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课程设置方面
受条件的限制即使有的农村学校能开设信息技术课也是作为一种选修课被排入课程表,加之现在学校课程设置多与学生在校时间短相互矛盾,信息技术课往往被安排在学生活动时间,这样根本无法保证。从学校方面来看,虽然现在实施的是素质教育,但是在对一学校的办学进行评价时,主观上看的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信息技术课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从学生方面来看即使想学也会因担心影响必修课程的成绩而不得不放弃。凡此种种给开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带来了相当的困难。
(二)学校教育设备少硬件设施不足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说是一门高投入高损耗课。它的开展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作后盾。计算机房的日常维护费和电费使有限的经费更加紧缺,致使学校的计算机无法及时修理和更新。可以说资金也是困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农村微机室现状是:计算机数量不多,大部分学校仅有一间利用“农远工程”建立的只有30台电脑的机房,将学生分成两组,勉强达到一人一台,有些甚至只能是两人一台,开放使用率低难以保证学生上机时间;乡镇以下的许多小学校几乎没有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使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举步维艰。
(三)广大教师信息技术素质不高
从专门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来看,大多数是自产自销的。即使有部分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毕业的人才,他们理论方面能力很强,但在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方面还比较薄弱。由于他们认识的肤浅而容易片面地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有些教师甚至于把一堂信息技术教育课上成打字课;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育不仅仅是专业教师的事,而应当是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并把信息技术同自己的本学科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但许多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基础工具的操作应用知之甚少甚至有的教师还对计算机有或多或少的排斥感、畏惧感。所以很多教师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的旧教学模式上。这是农村小学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
(四)有限的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有些经济较好的地方已经初步拥有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条件修建了诸如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等硬件设施。但一方面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不具备维护、管理、升级设备等方面的能力一段时间后设备损坏或功能降低使本来就紧张的设备又更紧张了;另一方面学校在课程及时间安排上就限制了学生只能在上课时才能用得上这些设备;再一方面学校也没有意识利用这些设备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素质方面的培训。由于存在以上的原因这些设备除了上课以外的大部分时间就被闲置起来没有充分发挥其有效的作用。
(五)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使用
一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立高标准机房,把互联网、远程教育接收系统和多媒体教室都建设起来,但却没有配套的软件管理平台和新课程教学所需的学习软件,平时不开放,学生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练习;部分学校为了降低损耗,减少维护费,则把软、硬件资源尘封起来,只用作上级检查的展示品,充充自身的脸面。这就致使大量的投资资源白白浪费。
(六)片面强调“计算机学科”教学,缺乏整合
由于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片面地强调“计算机学科”教学,只是教授学生简单的计算机技能,忽视了信息能力、信息素养、德育及情感教育,更谈不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