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参赛论文浅议利用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摘要:] 自现代教育技术普及以来,在信息技术大背景下,语文教学似被注射了催化剂般旧貌换新颜,不断迸发勃勃生机。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语文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辅助,必可开辟多条渠道,使情感教育如涓涓细流静静注入学生心田。本文理论结合实际,从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形象再现,引发情感;欣赏体味,激发情感;个性阅读,张扬情感;提供空间,释放情感;联系生活,升华情感等六个方面对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途径和方法进行了重点探讨。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语文教学;渗透情感;途径和方法
自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构成人的活动动机之一。多媒体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鲜明生动的情感纽带,通过营造心境、形成情景交融的学习氛围,将教师、教材、媒体、学生紧紧地连结起来,使多媒体语文课堂教学能产生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教人的效果,从而实现“春风化雨了无痕”、“润物细无声”,激起师生间的情感共振。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对情感的产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能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导入语,或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精神活跃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新鲜的情境中,就很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
“入境动情”的导入能一下子抓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如果用多媒体播放一首同学们熟悉的歌《春天在哪里》,并出示春天各种各样的景物图片,使学生闻到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的香气,看到火焰的炽烈气氛、彩霞的轻柔艳丽、冬雪的高洁纯净,从而体悟春的一切,那么,不难想象,学生的情感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进入那风和日丽、细雨如丝、山清水秀、百花争艳、草长莺飞的美妙的春天。情注课中,课堂罩上一层感情色彩,学生的情感体验自然转移到对课文的体验上,从而生发具有共鸣效应的情感波澜,对课文的教学效果来说,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一堂语文课的伊始,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的学习当中。因此教师将文字描述的抽象情景、意境,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场景,就十分重要。 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由于学生对当时的历史不了解,对周总理这个人也知之甚少。因此在导入新课时先用电教媒体播放配有低沉哀乐的及其配有周总理挂像的画面。在这样的情景氛围中抓住开头第一句:“天灰蒙蒙蒙的,又阴又冷。”同时,结合“送总理”的时代背景,用CAI课件配音概述首都人民悼念周总理,惨遭“四人帮”迫害的情况,同时同步播放画面。最后让学生思考:人们当时送总理,心情除了悲痛至极,还有什么?这样,学生对文章开头一句看似简单的天气描写所蕴含的深意——暗示当时“四人帮”不准人们悼念总理的政治气氛就心领神会,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怀念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二、形象再现,引发情感
学生的情感只有在课堂上奔腾起来,才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电教媒体可以变传统的抽象说教为形象的演示,在教学中恰当地应用电教手段,不但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在直观的形象再现中去感受,那么学生的表象会更丰富,课堂的氛围也就更活了,教学效果也必将会大大提高。例如教学《燕子》这篇课文时,在讲授第一小节课文内容时,先利用电教媒体出示一幅有关燕子的图片,对于课文中“一身乌黑发亮的羽毛”的描述,利用课件在燕子“羽毛”上打圈闪烁;对于“那剪刀似的尾巴”的描述,教师先用鼠标点击“尾巴”一词,这时燕子的尾巴就动起来。然后再把“尾巴”点击放大,并且在放大部位的旁边相应出示一把剪刀的形状,这样使学生清楚认识到燕子的尾巴很像一把剪刀,同时也清晰的知道这个比喻的含义。这也就突破这个知识点“比喻句”的学法。这样形象、直观的教学,自然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