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3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7 21:25: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由于多媒体技术存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不同呈现形式,其特点和作用也不尽相同;而任何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文体归属和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不同特点。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针对不同文体特点,使得多媒体课件与初中语文教学完美结合,最大限度且恰到好处地发挥其作用。文学类文本中,诗歌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化抽象为具体、化虚幻为现实、借助音乐伴读,小说教学借助多媒体可以还原故事情节、激活人物形象、再现历史环境,散文教学借助多媒体可以以乐导入、以图绘境、播放范读。非文学类文本中,议论文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刺激学生思维、梳理文本知识、实现高效教学,说明文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激情引趣、创设情境、突破难点。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诗歌;小说;散文;说明文;议论文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交互式综合处理信息的技术。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这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文体归属,任何一种文体都有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不同特点,这些特点鲜明地表现在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安排、技巧的运用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初中语文阅读文章有文学类与非文学类等。文学类一般有诗歌、小说、散文等类别,如诗歌《在山的那边》《理想》,小说《孔乙己》《社戏》,散文《春》《背影》等。非文学类以说明文与议论文为主,如说明文《看云识天气》《奇妙的克隆》等,议论文《敬业与乐业》《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等。
由于多媒体技术构成要素存在不同的呈现形式,其特点和作用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针对不同文体特点,使得多媒体课件与初中语文教学完美结合,最大限度且恰到好处地发挥其作用。
一、文学类文本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一)诗歌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诗歌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也是整个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但由于诗歌所特有的含蓄和意境以及诗歌语言的抽象性和模糊性的特点,怎样让学生深入地体会诗歌的意境、体味诗歌的情感,在丰富的诗情中受到陶冶,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对于常规的教学来说有一定困难。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普及,多媒体走进语文课堂,以其特有的集声、像、图、文为一体以及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困难。
1.化抽象为具体,体味语言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词一句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行、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7 21:25:54 | 只看该作者

如古诗《 使至塞上》“大么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字用的十分绝妙,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课件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你有更好的字可以替换吗?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课件,画面上:大漠无边,长天空阔,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课件展示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的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画面中领悟到“直”“圆”字的妙处。
2.化虚幻为现实,感悟意境美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就是指诗歌所描绘的形象,“情”即诗歌的意境。意境是创作者主观情境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诗歌通过语言文字构建一幅幅看不见的画面,它的美不仅在于它所描绘的形象美,更在于它所包含的意境美,意境美在美术学科中可以通过画面来展示,而诗歌却包含在高度凝炼、高度精辟的语言之中,一首只有几十个字的诗歌散发着浓浓的诗意,在教学中,合理的利用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展示古诗歌的意境,有助学生迅速地、深刻地感知,体会诗人蕴含于诗中的思想感情。  
如教学陶渊明的《饮酒》一诗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现其中的意境美,《饮酒》一诗给学生描绘了一幅恬淡,幽静然而却充满生机的田园采菊图,学生对采菊一事容易理解,这一形象是容易感知的,可是,对诗人当时的心境不容易理解到位,感受不到那份悠然、闲适的意境,那么我们就可以播放一些轻松、活泼、抒情的音乐,将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旋律,再加以适当点拨,学生就自然会披文入境,很快感受到诗人的那种闲适之情。  
当然,有些诗可采用色彩和画面来还原诗歌意境,如王维的《山居秋瞑》,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涧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归来竹林里的笑声,小渔船缓缓穿过荷花婀娜的动态,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教师费尽唇舌渲染其美,不如用多媒体展示与其内容相配的画面和音乐,让学生在秀丽、清幽的风景中,在舒缓、动听的乐声中,自已去领略那无限的诗情画意和美好的生活情趣,在不知不觉的审美活动中感悟诗人淡泊名利,留意山水的思想感情,由于多媒体课件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化虚幻为现实,就容易与诗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3.借助音乐伴读,体会情感美
现代诗歌的美一般都是以意象、节奏为载体来烘托诗歌的抒情美,诗是最善于抒情的一种文学样式,情感是诗歌的主线,没有情感就没有诗。情感是诗歌的魂所在,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都是从抒情美获得价值认同的。而诗歌的抒情美是需要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的。借助音乐伴奏进行有感情朗读,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古诗语言文字的理解,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指导朗读《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时,我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诗画欣赏”。屏幕上先显示几幅图画,然后让学生配乐朗诵,朗诵时的字正腔圆和正确断句感受其节奏美,朗诵“飘渺”“珍奇”“浅浅的天河”“闲游”“流星”时,触动形象思维启动右脑展开想象一幅悠然自得,闲适舒服,和谐美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以及“天上的街市”我们所触摸不到的场所的想象,自有一番韵味与美感。诗歌所作背景虽然是动荡年代,但诗人没有直抒对现实的不满,而是用四个“定然”和一个“定能”呼出自己对美好未来定将到来的坚信,这种对和平与宁静的向往,也是人类最真切的需要。从而使学生在放声咏唱把握诗歌节奏和音调的基础上,联想与品味诗歌意象的过程中,捕捉诗歌的抒情美,理解诗歌美的真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7 21:26:00 | 只看该作者

(二)小说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较大,它可以细致地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但小说的这些特点给短短的45分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多媒体的介入,无疑在小说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还原故事情节,加深作品理解
心理学认为,在对人的感觉器官的刺激上,动态画面比静态文字要更强烈,给受刺激者的印象也更深刻。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小说,适当地引进影视动感画面,还原故事情节,比单纯朗读课文借助想象来实现语言、形象的对接要更便捷、更生动,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如在教鲁迅的《故乡》时,可以让学生在读完课文之后,观看视频资料,视频中内容可以很好地还原文本中的故事情节,使得学生对于人物形象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对于作品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初中语文课文中的小说除了短篇小说之外,大都为节选小说,如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五单元的四篇课文《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范进中举》《香菱学诗》就都是这样。教学这些课文时,如果仅仅局限于课文内容与情节,就会影响学生对作品全面、深入的理解。鉴此,我就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对课文情节进行还原,如在执教《杨修之死》一文时,对有关曹操与杨修的一些情节,如“煮酒论英雄”“大宴铜雀台”等进行还原,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杨修之死的原因。
当然,通过阅读原著也能达到这样的目的,但阅读原著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原著也不易理解。因此,多媒体的运用在小说教学中的优势就更加明显。
2.激活人物形象,培养创新能力
在小说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但初中语文教材中节选小说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其中的人物性格往往不够鲜活丰满。如何让其中的人物“活”起来,这是广大语文教师一直探究的一个课题。教师在教学时,若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去激活人物,不但能让学生全面了解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挖掘人物特点,还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发挥出本身的自主性,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效果。
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一文时,在多媒体课件中可插入一些相关视频,如北京斗武、杨志卖刀、杀泼皮牛二、充军大名府等。由于多媒体视频具有声像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这就使以文本为主要呈现形式的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作品中的人物自然也就“活”了起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对于杨志的人物形象进行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很多同学为坚持各自的观点在课堂下也会与对方争得面红耳赤,场面非常热烈。我的有意”点拨”,不但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理解了文中的人物,完成了教学任务,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得到了有机结合。多媒体的介入,不但开阔了学生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7 21:26:05 | 只看该作者

3.再现历史环境,全面解读文本
节选小说中的人物都活动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也就是特定的环境之中。由于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当今社会环境已和过去,特别是明清时的社会环境迥然不同。如何让生活在当今的学生去理解小说中人物的生活环境,从而全面深入地去理解人物性格、作品主题,确实是节选小说教学的一大难题。我认为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背景,就能达到这样的目的。
在执教《范进中举》一文时我通过多图片、视频等再现了了晚清时期统治黑暗、科举腐朽、封建文人迂腐不堪、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历史环境。在教学《香菱学诗》一文时,我再现了清朝末年四大家族由盛转衰,生活在贾家大观园中的青年男女们吃喝玩乐,吟诗作画,最终“满纸荒唐言,化作辛酸泪”的历史环境。通过“复制”当年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使学生对作品有了立体式、全方位和身临其境的感触。
(三)散文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散文是一种没有严格形式约束的文学体裁,但是形散神聚,总以作者浓挚的情感去铺叙事件,勾画人物,彩绘景物,渲染气氛,创造意境。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蕴藉着情趣、理趣,给人以心灵的陶治和美的享受。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散文的基本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有利条件,采用各种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1.以乐导入,激发情感       
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在新课开启时播放与课文内容及情感相应的乐曲,能很好地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他们很快地进入到课文营造的情境之中。
如在讲授的朱自清《背影》时,先播放刘和刚的《父亲》,未成曲调先有情,优美的旋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那深情的乐曲很自然地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声中体会到父母之爱的朴素与深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实景的视听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必然会深刻得多。让切题的音乐带着学生的思维与情感进入散文的意境,一定能收到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可企及的效果。
2.以图绘境,领悟意蕴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可以说,离开活生生的形象,学生的心潮就难以荡漾,思想也难以在美的世界飞扬。因此,在审美教育心理活动中,无论欣赏哪一类型的美,无论通过哪种途径去欣赏美,我们都是从美的事物形象起步。而利用图片描绘意境正是开启散文教学美的钥匙,它能使学生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直接感受,进而领悟文章的内在意蕴,获得审美愉悦。
如讲授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时,可以设计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五幅意境与本文相符的画面。在具体讲解课文时,将这一组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根据这些画面去体会作品中“物我合一”的“真”与“美”。在欣赏图片的过程当中,散文的意境就在学生的脑海里油然而生。像这一类触景生情、情由景生的散文,如果单纯地讲解,学生缺少感性理解,往往没有切身体会,无法与作者产生共鸣,利用图象帮助学生再现诗人所见,仿佛身临其境,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散文的意蕴。
3.播放范读,唤起美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7 21:26:10 | 只看该作者

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中,散文占有很大的比重,上好散文单元的课,对于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许多散文让学生充分体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便涉及了社会背景、作者内在感情的起伏等内容,而学生对此又不很熟悉,在如何唤起学生的美感,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体味散文意境这一点上,借助录音带无疑是一条捷径。课前准备好配乐朗诵本文的音频资料,先让学生细读,初步体味,然后听录音进一步体味,学生讨论:可听出该文体现出作者怎样的心情?之后教师点拨,这些心情在文中如何体现,引导学生脱离录音从文字上去分析,分析完后,再听录音片段,尽量模仿名家朗诵并化为自身体验,达到深入体会用心感受的目的。在这一节课中,音频带起了桥梁作用,一方面在开始时唤起了学生的美感,把学生带入散文的意境;一方面在结束时让学生的心情与作者的心情融为一体,达到了更高层次的理解。
散文是需要多朗读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富有感情地去朗读作品,这便使信息技术有了用武之地。通过优秀的诵读者艺术化的散文朗读,鲜明地表达出了作品的艺术形象和强烈的思想感情,它不仅能省去教师由于无法尽情表达而产生的教学困难,还能深深地感染学生,唤起学生的美感,让学生在全文的感情变化中掌握散文的情感脉络,为学生用心感受作品留下广阔的空间。
二、非文学类文本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一)议论文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议论文相对文学作品和其他文体,显得比较枯燥,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就可能产生厌学情绪,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因此, 教师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保持学生兴趣,扩大课堂容量,实现高效教学。
1.刺激学生思维,保持学生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我们通常仅依靠教师的讲授,辅助教学的只是教科书,那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足的。因为,议论文不同于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可以用形象说话,可以凭借文本本身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与注意力,论述文本是靠抽象的分析阐明道理的,这样可能会形成学生不主动思维或思路混乱。多媒体的引入就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给学生大容量、高密度、多元化的媒体信息、生动丰富的课堂交互作用,能刺激学生思维,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逻辑关系图将抽象的分析转为直观的机构图;在传统的教学中语文课的许多内容要靠老师口述,例如涉及到文章的论点、论据和立论关系,教师都是让学生拿出笔在书中做笔记,学生可能当时很清楚,但当课堂进行到一半时就可能印象模糊,而现在用课件显示出来,不仅在课堂上可以一目了然,课下还可以将完整的课件打印,进行复习。比如教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整个分析文本的过程都是用抽象的话语完成的,如果凭借老师的文字性阐述,则会呆板僵化,复杂难懂,多媒体的形象展示则可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亢奋的状态、思维活跃,教学效果自然地增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7 21:26:19 | 只看该作者

2.梳理文本知识,扩大课堂容量   
借助多媒体课件,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初中学生,理解能力相对弱一些,某些以往要通过大量语言文字分析概括的内容,就可以以感性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比如议论文的结构也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多媒体手段,就很容易理清。在教学《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时,通过多媒体课件一步步地梳理其“总—分—总”式结构:开篇总起,然后分别论述敬业与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这样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学生极易理解这一结构形式。
3.借助文本形式,实现高效教学
多媒体针对教初学议论文的学生来说,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对于初学议论文的学生来说,教师先要讲解议论文的文体知识,然后才能结合文本进行阅读。从理论到阅读实践,从感性到理性,从抽象到具体,如此容量大的内容,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老师的组织下,让学生在一节课里一气呵成,系统性地学会阅读议论文,实现教学目标,较高效率地达到教学效果,这是常规传统教学中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是无法实现的。例如在讲授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之前,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教给学生有关议论文的文体基础知识,教会学生从准确抓住论点、正确把握论据、合理分析论证、恰当理解文章的结构等四个方面进行阅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就完全可以实现高效教学的效果。
(二)说明文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从传统教学中,我们感觉教学说明文时,课堂气氛是死水一潭,学生是昏昏欲睡,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一切由于说明文在表达上重在说明事物的特点、性质、成因、作用等;在语言上注重科学性、准确性,缺少生动性;在内容上比较浅显易懂,叙事性、故事性较弱;在教学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又较抽象、枯燥。而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多个单元的说明文。怎样抓好说明文课堂教学,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给教师提出一个要求:“一切事物都应当尽量地放到感官的眼前。”多媒体教学满足了这个要求。在说明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激情引趣,好奇求知
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学习中的催化剂,它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还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充分得到发展。因此,一篇文章如果学生感兴趣,自然就会愿意学,就会轻松地完成新课改中的三维目标。然而说明文的单调、乏味又怎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呢?《看云识天气》一文介绍了能预兆阴晴雨雪的各种云,它们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鱼鳞,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书中虽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云的姿态描绘了出来,但学生还需要把抽象的文字在脑中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其结果往往是知识模糊,印象不深,把握不准。如果用多媒体演示出卷云,卷积云,高积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晕、华、虹、霞等这些云的形态画面,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云的形态、特征和天气的关系就易如反掌了,学生也轻而易举地学会了生活中看云“识”天气这一本领。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把说明文抽象的文字,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然后再过渡到抽象的思维的理解。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把书本学来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做到学以致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7 21:26:24 | 只看该作者

2.创设情景,参与感悟
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课堂上,教师应通过创设情境、平等交流,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的吸引住,使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从而,达到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这一目标。如课文《故宫博物院》原是一篇广播稿,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节目中配乐播出。它是一篇介绍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帝王宫殿建筑群的说明文。要想让学生学好这一课,了解这座古代宫殿建筑群宏大壮丽的规模、精美的建筑、统一的布局,就要分析故宫博物院的规模、结构特征和建筑布局等特征。但由于故宫规模大、宫殿名称、建筑布局都很复杂,再加上初中学生的想象力、分析力、理解力都有限,仅凭课本的文字介绍和教师的讲解,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因此,讲授本课时,就可以运用视频教学。这样,《故宫博物院》一文也就成了配乐解说词。学生在播音员悦耳的解说带动下,在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的熏染下,游览了故宫博物院,很快就能把握文章的内容、思路、特点,理解了“圆雕鳌头”、“殿檐斗拱”、“青蓝点金”、“贴金彩画”、“金琐窗”等术语的含义,欣赏了“双龙戏珠、单龙翔舞、行龙、升龙、降龙、双凤朝阳、龙凤呈祥、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诸多艺术珍品。同学们在边欣赏、边品位、边分析、边感悟的活跃气氛中理解了作品的深刻内涵,同时也被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折服。这样,运用录像,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艺术画廊中,亲自参与、探究、发现、感悟、合作、交流,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3.化抽象为具体,突破难点
说明文在表达上重在说明事物的特点、性质、成因、作用等,在语言上注重科学性、准确性、缺少生动性,学习说明文往往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不能到实地考察、观察实物或观察过程,显得抽象难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弥补语言文字之不足,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如学习《苏州园林》这篇课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很难无法真体会苏州园林的美。而运用多媒体手段,剪辑播放苏州园林的介绍片,让学生耳闻目睹,就对苏州园林有直观形象的接触和了解,然后结合实景讲解课文,指导学生学习,去感受领路什么是“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什么是“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真正体会“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园林是一种什么布局和构造。又如在《中国石拱桥》一文中,介绍了学生甚感陌生的石拱桥,学生仅凭文字表述,很难理解石拱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大拱的两肩,各有两个小拱的特点,这也成了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教师可在此时插播一段有关石拱桥的纪录片,让学生亲眼目睹桥的外形,鉴赏桥的独特风格,这样,学生思维上的障碍很快就能扫清,而且会对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教学效果和眩人耳目的新技术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多媒体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应围绕教学需要,有所取舍,一切以服务教学为宗旨,防止为单纯的应用而使用,或刻意追求课件创作意境和功能,而忽略了学员的主体性,更不能简单的采用多媒体演示代替学员的主动思考。另外,是否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而定,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一哄而上。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让多媒体课件更好的为教学服务。这样才真正抓住了多媒体教学的精髓,才能为课堂教学创设出一个和谐美好的教学氛围,使我们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发挥出多媒体的最佳功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18: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