贴近实际生活中的情境,由多媒体可以轻松地呈现出来,而传统的教学中对这类情境的实现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一般只带课本配套的教具,而很少有其他的一些实物,这就使得学生们在理解上存在一些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