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使用课件要注意控制节奏,重视学生的思考与参与
如果用电脑给出例题或习题的解答过程的话,必须注意要一步一步的给出来,而不应一下子给出全部答案,否则学生上课就会象看电影一样,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在回答“教师在讲一个定理的证明过程或一道习题的解答过程的时候,我希望:”这个问题的时候,只有6.7%的人选择“A.教师通过电脑一次给出解答过程”,而有56.7%的人选择“B.教师通过电脑一步一步给出解答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有24.7%的人选择“C.教师在黑板上一步一步写出解答”,可见有部分学生更喜欢老师的板书。事实上,教师要把一个解答过程或证明过程输入电脑的话,无疑增加了工作量,延长了课件的设计时间,这是不划算的,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思路与教师事先想好的解答可能完全不同,用电脑无法处理这类“异常”情况。综合众多方面的原因,我们认为,对于例题或习题的解答过程,在黑板上书写就行了。另外,调查表明,有90%以上的学生要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自己先思考一会儿,再由教师在电脑上或黑板上给出答案。比如在讲授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时,在得到结论:“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之后,继续向学生提问“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如何?”此时不急于把结果在电脑上显示出来,而是先让学生想一想再给出答案,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
最好能够给学生参与的机会。有将近65.3%的学生表示如果教师想请一位同学上讲台用电脑演示一个实验过程的去操作时。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课堂学习的氛围,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教师上课只是一个劲的点鼠标,而缺少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情景。
在调查中还发现,有条件的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然而却很少有学校能够把信息技术课和课结合起来上。可以考虑在上电脑课的同时,学习有关的软件(比如《几何画板》),让学生自己利用软件来探索有关知识,从而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从目前的以演示型为主向互动型转化,真正实现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建构。
(七)师生的计算机素养亟待提高。
信息技术整合于课堂教学,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优势。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它使很多教师应对不暇,从而加重了自己的工作负担。究其原因,是教师信息素养的匮乏。因此,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能力需不断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师的学习态度、学习进程决定着信息技术整合于课堂教学的广泛性和实效性。而媒体技术大量运用于课堂,仅有教师能力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适应未来世界发展的全方位的人才,也就是要以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为根本。这就要求各学科教师相互协调,制定出全方位的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课程。
(八)传统媒体的信息资源不可偏废
信息技术以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代表,但还包括非技术层面的东西。另外,传统媒体的信息资源对于当今社会仍然是不可缺乏的。因此,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实践中,必须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信息意识,特别是要正确看待传统媒体的作用,并学习运用传统媒体信息资源的方法和技能,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两者不可偏废。实践也证明,只有当教学内容以多种方式呈现时,学生学得最好。教师要尽可能的以多样的信息呈现方式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一是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教学设施,这些仪器、教具部分仍然适用课改教材,部分经修整重组后也可使用,要发挥这部分设施的作用。二是师生自制一些教具如利用硬纸片制成卡片、几何体,用塑料瓶只作一些模型等,既简单又实用,只要教师肯思考肯动手,制作或改进教学用具不是难事。三要充分应用投影仪,投影仪学校普遍有,使用也简单,但在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方面是十分有效的,一定要将其普及。四要努力推广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它能为学生提供强大的信息或逼真的三维图像,体现事物发展的过程,增强趣味性、直观性。据调查除设施原因外,大多数教师不会使用计算机或处于低级阶段,学校要把计算机教室向教师开放,鼓励教师上网查教学资料,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要明确教学媒体使用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消除思维障碍,促进学生学习。因此选用教学用具、媒体内容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克服多余累赘和平时不用上级部门检查用两种倾向。 |